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三农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与三代驻村干部的情缘

  姜海江,59岁,是崇福镇虎啸中心小学的教师。


  回想前半生,他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唯有在饭桌上结识的三代中夫村驻村干部,让他刻骨铭心。


  近日,记者找到了这位平凡的园丁,听他讲述他与三位驻村干部的故事。

 

       10岁时,第一次与干部同桌


  “大约1964年至1965年,那时应该是国家、地方政府第一次派干部到村里吧,而我们村也来了一位姓姚的驻村干部。”他说,当时村民都喊他“人民干部”或者“工作同志”,觉得他是上面派到村里专门指导、监督生产队的生产和财务的干部,有一种距离感。
 

  直到姚干部被安排到姜海江家里吃饭时,那一次的接触,才让他觉得很是亲切,也从那时起,他就称呼姚干部为姚伯伯。姜海江说,那时的驻村干部与现在的驻村干部不同,他们吃在一家,住在另一家。主要是由于他爷爷是贫农代表,所以姚伯伯就自然而然被安排到他家。


  当时,农村生活水平低。据姜海江回忆,那位姚伯伯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干部而搞特殊。“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吃点菜,鸡蛋已经属于上等菜了,更别提肉。虽然我家因为接待驻村干部,能补贴一点工分,但毕竟是杯水车薪。而姚伯伯从不挑三拣四,和我们吃的一样。”姜海江回忆。


  此外,他穿着朴素大方,生活勤俭节约,除了工作,就是帮村里人干活。“他还帮我们兄弟几个补过课呢!”姜海江说,那段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不少。

 

       文革期间,拎着大米来吃饭


  “记得文革开始没多久,上级派了5至6人的‘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中夫村,开展阶级斗争。”姜海江说。


  姜海江记得,干部们驻村期间不是在固定的农户家吃饭的,而是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尽管没有给村民家补贴,可他们来吃饭都是自己带米的。
  


       趁着上梁,邀她分享喜悦


  2011年12月,市里组织了一批干部开展“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活动,来自桐乡市环保局的韩媛被派到了中夫村。“中夫村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干部,村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姜海江说:“我与她正式接触是在我家的上梁宴上。”
 

  通过这近半年的接触,现在的姜海江只要一提起这位年轻的干部,就难掩内心的喜悦。他说,驻村半年多,走访农户、贫困户是她的家常便饭,帮村民解决生产问题是她的份内事,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是她的目标……总之,大事小事村村事,韩媛事事关心、事事参与。此外,她还与崇福镇其他驻村干部一起主动指导协助学校的护导工作。


  回想不同时期的三代驻村干部,姜海江不免发出感叹,现在的驻村干部到底和以前的不一样,年轻化、知识化、观念新、思路多、能力强、效率高,不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还虚心学习其他村里的一切事务。这样的干部是村民都需要的干部。


所属专题:

桐乡市“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程新星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为垃圾焚烧发电作配套
    为垃圾焚烧发电作配套
    杭迁企业建基地
    杭迁企业建基地
    端午到 粽飘香
    端午到 粽飘香
    党员学习忙
    党员学习忙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