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承六百年文脉 展桐乡篆刻风采

青桐印社: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2013年07月29日 09:39 来源: 《今日桐乡》

 

1984年,西泠印社社员、桐乡人鲍复兴为《茅盾笔名印集》创作的篆刻作品

 

 

青桐印社骨干王勋为孩子们讲授篆刻技艺


(本文图片由青桐印社提供)

 

  7月21日,桐乡青桐印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暨成立27周年联谊雅集活动在我市隆重举行。80名社员齐聚一堂,还迎来了诸多国内外知名印人的参与。活动备受国内外同行瞩目,西泠印社、浙江石榴印社、西湖印社、台湾篆刻学会、东京中央书艺院等国内外知名印学社团纷纷发来贺电。


  活动期间,青桐印社的官方网站“中国青桐印社”网站正式开通。青桐印社与日本友人柳谷庆二合作,在我市成立浙江青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拉开了印社向文化产业进军的序幕。
 

  青桐印社成立于1986年,名誉社长钱君匋,创社社长袁道厚,首批社员32人。经过27年的努力,目前已有正式社员80人,预备社员20人。其中有西泠印社社员3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8名,各类省级协会会员37名。在全国县级印社中,青桐印社是少数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印学社团。


  自明清以来,我市篆刻艺术历来人才辈出、成绩斐然。而如今,我市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拥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社员13位,拥有印藏丰富的君匋艺术院,拥有走过27周年风雨历程的青桐印社。正是凭借着积累和努力,现今桐乡才有底气在继书法之乡、漫画之乡后,争创全国第一个“篆刻之乡”。

 

       上承六百年桐乡文脉


  青桐印社和桐乡篆刻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这和上溯至明清时代的文化渊源密不可分。篆刻技艺被古人称为“雕虫小技”,尚有“壮夫不为”的评价。可是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我市,历代经济发达,文艺繁荣,人才济济,印人辈出。


  据清代汪启淑编的《飞鸿堂印人传》记载,有沈皋、明中等6人。而近代,叶铭编的《广印人传》则有胡钁、沈振名等36人。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则有张宏牧、吴宝骥等39人。到2001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近三百年嘉兴印画人名录》中更是收录了70余人。这些都是桐乡历来印人辈出的明证。


  自古以来,桐乡历来生活富庶闲适,人们尚文抑商。桐乡文人往往甘于寂寞,坚守着文化操守,为一方一地的文化传承无私地传道授业,乐此不疲。


  20世纪初,丁仁、王福庵、叶铭、吴隐等4人在杭州孤山创立全国第一个印学团体——西泠印社,标志着中国印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桐乡距杭州仅60公里,桐乡印人占尽了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他们和西泠印社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年便有西泠印社元老级人物胡钁,后来又有钱君匋、孙涛、吴待秋、丰子恺、计安康等诸位书画兼印学大师。本地更有和西泠印社同一时期的钱林印社。


      建国以后,更有殳书铭和郑彬两名默默耕耘的书法篆刻家,在当时的桐乡,乃至省内外均有声誉,之后还影响了后来在桐乡印坛的袁道厚、鲍复兴等人。他们是桐乡当代篆刻艺术兴旺发达的奠基者。这两位篆刻艺术家就像艰难岁月里的火炬手,为篆刻艺术继承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如今桐乡篆刻艺术形成燎原之势成为可能。

 

       “青印”开启桐乡篆刻新时代


  青桐印社的成立与三件发生在桐乡的篆刻界大记事是密不可分的。


  1984年,刚刚成立的浙江省书协组织了34位篆刻家来桐乡举行《茅盾笔名印集》篆刻创作交流会。5天时间里,篆刻家们刻成了126方印章,并出版《茅盾笔名印集》。参加本次活动的既有耄耋之年的谭建丞,也有正值青春的刘江,可谓是当年篆刻界、乃至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1985年,著名艺术家钱君匋先生将毕生收藏的4083件文物全部捐给了家乡,桐乡县政府为其筹建了君匋艺术院。这批文物主要为明清书画和印章,以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这晚清三大家的印章闻名遐迩。继而,君匋艺术院也成为了篆刻艺术研究者、爱好者的聚会交流之所。目前,君匋艺术院共有藏印1124方,其中赵之谦印104方,吴昌硕印152方,黄牧甫印168方。


  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小众艺术的篆刻,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报刊杂志。在诸多桐乡篆刻家的努力下,开办于1985年的《篆刻报》诞生了。这份印刷、纸张、设计在如今看来略显粗糙的《篆刻报》开创了桐乡篆刻的历史先河,使国内印人有了一个交流作品、增进了解、开阔视野的平台。一经出版,《篆刻报》得到了全国爱印人士的支持,桐乡的印学活动声名鹊起。当时,沙孟海、钱君匋、谭建丞等艺术大师纷纷为《篆刻报》题字,以示嘉勉。


  在《篆刻报》诞生一年后,桐乡印人成立了青桐印社。在本地印学界颇有声望的袁道厚当选为印社社长。1944年出生的袁道厚师承郑彬、谭建丞、叶一苇等前辈,为西泠印社社员。他尤以篆刻名重印坛,其印刀笔相彰而弥真趣,严谨中现开张,质朴中透灵性。通过《篆刻报》的影响力,青桐印社组织举办数次全国性篆刻书法比赛,为桐乡印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后,青桐印社成员的一批篆刻精英又继而加入西泠印社,他们中有徐畅、鲍复兴、袁道厚、傅其伦、晋鸥、管琳、沈慧兴等7人。

 

       “青印”为桐乡篆刻育人才


  如今,桐乡印坛更是涌现出了一批80后、90后印人。


  桐乡篆刻人充分利用青桐印社这个平台,为本地初高中在校生进行篆刻辅导,参加辅导的学生就有数千人。在青桐印社的骨干美术教师的努力下,拓展美术课本内容,将《印学话西泠》一课演绎成了解西泠印社,再到学习握刀、刻印等篆刻入门内容。此外,我市还将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篆刻课程,建设篆刻特色学校。


  篆刻家不仅在桐乡本地学生中寻找苗子,还进入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开设兴趣课程,为学生们讲授篆刻。青桐印社现任社长沈慧兴每周任教两课时,为在桐大学生普及篆刻艺术。每学期都有50多名学生报名篆刻兴趣班学习。


  青桐印社骨干还通过专门培训班和兴趣普及讲座等形式为我市培养篆刻储备人才。如今,青桐印社已多次应邀到桐乡市职教中心、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等处进行篆刻知识的讲座。如今,桐乡印人有了一个新的期许:争创中国第一个篆刻之乡。”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胡宇翔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