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三农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杭白菊离深加工还有多远?

 

       2011年,在桐乡菊农的记忆中,是与“龙井名茶”相提并论的杭白菊价格最轻贱的一年,谁曾想到2010年杭白菊曾创造过历史最高价的记录。这样一出悲喜剧让菊农的心情只能用“彼时天堂此时地狱”来形容。

  深谙市场之道的杭白菊加工企业很清楚,天气作祟、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外地疯狂扩种……这些都只是用来解释市场无常的表因,影响桐乡杭白菊产业发展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何守住这延续了370多年的产业,要走的路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艰难。

       去年杭白菊

       泡出一壶的苦涩

  杭白菊的名称源自一个美丽的误读。上世纪20年代,在杭州的徽商把桐乡的白菊销往广东以及南洋,为了隐蔽原产地白菊而冠以“杭白菊”的叫法,从此名扬海内外延用至今。

  尽管传说中的徽商汪裕泰掌握商界竞争之道,把这桐乡白菊花包装成“杭州西子湖畔”,但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杭白菊已不再拥有曾经的天时地利。

  回顾近四年胎菊价格,2008年处低位,每公斤4元,2009年回升至每公斤11元,2010达到顶峰每公斤16元,到了2011年又乘“降落伞”掉至每公斤6元。

  在桐乡市杭白菊产业协会秘书长沈学根看来,2011年采摘期间的槽糕天气还不算真正的“罪魁祸首”。“2010年,相对于菊农们的大赚,中间商和加工企业却大亏,有的中间商被套牢甚至倾家荡产。” 沈学根说,大批中间商的退出,使得大量鲜菊花加工集中在企业中,虽然企业24小时满负荷运转,仍远不能满足加工需要,导致鲜花价格一路下滑。

  杭白菊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这几年也在不断扩大。因为2010年种植杭白菊狂赚了一把,桐乡乃至全国各地摩拳擦掌。据统计,2011年全市杭白菊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比上一年增加近3000亩,增长5%,而全国17个省市白菊种植面积也由2010年的12万亩增加至18万亩,产量也增加了40%。这也正应了“量多价跌”的市场法则。

  不过让菊农稍感欣慰的是,这段时间杭白菊的行情一直不错。桐乡市衡明菊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娘黄立群告诉记者,去年杭白菊鲜花收购完之后,加工过的杭白菊价格就涨上去了,品质好的胎菊收购价达到每公斤七八十元,菊饼每公斤也有32元,特别是终端菊花产品的价格依然坚挺。

  虽然谁也说不准今后杭白菊又会有怎样的承转起伏。但众多菊农仍坚守着这个古老的产业不离不弃。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劳作习惯,更承载着丰收的寄托。

  预计今年我市杭白菊种植面积可能会比去年减少10%,减少的这一部分多为大户,散户菊农积极性还比较高。不过在去年重创的影响下,外地白菊种植面积将明显减少。

  而目前桐乡杭白菊创造年产值约5至6亿元,年产干花7000吨,年出口额约1000多万美元,主要为东南亚国家。

       改变了历史进程

       却改变不了初加工的桎梏

  杭白菊素有“千叶玉玲珑”的美誉,但如今杭白菊产业却无法与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龙井茶产业相提并论,而是仍旧停留在简单的种植、粗放的加工上。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菊农就成为“最受伤”的人。去年的“菊殇”,短期来看是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暴露的却是杭白菊产业发展的短板。

  菊农和杭白菊加工企业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但要把“菊殇”的责任推在企业身上却又有些矫枉过正。其实这些年,桐乡的杭白菊加工企业一直在创新生产方式、开拓销售渠道上努力着。

  目前,全市共有杭白菊加工企业和有加工能力的中间商70多家,其中工商注册的有40多家,而真正上规模的企业只有10多家。其中三百年留香、圣富德、阿牛、凤鸣、春发、同新、梧叶、缘缘等成为杭白菊中的知名品牌。

  1999年,春发菊业有限公司引进第一台微波烘干机后,菊农延续数百年看天晒菊饼的历史改变了。如今微波杀青气流干燥及蒸汽杀青热气流干燥等技术已成为各加工企业最基本的工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菊饼加工劳动强度大、晒菊受天气制约容易霉变等问题,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

  而2005年起开发的胎菊生产,又把桐乡杭白菊生产带入另一个时代。“现在市面上最高端的杭白菊就集中在胎菊上,精品胎菊折算下来每公斤能卖到四五百元,与高端茶叶不相上下。”曹鉴清作为桐乡杭白菊产业协会会长和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老总,见证着杭白菊身价的变化。

