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喜娘”褚林凤

2013年07月29日 09:39 来源: 《今日桐乡》

  老底子,桐乡农村结婚都会请来喜娘,在河山地区,喜娘在仪式上唱上一段蚕歌,更是重要的内容。随着时间流逝,新派西式的婚礼取代了传统繁复的婚礼,喜娘这个职业也只存在于一些老人的记忆中。在河山五泾村,记者找到了84岁的褚林凤,这个曾经的喜娘和蚕歌传承人。


  跟随着当地村干部,记者来到褚林凤家中。穿过农家明亮的堂屋,在厨房饭桌旁见到了正在剥豆子的褚林凤。


  褚林凤在缓慢的叙述中,带记者来到了她当喜娘的年代。“当时喜娘没啥地位,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因为生活窘困,20多岁的褚林凤开始在庙里跟一个尼姑学做喜娘,“这种东西不能在家里学的。”从婚礼各种程序到各种蚕歌,褚林凤一学就是好几年。


  褚林凤把做喜娘称为“做生意”,一般一次就要好几天,几乎每做一次生意都要受到客人的欺凌。有一次冬天,褚林凤陪同新娘到了男方家,晚上想借宿在那里,但主人不同意,褚林凤只能半夜冒着大雪走回家。做喜娘也没有固定的报酬,每次生意结束后,由主人家施以若干钱粮为酬谢,褚林凤就以这样的职业一直维持着全家的生计。


  而在自己的喜娘生涯中,最让褚林凤津津乐道的是唱蚕歌“经蚕肚肠”的仪式。据说只有经历这样的仪式后,新娘在婆家养蚕才会得到“蚕花廿四分”。


  这个仪式一般是在婚礼第二天,在男家堂屋用四张椅子围成一圈,中间放一只栲栳,里面放着面条、蚕种纸、秤杆等物。由喜娘手持染红了的丝绵打成的绵线,领着新娘边沿着椅子绕圈,边将红绵线缠绕于椅背之上。这个过程中,喜娘要唱上80余句唱词。


  后来,“喜娘”这个行当随着“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被封上了历史的尘埃。但“经蚕肚肠”这样的桐乡蚕歌从未在褚林凤的记忆里消失。


  说话间,褚林凤从屋里拿出了曾经当喜娘时的一些行头,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蓝色对襟大褂,这是褚林凤当喜娘时必须要穿的。还有一个红色的凤冠,上面缀满了绒球和珠子,这是带过去让新娘戴的。让褚林凤有些自豪的是,不久前,自己的侄孙女就是带着这个凤冠出嫁的。


  看着这些老物件,褚林凤有了再唱蚕歌的想法。她喝了一口水,苍老和高亢的声音响起:“新娘娘技术真叫高,手段绝顶好,手捏鹅毛掸龙蚕,手捧青叶喂龙蚕……”


  据市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桐乡蚕歌作为蚕乡的一种特殊民歌,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无相关器具及制品。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民间文学普查时,桐乡全市能唱蚕歌的歌手有20多人。如今能唱蚕歌而且会唱多个曲目的,只剩下褚林凤一人了。


  2009年,桐乡蚕歌已被列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褚林凤也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蚕歌传承人。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姚 莉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