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时政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全国专家学者齐聚《今日桐乡》 共谋县市报发展大计

  十年回首,报业历史写出了崭新的篇章。

 

  2003年,以减轻征订摊派和基层负担、优化媒体产业结构为目的,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县市报治理整顿。

 

  十年一晃而过,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10年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经济发达省份,各县市纷纷办起“今日系列”报刊,县市报发展散发出勃勃生机。

 

  这是浙江加速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浙江人民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水品的内在需求,更是浙江实现“两富”道路上的最好见证。

 

  在中华儿女从新的起点朝着“中国梦”进发的今天,实现县市报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今日系列”所有报人的“中国梦”。

 

  阳春三月,中国报业将目光聚焦桐乡。在这里,“新形势下县市报改革与发展暨《今日桐乡》研讨会”隆重举行,全国业界、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今日桐乡》,共同探讨县市报未来的发展方向、办报经验及采编业务。

 

  《今日桐乡》总编辑陈洪标向专家学者问计求助,如何让《今日桐乡》的办报水平更上层楼,如何让更多没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在新时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这是一次顶级的学术盛会

 

  融会贯通马列主义新闻观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  顾勇华

 

  今天的研讨会,用学术标准来衡量,是一次顶级的盛会。中央级大媒体的排头兵都来了,再加上中国记协、中国报协、中国记者、中国报业,分量实打实的。

 

  先说说《今日桐乡》这张报纸,我认为办报目标有四个。第一、关于桐乡的报道最权威,权威到能写桐乡县志,就像中央级媒体,研究中国问题,就得研究中央新闻单位的出版物,因为它们最权威;第二、让桐乡的男女老少最亲近,力求办得读者都爱看,桐乡身边的事情就得看《今日桐乡》;第三、反映人民心声最及时;最后,舆论监督最直接。以上四个方面,《今日桐乡》都做得不错。

 

  以下说说马列主义新闻观,马克思、列宁都是职业革命家,他们都办过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办报的观点都是顶级的,他们提出的办报根本规律涉及新闻的一般规律,更多的涉及到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马列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说的“人民报刊,喉舌耳目”,列宁说的“党报,党的组织者”,毛泽东说的“政治家办报”,邓小平说的“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然后到之后的“祸福论”、“舆论引导”、“加强队伍建设”、“三贴近”等等。

 

  文风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头版的短评“之江新语”中就指出,文章要写得短,不能断鹤之长,不能续凫之短,鸭子腿短,长一点不好使,鹤的腿这么长,却很正常,这是名言。新闻记者要学会融会贯通,变成自觉行动。

 

  牢牢把握贴近性和服务性

 

  新形势下县市报价值的再认识与功能拓展

 

       《中国记者》总编辑  文璐

 

  感谢《今日桐乡》和《中国记者》的合作,办这场研讨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同行一道交流探讨中国县市报的改革发展。

 

  我认为《今日桐乡》有三点特别值得一提。

 

  一、《今日桐乡》是一份有需求的报纸,它契合新传播环境的赠阅方式和扎根乡土的贴近性。桐乡市委、市政府对报纸宣传功能、组织功能、引导功能认识到位,利用其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均有独到之处。桐乡通过这样一份媒体做到了“汇聚报道正能量,提振发展精气神”。

 

  二、《今日桐乡》还是一份有追求的报纸,虽然是一份县市报,但整体编排大气,追求大报风范,尽可能按新闻规律办报,而不是满足于“一份有用的文件”。报头下面每天轮换的口号“桐乡四大奋斗目标”、“城市发展定位”等,体现了地方领导班子积极进取、创一方幸福平安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报纸内容丰富,有看点。政经新闻、热线新闻、理论探讨、文化产业、娱乐,还有精心策划的主题报道等等,丰富全面。

 

  《今日桐乡》以及其他县市报有需求,有市场,相比大报看得见、摸得着;更便利、更实用;在区域内更具纽带价值。

 

  在移动互联、社交平台等新媒体热的今天,怎样进一步发挥县市报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其价值和功能?

