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被人淡忘、后继无人成为非遗保护的难题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花鼓戏

 

 

皮影戏

 

 

剥丝绵

 

 

高杆船

 

 

双庙渚蚕花胜会全景 

 

(本文图片由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桐乡,类型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着特有的光华,然而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却遭遇困惑。

 

  我市“非遗”明珠串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技能等。我市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市共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项,桐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项。大到名声在外的国遗项目,小到百姓身边的风俗习惯,这些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结晶。


  每年的清明节期间,蚕农们簇拥着来到含山,开展戴蚕花、祭蚕神等传统的“轧蚕花”活动,这是国遗项目“含山轧蚕花”;茶馆里,民间艺人不断拨动手中的三块竹板,用桐乡方言说唱一段段“农民书”,这是省遗项目“三跳”;一颗颗普通的桃核,在艺人的刻刀下变幻出桃篮、生肖、福娃等多种形态,这是嘉兴市遗项目“桃刻”……


  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保留和传承了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这些古老的民俗、曲艺、技艺等以其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内涵在今天依然颇受关注和喜爱。

 

  “非遗”面临传承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文化内容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散落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明珠也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许多特色浓郁、历经千百年变迁得以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部分年轻人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灶头,我就帮他们画上寓意平安吉祥的灶头画,现在用灶头的人家不多了,灶头画也少见了。”“给孩子挂历本袋的习俗桐乡很多地方还留着,可这门手艺学得慢、挣不了钱,怕是要失传了。”在与我市多位非遗传承人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都对非遗项目传承面临的困境表示无奈。


  被人淡忘、后继无人是非遗传承人心中的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课题。


  “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在非遗保护工作者看来,主动保护非遗的人不多,主动学习非遗的人更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真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等问题制约着我市非遗的保护传承,“如何让非遗在当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光芒,保护历史根脉、留住共同记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保护“非遗”任重道远


  非遗传承人登上大学讲堂,非遗保护宣传走入小学……围绕“文化遗产日”的主旨,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优秀的非遗项目扎根到青少年中去。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非遗志愿者队伍的建立、非遗讲座进社区等活动的举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了不错成绩,市民对非遗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


  “随着一些老艺人的逝去,我市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正在流失,非遗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褚红斌表示,要不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通过网络建设多渠道、多角度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面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褚红斌认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传承体系至关重要。“这其中,我们将重心放在了树立青少年的非遗保护意识,让青少年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去。”


  去年,河山镇中心学校成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传承基地,蚕文化在该校的教学和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市众多中小学也主动要求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


  发动、组织民间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历史文化村落等保护相结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去……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一步步扎实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间智慧的结晶,如今我们要让这些优秀桐乡文化的基因再繁衍到民间去,以此来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褚红斌表示,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一批潜心研究、主动传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金珏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人工孵育小孔雀
    人工孵育小孔雀
    又到一年耕种时
    又到一年耕种时
    自主品牌闯市场
    自主品牌闯市场
    “育新家园”提升新居民素质
    “育新家园”提升新居民素质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