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寻找记忆深处的端午习俗

 

在端午节,桐乡有着农民家门口挂菖蒲,小孩头戴老虎帽的习俗。摄/张伟民

 

 

 

农村老人手工制作端午香包、虎头帽。摄/陈为民

 

 

 

石门桂花村的钟春甫用传统手艺土法炮制“蜘蛛煨蛋”。摄/陈为民

 

  桐乡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和饮食习俗,端午节的稻作文化民俗就是重要的习俗之一。然而很多年轻人对于端午的印象却停留在吃个粽子、门口挂把菖蒲,能够真正体会端午文化精髓的人越来越少,对于端午节很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在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把端午看得和春节一样重要,赛龙舟、吃“五黄”、戴五色线、穿虎头鞋……这些传统风俗因时代变迁而渐行渐远,却因浓厚的地方痕迹而日久弥香。

 

  端午中的乡土情怀

 

  在河山镇一带,农民将吃粽子的涵义进行了延伸。端午节前,石栏桥村的姚金凤往女儿女婿家送去了“端午汤”。“说是汤,其实跟汤并无太大关联。”姚金凤笑着说,按老底子习俗,女儿出嫁的第一年,娘家要送“五大汤”给女儿夫家,分别在立夏、端午、中秋等重要日子。只是现在人们工作忙,很多人都将“五汤”并为“一汤”。“我们会送肉、鸡、咸蛋、塌饼、枇杷和粽子。”

 

  戴历本袋(香包)也是端午常见的一种习俗。但桐乡农村制作香包却别有讲究,一般由孩子的母亲亲手做成,里面放的东西很特别,有7种谷类,加上孩子的生辰八字,以及端午当天摘下的艾叶或桃枝之类的物件。孩子出门远行时一定要带上它。除了香包,孩子们还要穿老虎衣,戴虎头帽。

 

  高桥镇迎丰村秀才桥85岁的张雪琴老人是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她做的虎头帽,帽子的正前面用五颜六色的布缝上一张威武的老虎脸:虎眼圆瞪,虎须四射,虎齿外露,虎尾上翘,虎额上“王”字闪耀。虎为兽中之王,古人认为它能降服百兽百虫。 张雪琴说,她从十几岁起就开始缝制香袋了,这些香囊式样都是自己设计的。“现在农村只有年纪跟我差不多的老人在做,年轻人很少愿意学。”

 

  濒临绝迹的端午风俗

 

  像做香包这样的手艺,很多都已经“后继无人”。随着时间流逝,端午节有些风俗已经鲜见,不少风俗甚至已经“绝迹”。

 

  在桐乡石门一带的传统端午节风俗中,有吃“蜘蛛煨蛋”的习俗。在丰子恺的《端阳忆旧》中就有记载:“端午当日,家中老人抓来蜘蛛,升起打蚊烟的火炉,从家门口拔些艾草,放入火炉,拿出自家的土鸡蛋,在每个鸡蛋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出蜘蛛扔进火炉,把蛋给孩子们吃。

 

  家住石门镇桂花村的钟春甫今年60岁,他对“蜘蛛煨蛋”记忆深刻。“吃煨蛋可以驱毒,夏天不生痱子和疥疮。”在他印象中,小时候蛋煨熟后,大人有的取出之前塞进去的那只蜘蛛,有的会连同蜘蛛一起把蛋给小孩吃。“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吃蜘蛛煨蛋了,人们的观念在转变。”

 

  如今,这样操作繁琐的习俗更多成为一种民俗演示。就在两天前,钟春甫和80多岁的父亲边如法炮制了在书中才能看到的“蜘蛛煨蛋”:在养蚕生火的瓦盆里放进干燥的蚕豆壳,点燃后再盖上蚊子草、蛤蟆草和菖蒲等。接着,把挑选好的青色蛋壳的鸭蛋放在瓦盆里稍微煨一下,让里面的蛋黄和蛋青略有凝固,随后拿出鸭蛋,在蛋的一头敲一个小孔,把一只活的蜘蛛小心地塞进鸭蛋,再把蛋孔堵住,继续放入瓦盆中间煨。等到鸭蛋煨得差不多时,钟春甫就拿出鸭蛋,揭开蛋孔,用筷子掏出之前塞进去的那只蜘蛛,把鸭蛋壳剥掉喂给小孙子吃。

 

  在钟春甫看来,世事变迁,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百姓物质生活富裕,新一代的子孙哺育不再需要“蜘蛛煨蛋”,而习俗本身也化成了当地百姓一种对下一代的美好祈愿,一种关爱后代的精神财富。

 

  端午习俗正走向边缘化

 

  端午习俗为什么变得边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过端午就是一次‘大扫除’,除此之外,很多观念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研究民俗多年的徐春雷说。

 

  端午习俗有一种理念是以毒攻毒,吃蜘蛛蛋、吃蟾蜍、吃蛇肉都属此意。“艾叶、苍术等味苦而有芳香,用以生烟驱蚊还有一定的道理。若说煨食放过蜘蛛的鸭蛋可以去病,则并不可信。”徐春雷认为,类似的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从健康角度考虑,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逐渐不被现代人所接受。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对端午流于形式,风俗观渐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拓宽,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趋向淡化,像老虎着装、香囊挂件也将日渐淡出。”徐春雷说,不过风俗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传承。“像石门桂花村农家乐模式就比较成功,蜘蛛煨蛋曾作为农家乐的一个表演节目,今后是不是也可以融入石门乡村旅游的开发项目中去?那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完成了对传统的一种继承。”

 

  端午是对生命的关怀

 

  据有关专家考证,端午的由来主要有四种说法,即源于纪念屈子投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和古越民族图腾祭说。

 

  端午时节,现代学者认为,在江南处于黄梅时,气候变得异常湿热,为了让生命更能适应温度、湿度的变化,抵御自然界邪毒之物的侵袭,端午习俗便应时应地而生,并在以后的2500多年里承载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

 

  “我认为端午习俗归根到底追求的是生命的诉求与表达,端午文化应该就是生命文化。”桐乡非遗研究人祝汉明说。

 

  祝汉明认为,端午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本源应该是质朴而纯粹的。端午节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给予多方面的保护,一方面让孩子趋利避邪、减少伤害,另一方面是让孩子更生动直观地识别生命危机,进行自我防卫及自我保护。

 

  端午节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文化得不到传承,没有了这种“老底子”口耳相传留下来的风俗,端午必然也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在保持节日氛围的同时,又有科学理念的引导,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羊宇杰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皮毛加工 淡季不淡
    皮毛加工 淡季不淡
    孵坊复苏季
    孵坊复苏季
    考前众生相“解压”与“充电”并存
    考前众生相“解压”与“充电”并存
    技改投入增效益
    技改投入增效益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