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胸有桐乡 笔下繁花


原梧桐镇上的老梧桐树


老轮船码头原貌


老凤鸣寺原貌


鱼行街原貌


平桥远眺


  “得把老桐乡的模样保存下来。”画家潘海扬拿起了手中的画笔,通过回忆、寻访和记录,画起了当年老桐乡的记忆。

 
  老人脑海中的画卷一幅幅浮现在他的笔下,10年过去了,潘海扬虽然历经贫困潦倒,但是为了保存住这些珍贵的记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迄今为止,潘海扬已经画了99幅桐乡老街景。

       画史

 
  潘海扬把历年来的作品装在一本画册里,这里凝聚了他10年的心血,他翻开画册,为我们讲述画中的历史。

 
  “这是民国时桐乡最有名的茶馆,名叫‘聚乐园’,现在位于县前街与梧桐大街的十字路口;这是“大丰恒”,原址上现在是一家文具店;这条叫道士弄,这条弄堂里曾经住过道士;这是南门邵家桥,现在位于梧桐街道延伸段;这是当年的县政府招待所,苏联风格建筑,是解放初最高的楼房;这是当年的县衙,位于原市公安局附近。”在潘海扬的讲述中,一幅民国初年的桐乡景象浮现在记者眼前。

 
  在潘海扬的画中,小河四通八达,如生命脉络延伸到桐乡的角角落落,一座座小桥造型各异,潘海扬说:“以前梧桐镇有45座小桥,可惜现在一座也没有了。”


  2002年,潘海扬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桐乡县志》,这是在清光绪年间,由桐乡人严辰独纂而成。看了这部书,潘海扬很有感触,他想,我能为桐乡的历史做点什么呢?


  潘海扬从小就喜欢画画,曾拜著名画家卢东明为师学习油画,他想,画笔或许也能成为史笔,“看着城市的变迁,老建筑被一间间地拆掉,我觉得很可惜,我想把老桐乡的模样画下来,让以后的年轻人能够看到桐乡的老风貌。”


  首先,潘海扬开始画乌镇,渐渐地,潘海扬的足迹开始涉及濮院、崇福等地,如今,潘海扬把重点摆在了桐乡市区,他说:“相对于其他乡镇,桐乡城对于老建筑破坏最严重。”城市的迅猛发展势必造成对古城的破坏。

       搜寻


  潘海扬还想画一些桐乡更早时候的样子,于是他开始回忆,小时候走过的拱桥,玩耍过的街巷,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他决定先把自己脑中的记忆画出来。


  潘海扬小时候住在鱼行街附近,通过回忆,加上在档案馆、图书馆找到的部分资料,潘海扬画出了当年鱼行街的初稿。

 
  他怕自己记错了,就拿着初稿找到一些曾经居住在鱼行街的老人,请他们核对。“这不是艺术创作,这是保存历史,务求实录。”潘海扬说。

 
  然而,更多的老街景在潘海扬的记忆中是模糊的,他说:“清末民初留下的老建筑已经很少,甚至连照片都很难找到,想要真实还原这些老街景,只能请那些曾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人回忆。”


  潘海扬的到访也让这些老人很惊喜,他的画作触动了老人最薄弱的神经。他们在岁月长河中摸索点滴回忆,为潘海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潘海扬把一些板桥改成了拱桥,把一些商铺换成了住家。


  在走访中,潘海扬也找到了更多的鲜活材料。一位老人告诉他,老凤鸣寺位于现在老六中。当时,凤鸣寺和周边建筑合起来神似一条龙。凤鸣寺为龙头,寺前面的两座宝塔代表龙角,水池代表龙眼睛,凤鸣寺前的桥叫软桥,则形象地比作龙的舌头。根据老人的讲述,潘海扬画出了当年的凤鸣寺。


  记忆总会出现偏差,有时候,几位老人也会发生争执,有的说我在这里住过几十年,这里是平房,有的说,我记得小时候这里住着一个大户人家,明明是楼房。这种情况让潘海扬最头疼,他说:“我只能尽量做到接近原貌。”

