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动态]上半年各项业务呈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07月14日 21:28 来源: 桐乡新闻网

  本网讯 近期,由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引发的不安情绪持续蔓延,对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银行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呢,记者今天特别走访了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工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工行各项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资金运行平稳,经营稳健。目前,工行境内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4.2万亿元,贷款余额约8.4万亿元,人民币存贷比保持在60%左右,远低于75%的法定标准。在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债券、同业融资、超额备付和现金等高流动性资产余额超过4.6万亿元,流动性充沛状况居全球同业领先地位。

 

  他告诉记者,工行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人民币资金行,同时多年来始终是国内人民币资金市场主要融出方之一。工行一贯坚持稳健审慎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建立了全行资金统一集中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流动性梯次储备、科学的流动性管理手段以及先进的流动性管理IT系统,确保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的有效平衡。针对近期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工行持续释放流动性储备,在促进市场流动性稳定方面发挥了大银行应有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今全球客户存款最多的银行,工行采取的是稳健经营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在坚持存款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而西方商业银行更多采取主动负债模式,即不再将客户存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转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主动发行债券、票据等金融工具的方式获得资金。在金融市场运行平稳的时候,市场流动性充足,融资成本较低,这两种模式的表现基本上平分秋色。但当市场出现波动时,采取主动负债模式的银行往往会因为融资成本骤升而面临很大经营压力,而采取稳健发展模式的银行由于并不依赖市场融资,仍然能够从客户存款中获得可靠的资金来源,表现得非常稳定。

 

  从信贷业务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工行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更多地依靠盘活信贷存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首先,工行着力通过加快存量贷款周转,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带动了贷款累放额增加。据统计,前5个月工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约4000亿元,增幅为5.14%。而同期累计发放贷款量达3.62万亿元,是新增贷量的9倍,同比多放7412亿元,增长近30%。前5个月,工行贷款的累计周转次数达0.88次,较2010年提高了0.14次。从2010年至2012年,工行当年贷款累放量分别是当年新增贷款量的5.65倍、6.82倍和8.02倍。

 

  再者,工行还通过积极调整存量贷款结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推进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2010年以来,工行主动压缩和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领域、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融资总量4000亿元,清退转化各类生产无效率、产品无市场、长期经营亏损企业8000多户、贷款6477亿元,将腾挪出来的信贷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小微企业、新兴产业和个人消费信贷等领域,信贷资产结构明显优化。截至5月末,工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已超过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10亿元,前五个月累计发放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性贷款558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426亿元。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比2010年翻了近一倍,占公司贷款的比重达到50.5%,比2010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个人消费领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25.7%,较2010年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为拉动消费、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地金融支持。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信贷资产质量,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工行资产质量结构稳定,风险可控。从一季度的情况看,信贷资产质量仍保持可比同业最优,不良率为0.87%,显著优于目前国际银行业3%至5%的平均水平。今年工行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统一全行的信用风险把控标准;加快建立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中后台体系,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信贷变革,加强中后台数据挖掘和远程信贷风险监测,完善客户的全信息流管理。同时,工行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渗透的防范,坚持将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作为信贷审批的主要依据,进一步扎紧防范风险的篱笆。在此基础上,工行坚持审慎的拨备提取政策,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今年一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达288.12%,这意味着对每100元不良贷款工行就有超过288元的现金储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所属专题: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王颖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