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三农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龙翔:“两分两换”凝聚民心

  “‘两新’工程统筹城乡,必须党建先行。”这是龙翔街道党委书记张凌云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我市唯一一个“两分两换”试点单位,龙翔街道党委积极把握过渡期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与趋势,创新工作理念,破解“两新”工程推进过程中党建工作及时跟进问题。

 

 

 

漂亮气派的农村新社区

 

 

党员服务承诺上墙

 

 

新社区居民在大棚里养蚕

 

 

党员施永根(左)上门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碰头会

 

  随着“两新”(新市镇、新社区)工程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向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对基层管理(服务)组织带来新考验。

 

  问题一:新村集聚后,生产方式如何改变?

 

  对策:统筹兼顾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

 

  9月12日下午,龙翔街道元丰村村民胡子祥一结束村里的会议,就匆匆骑上电动车到村里的“桐乡市设施蚕业示范基地”喂蚕。“从家里骑电动车到基地,不到5分钟,很方便。”搬入“元丰佳苑”新社区居住后,胡子祥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开始大棚养蚕。

 

  70岁的村民潘兰英正和同村的张金娜在大棚里边喂蚕,边聊天。“我养了30年蚕,本来以为搬到新社区后没场地养蚕了,没想到还能赶上‘大棚里养蚕’这样的时髦事,全靠村里为我们想得周到。”“可不是嘛!”两人言语中充满了感激。

 

  大棚养蚕,是元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兴佳想出来的“金点子”。以姚兴佳为队长的元丰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党员富民服务队向新区农户承诺:“提供养殖350张蚕种;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指导;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农户蚕茧。”

 

  时间退回至2009年初。这年,生活在运河之畔的龙翔儿女,迎来了一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龙翔街道作为桐乡市唯一一个“两分两换”试点单位,在全街道10个行政村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元丰村是试点村。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排屋被绿色环绕,小区内体育器材、超市、菜场、服务站一应俱全。搬入“元丰佳苑”的农户欣喜之余,又不免忧心:这么漂亮的房子怎舍得养蚕?!

 

  姚兴佳看出了农户的心思。他在外出考察调研和参观学习时了解到,大棚养蚕的效益非常好。回村后,他着手组建了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由党员带头,搭建了22个大棚,辟出20间小蚕共育室,发展大棚养蚕。农户们听说过大棚种菜,但是没听说过大棚养蚕。姚兴佳和几名党员天天“泡”在大棚里,还请了农技专家上门指导。

 

  大棚里气温高,姚兴佳和党员们经常汗流浃背,有时忙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吃。功夫不负有心人,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农户们看到了养蚕的成果,慢慢消除了原有的顾虑,纷纷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大棚养蚕在当年就取得了丰收,合作社的农户平均每户增收超过3000元。

 

  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小蚕集约化饲养和大蚕大棚饲养,帮助农户实现了生活与生产的分离。

 

  新村集聚后,有的农户居住地与农田隔了好几个村民组,给生产带来了不便。龙翔街道党委因地制宜提出:“要让农民从依附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加大土地流转速度。”在以董家茭白为首的连片特色农业带动示范下,街道掀起了土地流转的热潮。

 

  随着董家茭白、元丰蚕业、龙翔农机粮油等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为“两分两换”后的农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民逐步从土地劳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从“农民”到“居民”的现实转变。

 

  以龙翔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与粮食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社员凭票直接到合作社领取粮食。对于在成片流转过程中不愿流转承包土地的农户,由合作社出面协调,对农户的承包地进行就近异地置换。这种“合作社+农户+企业”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不仅让农户们省了心,而且还解决了土地抛荒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0年,龙翔街道共流转土地3453.13亩,土地流转率达49.34%,财政补贴160万元,其中龙翔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800亩,无论是流转面积,还是财政补助力度,均创下历年之最。2011年,街道又有2124.397亩土地得到流转。

 

  大片土地的流转,为龙翔街道发展效益农业,探索走一条与农民生活集聚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之路奠定了基础。利用流转土地,街道成功从杭州、苏州及本市引进工商资本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全自动生态蛋鸡养殖基地,开展蚕桑文化展示和蚕桑产品生产、销售,现代都市农业风生水起。

 

  问题二:农户搬入新区居住后,生活方式如何转变?

