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宜居水乡满眼绿

——我市创建“森林桐乡”综述

2013年07月18日 08:07 来源: 《今日桐乡》
 
 

绕城北路样板段

 

 

屠甸镇汇丰村正在建造的旅游景点

 

 

见喜桥港北侧绿化工程

 

 

改造中的绕城东路绿道

 

 

凤鸣公园小道

 

 

梧桐广场步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现代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承载压力。建设森林城市、拓展城市森林,已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创建“森林桐乡”:

 

  打造生态宜居新城之根本

 

  创建“森林桐乡”的缘由是什么呢?市林业站副站长蔡开锋向记者描绘了我市创建“森林桐乡”的一个大环境。

 

  2008年1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森林城市(城镇)”创建活动在全省各地得到了大力发展;2010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有关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政策;2010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在第十二届七次全会上再次提出了大力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发展理念;201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战略目标;2012年8月,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方向。

 

  同时,我市自身也具有创建“森林桐乡”的优势。因为我市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境内无山,属纯平原县(市),水资源丰富,拥有着丰富的农田资源,植被品种繁多。而且,诸如桂花、银杏、梧桐等名木古树在我市也多处可见。

 

  尽管如此,要创建“森林桐乡”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把“生态立市”战略作为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2011年12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坚持铁腕治污,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水环境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森林桐乡’建设,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2012年2月,市委书记卢跃东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齐心协力把桐乡打造成生态宜居新城。

 

  去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全面建设森林桐乡的实施意见》。记者从该《意见》中了解到,计划在今后4年里,新增改造林木面积4万亩,到2015年全市新增、改造林木面积40992亩,其中,城市建成区9550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2015年争创省级森林城市。

 

  让市民在家门口邂逅风景

 

  “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12个。其中石门镇成为我市首个申报森林城镇的镇。

 

  今年5月7日,省关注森林执委会森林城镇预检组对石门镇进行了预检,预检组对石门镇近年来的创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近来,萧山、仙居、玉环等地纷纷派出人员,来我们这儿参观创森的情况。”石门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林技员王国良对记者说,2011年以来镇财政及所属各单位的绿化总投入达2270万余元。截至目前,石门镇已有绿化面积31756亩,林木覆盖率33.5%。实现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水系林木覆盖率26.67%,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6%,各项指标均已达到省级森林城镇创建要求。

 

  而屠甸镇汇丰村牢牢抓住创建“森林桐乡”这一契机,不仅申报了省级森林村庄,还决定用3至5年时间,建设历史文化名人旅游村,打造一个森林公园。汇丰村党总支书记陆炳康指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道:“这儿正在建造新区,这儿正在建二十四史清官园,占地300亩,建造好后将会有几十个品种的树木,这里将建一个农家乐,规划6000亩,下半年开工,建造好后会有游乐园、经济果林、水库、垂钓中心等……”

 

  “其实,我们这么做,得益最多的还是老百姓。旅游村建设起来了,来汇丰村的游客就多了,自然就带动了汇丰村的经济发展,村民的腰包也就鼓起来了。”陆炳康说,“希望可以实实在在地开拓老百姓致富的道路,让家家户户开起农家乐,走上致富路。”

 

  除了城镇农村生态建设在大力推进外,城市绿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快。今年建成区计划造林绿化2800亩,上半年共完成1866亩,完成全年任务的66.7%。这些新增的绿化不仅能带来生态效益,还能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绿肺”。

 

  在市区绿化样板段建设工程方面,截至目前,北港河生态修复工程样板段、丁家桥港、见喜桥港、梧桐广场、汽车站东南角绿地等5个工程已全部竣工,复兴路与振兴路交叉口绿化改造、茅盾路改造及绕城东路绿化样板段等3个工程的建设工作将陆续启动。

 

  如今,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居民前去梧桐广场跳排舞、聊天、玩健身器材。“我们就住在东兴商厦附近,来梧桐广场很方便。”58岁的市民王春仙对记者说,梧桐广场建好后,她每晚都和老伴一起来运动。她喜欢散散步、玩玩健身器材,老伴则和大伙儿一起跳排舞,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快乐。

 

