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巨匠企业技术中心支部屡建奇功

技术创新 项目研发 灾区援建

  在巨匠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党支部,党员全都是清一色技术人员,成为集团公司发展强劲的引擎。

 

 

企业技术中心员工学习使用新设备 通讯员 董婷婷

 

  潜心为企业作研发


  “建筑企业做科技创新研发,这在同行业里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那时候,巨匠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总经理郑刚告诉记者。


  在巨匠企业技术中心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企业技术中心做什么,成为摆在郑刚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建筑行业就是造房子,整天和钢筋、水泥、木材打交道,谈不上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在建筑企业里,技术研发部都不被重视。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不被政府部门承认,市里面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奖励全都是针对制造业的,没有一项和建筑行业沾边。


  建筑行业凭什么就不能创新?郑刚不服气,他准备了大量关于建筑行业技术研发的材料,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他的执着终于有了效果,市里面专门针对建筑企业设立了相应的创新标准。


  “建筑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一直以来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机制、环境、人力、财力和员工的创新意识,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郑刚决定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入新的管理模式。


  “科研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不管什么样的企业,科研创新一定要摆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就没有蓬勃发展的动力。”郑刚说。


  如今,巨匠的企业技术中心已经发展有研发部、标准化部、科技信息部、试验检测部4个部门和100多名科技人员。在巨匠集团的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都说企业技术中心为巨匠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是拉动巨匠前进的引擎。这一切,和郑刚独创的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在企业技术中心,郑刚创立了一项制度。每个星期三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作科研技术的专题讲座。“我们不请这个领域内的专家来讲,而找对这个课题有兴趣的普通员工讲。”郑刚说,他这样做,就是鼓励员工“犯错”。


  什么叫鼓励员工“犯错”?“首先,讲课的人会精心准备课题内容,他对这个领域就会加深了解。其次,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讲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会犯错,听课的人就会指出来。课堂上产生交流,甚至思路上的碰撞,会有新的东西激发出来。”郑刚说。


  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讲课方式,在企业技术中心按时举行,雷打不动,有些课堂上的内容甚至成为了企业技术中心的重点项目。

 

  从“刺头”到“科研之星”


  朱树波是企业技术中心里有名的“科研之星”,自2009年至今,由他主持的8个科技项目,6项获得桐乡市科技项目,1项获浙江省科技项目,1项获建设部科技项目。此外,他还获得7项专利,其中1项为发明专利,极大地提升了公司施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我刚进公司时,一直从事工地管理的工作,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能做技术研发。”刚进公司时,朱树波是领导眼中的“刺头”,经常当面顶撞领导,抱怨工作。在工地时,他也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从校园到实际工作,我的心理落差很大。原先设想的工作场景,和实际的情况相差太大。到了工地就没人管你了,和学校里的情况太不一样了。”于是,进公司不到一个月,朱树波就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公司领导,“洋洋洒洒好几页,通篇写的都是心里的不满情绪,当时也没多想,就想宣泄一下。”


  原以为这封信会招致公司领导的狠狠批评,没想到的是,在公司的大会上,老总亲自把这封信在全集团的员工面前念了出来,还表扬他有想法,肯创新,敢于直言。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这个公司既然提供员工发言的空间,就值得我留下来奋斗。”朱树波说,他的刺头性格也收敛了不少,开始主动学习。渐渐地,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觉得工地管理生活太枯燥了,就想着做些感兴趣的事情,在大学里我就喜欢搞研究,我重新拿起了书本,钻研了起来。”2008年年底,巨匠集团着手组建企业技术中心,需要有技术专长的员工,朱树波报了名。


  在企业技术中心,他的专长得到了发挥,2009年年底,他在嘉兴地区首次引进《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通过两年的施工运用,不仅提高了钢筋连接质量,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先进施工技术之一。


  为配合这个项目的继续研究,朱树波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在2010年又研发了开口式棘轮扳手,该扳手在钢筋直螺纹连接的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使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处于建筑行业的领先水平。


  “在我的科研过程中,支部书记郑刚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朱树波告诉记者,有一次郑刚带领他们去江苏无锡购进一批新型设备,对方的技术工人当着他们的面拆解了一遍。郑刚看到他们拆解后,又自己动手拆解了一遍,还叫我们也来试试。


  “我们企业技术中心的员工都受郑刚的影响,什么事情都要弄个彻底明白。”朱树波说。

 

  党员突击队援建打硬仗


  2008年,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巨匠集团第一时间派出了援建队伍,为灾区建设板房。


  企业技术中心党员沈建良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报名的时候,不敢和家里说,怕他们担心,临走前一天才和他们说。”沈建良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孩子才3个月大,没有体会到做爸爸的快乐,就要收拾行李去四川。


  他的妻子了解丈夫在四川工作的危险,也只说了句:“早点回家!”沈建良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沈建良带着40多名工人赶到四川青川时,看到的是一片残垣断壁,被震毁的房屋和无家可归的灾民,这些给沈建良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要为他们把房子建好,不完工绝不回去。”沈建良对自己说。


  基础设施全部震毁,刚到灾区的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东拼西凑才找到了几十顶帐篷。由于青川地处山区,日夜温差大,6月份晚上山区气温只有几摄氏度,只拿了几件短衫,他们在帐篷里冻得直哆嗦。


  吃也成了问题,他们和援建工人一起住在帐篷里,吃大锅饭,同甘共苦。青川白天闷热潮湿,夜晚又寒冷,沈建良和工人们经常白天光着膀子一身汗,晚上又要盖着厚厚的棉被防蚊虫叮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沈建良在青川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2点。工作量也相当大,平整场地、材料到位、放样、检查复核尺寸以及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兼顾。更要命的是施工场地是一块河堤,只有一个口子进出,东西500多米,来回一趟就是1公里多,一天走下来已经动弹不得,好几次倒在床上浑身无力,顾不得洗漱就已死死睡去。


  “我们在青川时,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原材料短缺。”沈建良说,由于物资匮乏,建筑原材料都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水泥、砖块等经常告急,他想方设法解决材料紧缺问题,并与当地建设局取得联系,乘装载机去建设局仓库借水泥。


  “装载机颠簸在起伏不平的山路上,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经常开着开着,就要被吓出一身冷汗。”沈建良说,有时候还要跑到大路口去等待装载砖块车辆,生怕半路上就被别人拿走了。


  当时的物资紧缺到什么程度?沈建良告诉记者,有一次建筑队发现因为地震,一农户砌厕所的砖块散落在地上,沈建良跟这户人家商量,以高于市场5倍的价格从他们手里买下来。“我们建筑队连走路都是在朝地上看,一块砖,一片瓦都不放过。”沈建良说。


  在沈建良的带领下,经过20多天的艰苦奋斗,圆满地完成了公司原定525套活动板房的援建任务,为灾区居民过度安置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了青川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有时候,我们去小卖部买东西,当地群众知道我们是来给他们建设援建房的,钱都不收。那个时候,我非常感动,想想自己这一个月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他说。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陆烨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清理图书
    清理图书
    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
    书籍送农村
    书籍送农村
    义务劳动
    义务劳动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