 

  牢牢把握、用好“贴近性”。新媒体新带来的新传播方式其本质性变化在于媒体与受众关系的重新构建:更直接、亲密、体验、交流。所以“近”是县市报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此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作为。

 

  议题设置可更具深度广度,吸引力感染力更强。服务更细、信息量更丰富。

 

  新形势下,服务就是竞争力。县市报更了解目标受众需求和所思所想。各种信息提供应该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全面周到。为大家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做实用有用的媒体。

 

  县市报发展天地广阔,关键是如何作为、怎样作为。

 

  物质  精神  灵魂

 

  办报的三种境界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李春林

 

  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研讨会。说实话,参加县级党报的研讨座谈会还是第一次。我送《今日桐乡》八个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我们办过报纸的人都知道,有什么样的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

 

  刚走进报社大楼的时候,我看到了“争创全国一流县级党报”的标语。在我看过的县级党报里,《今日桐乡》肯定是一流的。这让我想起我8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有一年下基层采风,回来后感慨良多,反复跟我说,很多乡间秀才的字写得非常好,真正的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也适用于我对《今日桐乡》的评价。

 

  《今日桐乡》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谋求下一步发展,这也是报社全体同仁站高望远的深入体现。希望会议后,《今日桐乡》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一到桐乡,就想到丰子恺。丰子恺说弘一法师用一生诠释三种境界:一是物质的境界,二是精神的境界,三是灵魂的境界。当他年轻的时候,富家子弟的生活全部有,这是物质的境界;后来写话剧、教钢琴、写歌,这是他精神的境界;后来出家,成为一代宗师,获得了灵魂的境界。当代社会,也有这三种境界,经济建设是物质境界,文化繁荣、文学艺术属于精神境界,但最重要的是讲道德、世道人心,这是灵魂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日桐乡》也达到了前面两个层次,接下来要向第三个层次突破。同样可围绕这三个境界做文章,既要做好经济报道,还要加强文化报道,更要提升拯救世道人心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这张报纸就很完美了。

 

  提升报道内容 超越媒体属性

 

  中宣部新闻阅评组组长  卓培荣

 

  《今日桐乡》作为一个县级报纸,能办得这么好,让我想起10年前的报刊整顿。当时我就有个迷惑,为什么在欧美一些国家,很多社区报办得都不错,而我们办不好。

 

  几天前整理东西,我看到一份1995年加拿大北部爱沙梅尔群岛的一个小镇的报纸,这是一个以爱斯基摩人为主的小镇,只有几千人口,居然在超市里头放着一份报纸,以英文为主,卖得很贵,一欧元,办得很好。看到这份报纸以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报纸发展最根本的是生存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为报纸提供了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

 

  从大环境来看,县市报的生存环境跟十年前不一样了,《今日桐乡》能办得这么好本身就是案例。我想,适当放开报纸登记门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在暂时没有政策空间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在内容上进一步提高。

 

  《今日桐乡》作为桐乡区域内百万人口的主要媒体,是主流舆论场。要传递党的声音,当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要传递核心价值观,以正面报道为主,以弘扬正气为根本目的。同时,也应当拓展报道面,向晚报、都市报学习更多的东西,这样可以弥补赠阅读者群的偏窄问题。

 

  同时,《今日桐乡》也应当成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超越媒体属性,成为社会力量集聚的平台。比如《成都晚报》,就是成都志愿者联络的纽带。在纽带形成过程中,《成都晚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慢慢成为凝聚活动精神的核心,这样的活动也成为报道的源泉,成为记者编辑体验生活的基地,同时不断提升报纸的地位,使报纸超越了媒体的功能。

 

  逆势操作与顺势而为

 

  ——从《今日桐乡》办报实践看县市报发展模式

 

  清华大学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研究员  王君超

 

  《今日桐乡》试刊一周年研讨会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在我以前的研究范围中,还没有涉及过县市一级的报纸。根据应对“报纸消亡论”的对策,大规模发行的综合性日报,只有免费发行,向社区类报纸转型,才能寻找活路,《今日桐乡》的办报模式完全符合这两个模式。

 

  在“报纸消亡论”的阴影下,《今日桐乡》逆势运行,试刊一年来在舆论引导、联系群众和免费发行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摸索出一条县市报的生存之道。

 