  不过,企业的技改速度仍追赶不上杭白菊种植扩大的速度。现在菊农会把九成以上的鲜菊花销售出去,而加工企业只能消耗大约40%的产量,所以企业加工能力直接影响着鲜菊花的价格。

  从2010年开始,我市少数加工企业把烘道改良为隧道式烘道,目前全市已建成烘道30多组。华发菊花制品厂是一家小规模企业,但厂长沈发论还是花大价钱建了烘道。因为大多数加工企业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企业给菊农种植的信心,菊农才能回馈给企业稳定的原料。

  “虽然外地白菊种植面积已远远超过桐乡的杭白菊面积,但白菊中品质最好的只产在桐乡。”沈学根表示。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杭白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少量菊饼通过本地医药公司和土特产公司零星销售到广东等地的茶叶市场和饮料市场。随着市场的开放,杭白菊开始大量销往全国各地,出口也不局限于东南亚国家,欧美市场也逐步打开。经过这些年的市场磨练,各企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经营模式,杭白菊消费用途也从过去的药用为主,发展为药用与饮品、保健品并举。

  大通工贸有限公司和同新食品有限公司,走的是“公路销售+基地+企业+农户”的典型模式。两家企业几乎垄断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杭白菊销售,销售的也以小包装袋泡菊为主。

  作为桐乡杭白菊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新和保健”则内外发力,牢牢把控市场方向。现在“新和保健”一年产值约5600万元,其中传统菊饼出口占到60%,精品小包装胎菊销售占到20%,批量销售给饮料企业和药厂约占20%。深谙品牌是企业之魂的曹鉴清早早在北京、广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几十家品牌加盟店遍布全国各地。

  随着电商的兴起,杭白菊毫无悬念地踏上了网络营销的道路。从2008年逐渐兴起一批有规模电商,如今我市杭白菊每年网络营销额达到3000多万元。在远福茶叶有限公司内有一个特别的工作室,里面10多个年轻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网上卖菊花茶。老总陆明富拿出一沓厚厚的中通快递的单子:“这是4月份下半个月发出的单子,每天都有几十单。”

  与“大通工贸”、“新和保健”不同的是,“远福茶叶”主要经营的还是原料菊,占到企业4000多万元年产值的七成以上。

  在陆明富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菊花、茶叶包装盒,有纸盒、铁罐、塑料盒等。“我们不光做杭白菊,还卖各种花茶,今年开始做龙井了。”陆明富介绍,企业目前生产六七个大类100多个小品种的菊、茶。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的贴牌加工。

  为何不专做杭白菊,而要多品种发展,甚至不惜为他人做嫁人。陆明富神情里多少有些无奈:“现在市面上的杭白菊,除了包装、品牌不一样,里面的菊花外行人几乎区别不出,而外地白菊的冲击,也使得杭白菊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杭白菊的内在潜力挖掘却迟迟没能迈出第一步,只能掉进初级加工的窠臼。

       深加工步履维艰

       差钱差技术更差胆识

  一句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让王老吉凉茶迅速红遍了全中国。而对于桐乡人,应该更会有异常的亲切感,因为王老吉凉茶中所含的甘菊这一味配料,用的正是来自桐乡的杭白菊。

  就目前来看,杭白菊深加工演绎得最精彩的就是饮料加工领域。不只是王老吉,桐乡还成为了可口可乐、银鹭、椰树、何其正等饮料生产大鳄的供应商。沈学根说,去年桐乡为饮料企业提供的杭白菊原料达到3000吨,约占当地产量的一半。

  除此,海宁、上海等一些企业还用杭白菊生产菊花浸膏,供应给饮料加工企业。更高级一点的则是从杭白菊中提纯,提炼纯度更高的菊花精粉。

  陆明富在与饮料企业做生意的同时,也和他们结下深厚的交情。“其实不少企业的凉茶配方我都有,不同的企业在不同原料的配比上多少有点差别。”陆明富开玩笑道,不少企业都想从他身上淘点其他企业生产方面的“关子”。至于菊花浸膏、精粉的生产,陆明富也表示,技术上并没有很大难度,有专业的设备就可以生产。

  “那怎么不做这方面的尝试呢?”记者问道。陆明富直摇头:“不是想就能做的。”摆在企业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资金和技术,一套设备动辄几百万元,还要找土地建厂房,投资不菲。而新产品的开发势必涉及到技术研发,这就需要科研部门的有力支持。