       遗憾

 
  对于现在的99幅画作,潘海扬还有很多遗憾,他希望自己的每幅画都能配上一段文字,加以说明,文字里能说一些当时历史、人物和故事。


  “丝绸店的老板很会做生意,他的孩子也都在上海经商,他们的货物都是从北港河流入桐乡,而北港河畔最大的老板叫朱兴昌……” 潘海扬在十年的走访中,也曾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但是由于当时未作文字记录,很多已经不记得了,现在很多老人已经过世,潘海扬悔恨不已。


  如今,我们只能从潘海扬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支离破碎地追记那些老弄堂里发生的往事……


  国民党自卫队的一个军官买了辆汽车,招摇过市,但鱼行街的街口太窄,汽车无法拐弯,就把拐弯口的“大丰恒”店铺的墙角敲掉了。这一幕,被对面“吴兴昌”瓷席店的伙计老董看见,老董在“吴兴昌”干了60年,2007年过世。


  潘海扬说,北港是当时的货运中心,从杭州、上海运来的货物全部在此下货,繁华一时,现在,那儿是人民医院分院。

 
民国时期,西帮岸是桐乡水果运载的地方。几乎桐乡所有的水果都在那儿装卸。当时,那儿还住着一户大户人家,船可以通过一条小渠进入他的私宅,秘密的生意通过这条小渠完成。


  潘海扬指着画中的一口井说,井在现在的南司弄弄口,是口四眼井,民国二十三年,南方遭遇大旱,赤日千里,全梧桐镇的人都来这口井里挑水喝,救了很多人。解放初期,有个孩子掉到井里淹死了,后来这口井就被堵了起来。这段往事是梧桐街道的沈老先生告诉潘海扬的。


位于当年西街的老梧桐树,有几百年的树龄,像一座桥横跨整条街,文革期间,红卫兵游行,拉着横幅过不去,最后树被挖掉了。

       冲刺

 
  岁月无情,它在埋葬生命的同时也在埋葬历史。

 
  起初,潘海扬想把图画的记录点定在清末,然而却已很难找到为他讲述历史的人了,不得已,潘海扬只能把时间点定在了民国初年,即便如此,潘海扬也感觉到自己是在和时间赛跑。
  “有时候去拜访一位老人,过几个月再去,却发现老人已经过世了。” 潘海扬说,我的这项工作,是一种抢救性的挖掘。


  2004年,潘海扬拜访过一位百岁老人,姓秦,当年已经103岁了,他为潘海扬讲述了云龙阁的构造,该建筑清末已被焚毁,据潘海扬了解,桐乡除了他之外,健在的没有人看见过。老人边说,潘海扬边画,半个小时之后,他完成了初稿。几个月后,潘海扬再去拜访时,街坊却告诉他,老人已于一周前过世了。

 

   潘海扬指着画中一座宏伟的建筑,对记者说:“这就是云龙阁,有三层楼高,是当时桐乡最高的建筑,站在顶端,可以看清整个桐乡城。”


  “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总是如此,油尽灯枯,悄然过世,为后人留下很多遗憾。”潘海扬说,再没有资料留下来,再过几年,桐乡老城区的风貌就真的寻不到了。

 
  在这些老人的讲述中,他们说起房子有几间门面,当年店老板是谁,潘海阳都在画上一一标注,这些内容让潘海阳的图画越来越丰满。


  潘海扬今年已经49岁了,早年当过模特,之后靠卖画为生。但自从2002年开始画桐乡原貌,就基本停止了商业创作,一度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家人反对,他想过放弃。

 
  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潘海扬想,是不是把这项工作先放一放,然而看着这些老先生一个一个过世,潘海扬的工作又放不下来了,他说:“等我过几年再找这些老先生,人都没有了,我怎么等,等待我的是最后的冲刺。”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鲍嘉 周芸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驻村干部为农户落实保险
    驻村干部为农户落实保险
    爱卫月宣传
    爱卫月宣传
    化妆舞会
    化妆舞会
    新居民开设儿童游乐场
    新居民开设儿童游乐场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