  当今的世界报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一是媒介融合,二是免费发行。尽管《今日桐乡》定位于免费报纸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刊号资源的限制,但在发行策略上选择这一模式却是正确的。免费报纸往往存在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但《今日桐乡》靠贴近性的报道与形式创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今日桐乡》一方面承担了舆论宣传的任务,另一方要立足报道的新闻本位。《今日桐乡》试刊一年多来,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可贵的创新。从版面来看,《今日桐乡》的版式与色彩契合面向广大基层党员的读者定位,做到了“信息视觉化”、“视觉载动信息”;也兼顾了一些读报水平不高的读者需求。在新闻报道方面,《今日桐乡》不仅重视记者通过“一线采访”获得独家新闻,同时锐意创新报道形式。《今日桐乡》在办报之初,就将“读者体验”作为办报的追求,加强编读联系的“群众办报”的做法,丰富了当代报业的新闻实践和受众理论。

 

  总之,《今日桐乡》为新闻工作“三贴近”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脚;也为新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如何进一步加强报纸的新闻报道,一方面要挖掘更多的典型人物,将更多的“普通人英雄”推向版面;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创新和规范的关系;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编排方面,则应更多地运用编辑学技巧,对于多达一版、两版的长篇报道“化整为零”,在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美化版面。在报纸发展方面,建议借鉴国外免费报纸的做法,利用品牌的影响力创办企业,延伸“文化产业链”,逐步做到自养,以弥补缺少广告收入的缺憾和减少对财政拨款的依赖。

 

  如何做到可读可信可用

 

  光明网总裁  陆先高

 

  作为一个媒体,它的价值可以用6个字来表述——“可读”、“可信”、“可用”。

 

  正确的新闻理念和新闻态度,做到“可读”和“可信”不难,但要做到“可用”,却不容易,报纸要做到“可用”,就更难。

 

  我的老家在湖北荆州,荆州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垄上行》,每天晚上8时开始,一个小时左右,完全接地气,主持人基本用家乡话,在当地农民队伍中很有影响力。这档节目做得有声有色,它超越了媒体的界限,进入了农民的生产、文化生活,发展农资、农具销售,开办了生态园区,这样的媒体就从“可读”、“可信”发展到了“可用”。

 

  《今日桐乡》在“可读”、“可信”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可用”的探索上,我建议《今日桐乡》可以办一个讯息类的网站,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工具运用,能把这个平台的新闻属性在桐乡发展到极致。同时,还可以利用这种属性的背景优势,向一些应用性的领域延伸,这是《今日桐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城镇化中的县市报发展机遇

 

  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张立伟

 

  围绕“县市报的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我认为发展需要抓住机遇,县市报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城镇化,因为它扩张了报业的读者市场、新闻来源市场、广告市场。

 

  第一,读者市场。随着报业的扩张,城镇化让农民变成了市民,这就是我们的新读者,报纸要进入他们的生活,就要当好“实用纸”、“体验纸”、“包容纸”。

 

  新市民的主流需求是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机遇。报纸要给他当好机遇向导,宏观上政策解读,中观上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微观上进行生活服务,把报纸办成一张实用纸;新市民实现了城市梦,从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致富梦入手,写出一个个故事,这是体验纸;在住房、就业、教育、致富等方面,新老市民会有矛盾,要办一张“包容纸”,缓解矛盾。

 

  第二、新闻来源市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会有新定位。《今日桐乡》之所以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了城市的新定位;还可以运用“煎蛋模式”,记者做最好吃的“蛋黄”,而“蛋白”让大量的通讯员来做,《今日桐乡》的摄影通讯员队伍、读者来信版等,都是这种模式的很好范例。

 

  第三、广告市场。对于没有刊号的县市报来说,可以通过固定的形象专版、策划活动等方面得以实现。比如美国社区报经常评选最佳餐厅、最佳超市、最佳医院,评选之后在报纸上登选票,再做特刊,这是一个长久的金矿。

 

  办服务型沟通社区报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吴飞

 

  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面对面的乡村社会被打破,在桐乡这个大社区里,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升参加公共事务的能力,加强党委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平台就是社区报,我认为县市报可以向服务型沟通社区报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要让社区的所有舆论领袖都拿到这份报纸,《今日桐乡》作了很好的探索——向党员免费送报,并向机关、学校延伸,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赠送面还可以扩大。