  想要攫取农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品牌营销和深加工是最好的途径,这个道理企业都懂。桐乡企业也做过不少杭白菊深加工方面的尝试。在早些年,有企业曾生产过菊花酒,后来“缘缘菊业”和“春发菊业”都生产过菊花饮料,龙翔街道一家企业则从杭白菊中提取菊花膏,用于天然化妆品的开发生产。但要么产品有价无市,要么研发无果而终。

  在曹鉴清看来,深加工产品有价无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品牌优势,“像人们买凉茶会认准‘王老吉’、买椰汁会挑‘椰树’,这样自成一体的品牌格局,已很难被打破。而现在的消费环境,也让消费者不会轻易去接受一个新产品。”

  像浸膏、精粉等产品适用的领域更窄,市场也就更小。

  衡明菊业有限公司的老总朱卫明心直口快:“其实这几年杭白菊小包装销售很稳定,一些高品质的菊花市场需求量更大,企业的日子应该不错,没精力也没必要去冒风险做深加工。” 话语中透露出对深加工的谨小慎微,也道出了大多数企业安于现状的心声。

  “春发菊业”应该是记者采访的众多企业中唯一一家将想法付诸行动的。总经理陈坤荣文化程度不高,但对科技创新有着偏执的热情。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包写着茶粉的固体饮料:“试试看,这是我们花了一年时间研发的。”记者将茶粉倒入杯中,泡上开水,水呈现出清澈的淡黄色,满溢杭白菊的清香,一尝,比现泡菊花茶口感略淡一些,但菊味还是很醇厚。

  “下半年我们准备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虽然没有做过任何市场调研,但陈坤荣对于自己研发的产品很有信心。

  除了茶粉,陈坤荣不顾公司其他人的反对,坚持将杭白菊奶茶生产提上日程。“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功能性饮品,计划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销售。”虽然产品前景未卜,生产经营尚未褪去小农思想的外衣,但陈坤荣勇于尝试的劲头还是让人佩服。

       从杭白菊茶到化妆品

       “借脑”合作成主流

  “杭白菊深加工最好的捷径就是借外力,探索和大企业的合作。”曹鉴清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目前,“新和保健”正和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尝试提取杭白菊中的精华成分。曹鉴清说,桐乡企业的基础生产设施较薄弱,要大规模搞深度开发,就必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协作攻关,提高根茎叶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实现杭白菊产业的深层次发展。

  陆明富表示,与大企业的合作是可遇不可求的,企业除了要练好内功,扩大规模来吸引大企业,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助推科企合作。

  其实杭白菊全身是宝,如杭白菊秸秆中就含有黄酮素,这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代替化学抗氧化剂,用作高档食品的添加剂。目前,市科技局、市农经局和市科协正致力于这方面的项目研发。不久前,科研人员还专门到浙江大学和省茶叶公司取经学习,浙大的教授充分肯定了杭白菊秸秆提炼抗黄酮素项目,认为是促成桐乡杭白菊秸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好项目。

  沈学根向记者介绍,杭白菊秸秆中黄酮素含量相当高,提取率能达到4.5%,而目前市场上每公斤黄酮素价格要1800元至2500元,杭白菊深度开发前景无限。

  如何更好地做大杭白菊产业?一些加工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杭白菊收购季节,收购市场就会陷入一种无序状态,这关键是桐乡缺少统一的交易市场。”而在江苏射阳,当地政府就成立了中药材的期货交易市场,对于产业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其实除了入药、用于饮料,杭白菊可待深挖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如制作化妆品、营养剂等。”市农经局农业信息科主任夏建兴表示,关键是这些开发都属于精细化工,技术含量更高,让传统的杭白菊加工企业来承担,确实有点吃力。所以还是希望能依托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引入一些先进的生物企业,“借脑”共同研发杭白菊深加工产品。

  也有人提出,目前杭白菊的产业链非常短,而在江西、贵州依靠油菜花就能带旺旅游产业,是否杭白菊也能借鉴一下,通过“菊花节”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做好观光这篇文章。

  杭白菊每年4月种植,11月开花。正值5月,在桐乡的田野,随处可见一片片杭白菊幼苗,迎着烈日茁壮成长。我们希望,不远的将来,更多有胆识有想法的企业能加入到杭白菊的深度研发上,让这古老的产业能在我们这一代生根发芽……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沈怡华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服装节上展时尚
    服装节上展时尚
    排舞运动热起来
    排舞运动热起来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
    妈妈,我爱您!
    妈妈,我爱您!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