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老青卖豆记

2013年07月19日 15:54 来源: 桐乡新闻网

  老青经常外出打工,几乎没时间来打理自己的田地,所以一年中来自土地上的收入也没多少。近几年来这个地方忽然有了个新兴产业:家家种上了青黄豆——因为青黄豆绿色环保,味又鲜,现在已成了城镇居民夏秋季的家常菜。春夏之交,乡下,举目四望一大片一大片全是绿油油软绵绵的黄豆秧。

 

  种黄豆是十分利索的事,只要用刮子挖个浅浅的坑,下二三颗豆种,再用土盖盖好便完事,一亩地二个人也用不了三四个小时。而且管理也万分简单,一般来说不用施肥,也没有什么虫害,最多在有刺毛(毛毛虫)时喷一次农药。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错,听说前年吧,一斤黄豆卖到了三元多,如果一亩田产一千斤,那么一亩就可以收入三千多块。而且,老青还在往下想……

 

  老青于是下定决心,也抽时间播了一亩多黄豆子。二个多月过去,也和人家的一样,一片丰收在望的样子。

 

  七月,实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太阳光如火一般地往下泼,土地上一片滚烫,脚踩地地上,隔鞋底都烫烫的。到了青黄豆收获的时节了。来自上海杭州的大货车东来西往,他们是来并购黄豆的。黄豆全由本地的贩子们收起来,然后都并给上海杭州来的大贩子。一时间,桥边,路边,村头,树下全是黄豆贩子和卖黄豆的人们忙碌的身影。只见一蛇皮袋一蛇皮袋子的青黄豆往磅秤上秤,又将一蛇皮袋一蛇皮袋子的青黄豆垛成垛。买豆的和卖豆的身上脸上的汗珠也有豆子大,脚踏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南来北往车水马龙。老青看看自家的一片黄豆,笑了。他下田摘了几颗青黄豆,剥了剥,炖了一碗青黄豆汤。豆汤又清又醇,透明得可以看见碗底的老青的名字和细细的裂纹,汤中的浅绿色的黄豆衣在半沉半浮之间,就像天空吹乱的云丝,好梦幻。这豆汤,不啻是一种艺术品,既好看,还好吃,透鲜透鲜。这天傍晚,他和老婆俩折了好几捆青黄豆,用三轮车拉回家,熬了差不多一个通宵,眼睛都胀大胀红了,终于摘了三袋子黄豆。用自家的土秤秤了一下,一百二十四斤。

 

  八九点钟(太早了没有贩子),老青踩着自家的三轮车,载着三袋青黄豆出发了。一到村头,就有贩子拦住了他,问,卖不卖?卖呀,怎么不卖?一元一斤。怎么,一元一斤,有这个价?哎,你不灵市面,都这个价。昨天还是一元六角一斤。卖吧?不卖拉倒!你看,到处都是黄豆,不卖,明天可能更贱。好好好,卖。老青头有点晕。贩子打开老青的黄豆袋子一看,用手捏了一把,不行,这黄豆太秕了,不要。不要?不太饱满的黄豆才好吃呢。贩子说,要这样饱满。贩子拿起一颗圆滚滚的黄豆荚给老青看。老青看了,那还能吃吗?一定要这样的,否则,我是不要的,人家收去也卖不掉。老青心有点急了:卖不掉岂不只能扔掉了?那也不一定,你往前去卖卖看,作兴有人要的。

 

  老青只好硬起头皮,收起黄豆,再往前踏。那边有个贩子在喊,黄豆八毛一斤,大量收购!老青跳下车,推过去,贩子拎了就在磅秤上一掼,连货也没有看。份量倒一点也没错,还是一百二十四斤,一算九十九块二毛,二毛是不要了,老青拿了九十九块钱走了。心想,还是运气的,不然,真的要扔掉了,自己种出来的,会心疼的。老青边走边嘀咕:这还不到一天打工钱呢,一个通宵,再搭掉一个上午,实在合不来,忙煞脱来个忙。都怪自己没经验,豆子不够老就采摘了。也奇怪,豆子老一点倒有人要,城里人一点也不聪明。

 

  三袋黄豆是出货了,只是太不值钱了,好好好,算了算了,眼不见,心就净。老青想着想着,剩在田里的黄豆,,采采也没心思了。

所属专题: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山清水秀 编辑: 王颖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