 

  第二,中国的民主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如何改善党委政府形象,县市报大有作为。比如西方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在白宫里面,脚搭在会议桌上给外国总统打电话,那种形象就很人性。所以在构建领导形象时,既要建构思想的智慧,也要构建与市民的亲近感。

 

  第三,沟通性要做好,就要让社区居民爱看,很死板的文字没人要看。《今日桐乡》利用创新的形式让读者爱看,如新闻诗歌、新闻漫画、新闻剧本等,这种形式特别值得肯定,尤其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用正规刊号统管县市报

 

  《中国记者》值班主编  陈国权

 

  “关停并转”之后县市报的繁荣昌盛在于其特殊价值。在调查中,有报人认为,一个城市功能发挥得好与不好和信息传播有着密切关系。凭什么城市拥有大规模的报纸,是否该拥有报纸,该有多少报纸,这应该由城市的报业市场空间和读者需求来决定,而不应以行政干预特别是以计划经济的思路来干预县市报的生死。

 

  需求是决定一种产品生存与否的关键因素,对于县市报而言,一方面是强烈的办报需求与渴望,地方党委政府、各地地市报、省级报业集团、读者、广告商都对县市报有着强烈需求。一方面却是刊号资源的稀缺,各种免费赠阅的县市报不仅耗费大量的财政投入,还名不正言不顺,打着各种各样的擦边球,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作为一个处在报业整体衰退中却欣欣向荣的报纸种类,县市报对于报业前景具有方向性价值,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县市报,应给予充分重视,县市报不仅仅是“小散滥”的代名词,不仅仅是“关停并转”的对象,而应是报业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关键力量,是报业转型的新生队伍,是国家舆论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没有刊号的县市报,有条件的,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正规刊号统管起来。扫清发展障碍,突破发展瓶颈,使其在国家舆论格局及报业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县市发展亟需报纸助力

 

  新华社浙江分社党组成员新闻信息中心主任  张奇志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曾对《今日桐乡》专门作出批示:“让采编人员走出办公室,让民生新闻唱主角,办一张让基层群众看得懂、喜欢看的县委机关报,桐乡的探索是有益的。”这个批示充分肯定了当时刚刚创办不到一年的《今日桐乡》。

 

  我当时之所以来调研,就是因为《今日桐乡》面临了一个很大的困境——报纸办起来了,但是没有公开刊号。所以我希望通过调研,总结一下《今日桐乡》办得好不好,有没有必要办,获取刊号有没有可能性。

 

  调研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桐乡的政治生态亟需有这么一份报纸,如今新媒体风起云涌,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是地方党委政府却没有自己的一份报纸,没有自己的声音,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就像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得那样: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主流的舆论平台,会碰到很多困难,桐乡未来几年的发展任务很重,市委亟需一份机关报来营造舆论环境,来凝聚民心,共谋发展,这是办报的初衷。

 

  如今的现状与10年前已大相径庭,现在的发展任务很重,桐乡在长三角地区、嘉兴地区发展水平很高,但县与县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党委政府承担着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矛盾,如何梳理这些问题、缓解这些矛盾,《今日桐乡》应运而生。

 

  浙江很多县市报都没有公开刊号,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首先要解放思想,如今虽然有新媒体和网站,但是报纸自有其功能,报纸自有其宣传的作用。其次,没有刊号的县市报要另辟蹊径,求生存、求发展,通过拓展合作的方式,争取生存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经济内容需求

 

  县市报发展的三个条件

 

  《中国报业》副总编辑  张晓燕

 

  《中国报业》杂志有一个栏目叫“地市报业”,该栏目开办7年来,主要关注县市报的发展,发现近年来,县市报发展得非常不错。去年,中国报业协会和《萧山日报》在杭州联合举办了县市报改革发展的现场经验交流会,综合以上,我认为县市报的发展离不开三个条件,或者说得益于这三个条件。

 

