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汉服,穿出来的回头率

  现在,桐乡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的穿着打扮,已非个性、潮流所能概括。她们五彩斑斓的身上穿着的是3000多年前的汉服。每当她们行走在人群中回头率之高,为常人所不能及。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在追求个性,也有人甚至看作为是一种行为艺术,或者是cosplay秀。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会是什么呢?今日桐乡记者带你走进这个群体,听听他们的心声。

 

 
 
 

 

  撑着轻盈古典的油纸伞,穿着丁香花般颜色的衣裳,挽着一缕轻盈的披帛……他们自称是追崇汉文化的快乐守望者。


  峨冠博带、羽扇纶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我希望有一天,当我穿着汉服上街时,大家不会说‘你们的汉服’,而是说‘咱们中国人的汉服’。”对汉文化情有独钟的孙梦婕说。

 

  一群汉文化快乐的守望者


  记者在润丰步行街一家古董店内见到了这群快乐汉文化守望者——华夏未央汉文化社团。该社团,成员互称“同袍”,取“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意。


  “不求所有人都喜欢汉服,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曾经的传统服装是这样的。”这是孙梦婕采访中说的第一句话。


  面对采访的她显得落落大方、优雅端庄。孙梦婕是一位典型的“汉服”迷,自2007年第一次接触汉文化开始,一直梦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在同袍的帮助下,她手工给自己缝制了一套交领襦裙,这也是她汉服情缘的一个开端。


  在孙梦婕的家里,齐腰交领裾裙、齐胸襦裙、对襟襦裙长长短短有十多套汉服,闲暇的日子她会把它们统统拿出来欣赏一番。


  “我对汉服的感情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当很多人不了解、甚至遗忘汉服的时候,确实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作秀’,被指责也无妨,因为这不是人人都能够勇敢做到的。”因为痴迷于汉服,她一空下来就根据史料研究各式汉服。


  孙梦婕也有自己的“郁闷”。当她穿着汉服出门时,最怕被人说穿着“和服”或“韩服”,甚至说成“古装”“戏服”。这让她感到不安,汉服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中国的象征,为什么连民族的传统服饰知晓者都如此甚少。


  她认为,自己有必要通过一些行动让人们认识这种衣服的象征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穿出来不是为了作秀,穿出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可以不穿这种衣服,但你得知道这是什么?”孙梦婕说。


  谈及汉服的样式和形制,孙梦婕滔滔不绝。她认为,一个中国人可能会住在这个或那个大洲,可能会加入此国或彼国国籍,但只要他过春节,就足以说明他依然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正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文化就是有这种力量。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避寒遮羞那么简单,其文化表达更为直观,符号印记更为明显。而民族服饰是代表了一种传统的文化。“始于衣冠,达于博远,追求的是汉服背后的传统文化。”

 

  汉服是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反映自己民族文化的服饰,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越南的越服,印度的纱丽……而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仍光彩熠熠,在其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我们的汉服却渐渐消逝,更别提汉文化了。”华夏未央汉文化社副社长金涛说。


  在现代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西方文化已潜移默化地冲击着传统汉文化。然而,这些老底子留下来的文化应该被埋没吗?金涛告诉记者:“汉文化虽老,但是它精华的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和谐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就算社会如何前进,文化如何多元化,风格如何标新立异,也不能抛下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宝。


  正是因为如此,金涛才想要以汉服作为切入点,把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创新、发扬下去。衣裳只是表征,知晓、传承服饰背后传统文化才是他们这群“汉服迷”的真正目的。金涛说,汉服有一种很神奇的功能。但凡穿上汉服的人,无论之前他对传统文化有多少了解,都会走上一条了解汉服,学习汉族礼仪,研究汉文化的道路。