  今年,我市还将完成市域绿道7条、城市街心绿地10个。目前,凤鸣公园的改造提升工作已基本完成,梧桐广场、环东广场、振西广场3个街心绿地已经完成,庆北市民绿色休闲区建设正有序推进中。

 

  “凤鸣公园湖里的水非常浑浊,有时还会有难闻的味道。为此,我们把园内湖水抽干,把湖底的淤泥清理干净,换上了干净的水,并配套装上水清洁循环系统。”正在改造凤鸣公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从今年4月1日起,凤鸣公园改造启动。为了让公园变得更加漂亮,除了更换湖水外,还把园内原本的水泥路改成了柏油路或铺上了花岗岩,增加了绿化、新建了小桥等。重新开放后的凤鸣公园,让市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土地、资金、绿化管护

 

  三大难题亟待破解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面前,“森林桐乡”的创建无疑是一枚打造优良生态环境的金钥匙。

 

  毋庸置疑,创建“森林桐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当前,土地、资金、绿化管护等依然成为制约着“森林桐乡”建设发展的“软肋”。

 

  来自市林业工作站的数据显示,目前,每亩土地流转租金为1000元,而土地加工、翻耕等整理费每亩约为1万元,后期以每村配备一名护林员的标准,养护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按此计算,一亩勉强达标的新增林地成本至少在1.5万元,目前资金来源没有明确,以去年政府补助资金计算,每年补助金额为1600元。

 

  绿化造林面广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各级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资金缺口较大,且现有涉绿项目建设资金比较分散,涉及交通、水利、农经(农办)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进一步整合资金,发挥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土地紧缺已成为制约绿化建设的瓶颈因素。我市地处工业经济发达的纯平原地区,人多地少,如何创新机制,多渠道着手,最大程度保障绿化造林的用地需求,是创建“森林桐乡”的一大难题。

 

  绿化“三分建七分养”,对于“森林桐乡”这个浩大的工程而言,绿化管护工作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持续的工程。当前,我市绿化造林中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树木成活率和绿化造林质量。尤其是个别地方脱离当地实际选择绿化品种,造成树木成活率低,既误工误时,又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为加快推进平原防护林、生态片林建设以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林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绿化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农村绿化造林成果,今年,我市各镇(街道)、行政村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绿化建设长效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农村绿化管护工作,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管护兼巡查队伍。

 

  同时,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创森宣传,不断提高全市上下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共同参与、人人动手、绿化家园、共创“森林桐乡”的社会氛围。发挥好、引导好目前高涨的群众绿化热情,积极探索绿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的新途径,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内涵不断深化。

 

  建设万亩“森林氧吧”

 

  “按照‘森林桐乡’建设目标,截至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蔡开锋认为,建设“森林桐乡”、实施绿化造林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它改善的是环境,提高的是品位,促进的是发展,受益的是群众。

 

  “森林桐乡”的创建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不断前行。

 

  今年,我市还将针对创建“森林桐乡”展开两大行动。其中,“百千万绿化工程”作为“森林桐乡”一大绿化提升行动,以生态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实现“森林桐乡”建设与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百千万”绿化提升行动的开展,以“森林桐乡”创建为载体,以百座森林村庄、百条景观廊道、百里亲水河岸、百家森林单位、百家森林庭院“五百”工程为突破口,以实施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四绿”工程为重点,大强度、高标准推进城乡绿化攻坚工作,全面提升城乡森林化水平,实现全民绿化意识、全市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景观品质“三大提高”,促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两大改善”,把我市建设成城绿、村美、人和的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市。

 

       蔡开锋介绍,在现有城乡绿化成果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百千万”绿化提升行动,同步推进公路、河道及农田林网等网格绿化。计划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绿化示范点100个,全市每个行政村必须建有100亩的片林,每个镇(街道)必须建有1000亩的片林,南部崇福小城市、北部乌镇旅游区、中部石门现代农业观光区、东部屠甸平原森林区、西部洲泉湿地保护区各建有相对集中连片的1万亩以上的森林,迅速实现绿化面积增加、绿化效果增强、绿化档次提升这三大目标,基本形成“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花园化”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桐乡绿化蓝图。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文/摄 记者 周芸 孙怡 编辑: 王颖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