  首先离不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纵览全国,发展好的县市报,如《今日桐乡》、《海门日报》、《乐清日报》等,它们所在的县(市)都是百强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总额都极具规模。在经济基础的支撑下,报纸和报社才有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山水”就来源于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其次是报道内容。一些发展好的地市报,都离不开这样的几个字——“本土、本土、再本土”。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更多以硬新闻为主,但县市报就像社区报,关注的角度看似很琐碎,但和当地老百姓息息相关。

 

  再次是需求。县市报不管它有没有刊号,只要它能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得很好,就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需求。这个需求,无论是政府需求、广告需求还是读者需求,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需求,它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要不然的话,就算让你办报纸,估计它也存活不下去。

 

  最后,我们希望把这些县市报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促进报业更好地发展。浙江在全国来说,在拥有最多的县市报,中国报业协会会把浙江县市报作为今年调研的重点,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调研,让《中国报业》能为学界和业界搭建一个平台,把县市报发展中的意见、建议、难点、热点、发展瓶颈,突出反映出来,通过我们声音来呼吁出来,并能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困难,来促进县市报更好的发展。

 

  区域市场成为报业竞争主阵地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助理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  庞承

 

  从浙报集团的角度,借此说一下浙报集团旗下9家县市报的大概情况,也为《今日桐乡》的未来鼓鼓劲。

 

  9家县市报几年发展下来,已经成为集团发展当中速度最快的板块,尤其是到了今天,纸媒的发展遇到瓶颈,但是势头最好的,恰恰是县市报。9家县市报去年总的营收有3亿多元,发行量40多万份,实现了30%多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集团其他子媒体的增长速度。所以,曾经浙报集团的发展方向是全国化、全媒体化,现在回过头来看又发现,向县域延伸,开掘区域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报业竞争的主阵地,9家县市报现在已成为浙报集团的发展重点。

 

  从县市报发展概况来看,首先应该是一个舆论引导的主阵地,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平台。过去报纸只提供新闻,从现在的角度看,纸媒光走新闻路子肯定是不够的,肯定要把它延伸到一个大文化概念,然后变成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这样才能赢得一个很好的发展。

 

  其次,县市报将来还要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浙报集团有些县市报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从公共文化平台的方向,县市报还可以做好产品延伸,比如手机报,同时还可以向乡镇延伸、向行业延伸,还可以通过《今日桐乡》这个文化载体,多搞些活动,比如成立桐乡企业家俱乐部。 “今日系列”县市报碰到的刊号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等方法来解决。

 

  民生新闻唱主角   大胆创新求实效

 

  ——《今日桐乡》改革发展之探索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曹峰

 

  我首先代表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很高兴今天能在此与业界同仁共同总结、探索《今日桐乡》等县市报的发展。

 

  《今日桐乡》试刊一年多来,有三个特点值得好好总结。

 

  一是在新闻内容、报道手段、版面改革上的突破和创新。除了保留头版党政要闻外,民生新闻以及互动栏目都占版面主要内容。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多的报道中,除了大量的通讯和特写外,还采用了嘉宾主持、新闻剧本、诗歌等体裁,再配之动感很强的新闻照片和原创漫画增加了报纸的可读可看性。

 

  二是在报纸功能上的突破和创新。在社会思想多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主动服务中心、着眼大局、释疑解难。为政群搭建沟通平台,为难点工作疏导舆论,为桐乡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促进基层干部群众良性互动勇于担当。

 

  三是在办报作风上的突破和创新。《今日桐乡》在接地气、通民气、走转改中有新的探索。向党员赠阅,全国首创,成为全市党建工作的抓手之一;广泛深入把开展服务基层群众的“记者服务行”活动,并在创新组织架构、培养采编队伍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

 

  县市报是中国报业格局中最基层的报纸,县市报的改革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希望《今日桐乡》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中进一步“转型升级”,在人力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探索更多有利于人才发展成长的新激励机制,在关注基层和百姓时进一步关注“三农”、新居民等群体。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周岁之后的《今日桐乡》必定会越办越好!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摄影 今日桐乡记者 李晟中 李莉莉 见习记者 陈为民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新茶上市
    新茶上市
    快递业升温
    快递业升温
    冒春寒 赶施工
    冒春寒 赶施工
    抓硬件 提效益
    抓硬件 提效益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