  “就好比这喝茶,讲究个茶艺、茶道,而很多人都认为这茶艺、茶道是从日本引进中国的。其实不然,中国的茶文化远比日本的悠久。”金涛儒雅地解释并示范着点茶、抹茶、煎茶、泡茶等一系列茶艺、茶道动作。“第一泡总是略浓带苦的,喝下去才会品到茶的清香和甘甜。”只见他先闻闻茶的香味,用袖子半遮,慢慢地品尝着。金涛认为,穿上汉服,品一品茶不仅能消解人浮躁的心情,还能回忆民族礼仪文化的优雅,更能指引人的行为意识,一举三得。


  众所周知的成人礼,在人们的印象中,不过是简单宣誓致辞罢了,而在古代,成人礼却要行一系列象征成长和责任的礼仪。金涛介绍,古代,一般男子要换三套象征不同年龄阶段的服装和帽子,女子要换三次不同簪子,同时再行礼立誓。看似繁琐,但是每一套服装都能激发起当时孩子步入成人的家庭重担和社会责任。肯定很多人都想不到,被“抛弃”的汉服居然有如此深远的意义,这恐怕是西方人挖空心思都想不到的。“如今作为80后的我们应该要把它‘捡’回来。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豪感!”


  此外,一提到结婚,大约只是用热闹或者浪漫来形容,可有谁曾想,古代的婚礼却是简单、朴实和庄重的,没有婚纱,没有教堂……一套玄色礼服即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婚姻是一种责任,不需奢华。”据金涛介绍,古时结婚就象征着往后要同甘共苦,最能体现这四个字的便是合卺,即现在交杯酒。将瓢葫芦劈成两半,用红绳系好,倒上酒,各自喝一半,然后交换。瓢葫芦微苦,酒微甜,顾名思义‘同甘共苦’。若是穿上婚纱,估计难以体会这四个字的各中奥妙了,这便是汉服带给人们的文化魅力。


      总之,当人们穿上汉服,举手投足间,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传统文化的影子,因为汉服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金涛指出,没有一个人能穷尽所有的传统文化,他只能在某一些领域里发挥自己的力量。而民族服饰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都是宣扬中国的精髓文化和民族精神。只不过,汉服是穿在身上的汉文化。

 

  接受不接受 我们都穿着


  目前,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近20人,尽管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但群体还有扩大的趋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发现一拨身着宽袖长袍、布带束腰、脚登布鞋的人在吟唱这样的文言歌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白色飘逸对襟襦裙、粉红色的披帛……沈秋夏穿着汉服走上街头,然而,随后的遭遇让她终身难忘。


  一身古装打扮的沈秋夏,坐上公交车,发短信接电话,丝毫没有不适,但毕竟汉服布履与电脑手机反差太大,引来周围市民异样的眼光。


  “这群人是不是在搞什么行为艺术?我还是不太接受这样的方式来推广汉文化,觉得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市民许玲玲道出了大部分市民对于穿汉服的观点。


  行为艺术、cosplay秀等回答都是普通市民对于这群汉文化热衷者的第一印象。此时,已经驻足看了许久的 65岁的金凤仙,对她们的行为表示不解,衣服虽然好看,但是好好的衣服不穿,为何偏偏要穿古代的衣服。身穿齐胸襦裙的沈秋夏耐心地向她解释:“这并不是古代的衣服,而是汉服,汉服着身,是为了传播汉文化,想让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一路上,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看到他们只是感觉到好奇,并没觉得奇怪。偶有带有疑虑的行人,经过他们的答疑解惑,也都表示理解,但是认可者极少。


  其实,被人围观,被人非议,社团里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甚至连他们家人刚开始也觉得匪夷所思,可是这阻挡不了他们追求汉服和汉文化的热忱。沈秋夏骄傲地说:“通过我们的解说,哪怕只是让他们了解一点点,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认可,所以,有人称我们为‘行动的文化传播者’。”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孙怡 今日桐乡见习记者 程新星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金涛提供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烹饪大赛
    烹饪大赛
    赶进度 促投产
    赶进度 促投产
    外地杨梅抢“鲜”上市
    外地杨梅抢“鲜”上市
    送戏下乡
    送戏下乡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