 

  对策:党员区域共管,居民自治管理

 

  走进龙翔街道花石小区,只见路面整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与市区住宅小区并无异样。而3年前,社区干部还为小区环境卫生问题头疼不已。

 

  花石小区是龙翔街道“两分两换”公寓房安置区,位置在城镇中心区域,小区内聚集了除皂林村以外的其他8个行政村的安置村民。“村民刚搬来居住时,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一时改不了,经常有垃圾从居民家的窗口飞下来,绿化带也常遭到破坏,村民在上面种上了菜。”秀溪社区干部朱红燕告诉记者。

 

  街道党委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员调查摸底后发现,在花石小区居住的居民中,有不少是党员。这些党员“离土”但未“离乡”,虽然生活上完成了集聚,但其户籍仍留在原行政村。由于组织关系没有转接到社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只能回到原村。

 

  全面掌握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员居住生活情况后,街道党委领导邀请新社区党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新社区党建、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意见建议,为筹备花石支部打基础。

 

  2009年6月,龙翔街道实施“两分两换”试点工作的第一年,龙翔街道花石支部委员会宣告成立,居住在花石小区里的16名党员拥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打消党员们的顾虑,秀溪社区党总支与8个行政村党总支(支部)签订《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共建协议书》。

 

  根据《协议》,结对双方以每季一次联席会议的形式分析社区建设现状,讨论制订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所属村发挥资源优势,着重就社区建设提供所要的资金支持,原组织关系在村党员,关系转入秀溪社区花石支部后,其待遇不变。

 

  花石支部成立后,街道党委整合利用各种党建工作资源,探索建立了“四共一定一卡通”的党员区域共管机制。对不愿或不能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设立了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员先锋站,将其划入党员先锋站管理,为新社区党员提供一个集经常性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党员活动阵地。

 

  新社区党员白天大多在工作,集中开展活动难,针对此现状,街道党委全面推行新社区在职党员“晚间学习日”,缓解工学矛盾。“晚间学习”成了各支部开展活动最流行的方式。花石支部利用晚上时间,召集党员座谈,确保了党员的到会率。党员们说,晚间活动不仅合理利用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晚间的宽松气氛更利于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如何发挥党员作用?2010年6月,龙翔街道党委在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员中开展了以“新家园、新形象、新作为”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施永根刚从翔厚村搬入花石小区居住时,因为家里的6亩多田地交由村里统一流转了,空闲之余,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党支部发挥他当过村民小组长的特长,让施永根加入社区义务宣传队。平时老施有空就到居民中宣讲美化、净化家园的重要性,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党员潘海生到新社区居住后,和其他4名党员一起成立了“党员‘和事老’工作室”,参与调解纠纷,宣传政策法规,忙得不亦乐乎。

 

  农民居住方式改变后,龙翔街道党委及时转变新社区管理模式,致力于把安置社区与城镇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以楼宇、楼道为单位,打破各迁入村的行政隶属关系,实行“村居两级共管”的“双重”管理和服务机制。

 

  原来的村民小组长纷纷转任楼宇楼道长,这种自我管理方式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翔厚新社区原金家角组村民组长金连奎搬入新区后,被居民推选为楼道长。担任新职后,金连奎不仅积极做好职责内各项事务,更热心地帮助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原来村里大家习惯听广播,现在住小区,只能上门宣传了。”金连奎说。通过上门宣传、开展活动、转变居民管理方式等途径,新社区环境面貌逐渐改观。

 

  记者手记:“富民党建”铺就幸福路

 

  梁英

 

  在“两新”工程整体渐趋完善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新课题。龙翔街道党委因势而为,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成立农民区域化合作组织党群致富联合体,探索建立“四共一定一卡通”的党员区域共管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民党建”的新路子。


  农村居民进驻聚居,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给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广大党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均与过去发生了很大差异,许多看似陈旧的问题,现在需要用新的思路来破解。


  龙翔街道党委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一体新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组织与新社区、农村党组织中,推行“N+1”模式共享联建,使各自在党建经验互动交流、活动阵地建设、干部教育、信息化设备配置、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互补互助、共建共享。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新社区党建工作尤其需要各方参与。龙翔街道党委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力量等方式,启动建设新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新社区党员先锋站的作用,从而激发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新社区建设的热情。该街道还注重后盾单位党组织和扶持村党组织的纽带关系,共同出谋出力,起到“1+1>2”的作用。


  发展是第一要务,如果党的建设离开了发展这一要点,便成为无本之源,没有了生命力。龙翔街道党委始终牢牢牵住发展这一“牛鼻子”,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成立农民区域化合作组织“党群致富联合体”,组建党员富民服务队,开展党员承诺、党群结对、共培共育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党群致富联合体”已联合15个合作社659名社员,成功孵化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桐乡市龙翔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2个党支部。2011年,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达5.2万元。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梁英 本版摄影 今日桐乡记者 梁英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喜庆舞起来
    喜庆舞起来
    聚焦魅力
    聚焦魅力
    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
    采摘棉花
    采摘棉花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