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一桥一世界——洲泉老人心中的故事

  洲泉镇在桐乡市的西部,自古以来,河流纵横交错,荡漾星罗棋布,人们出入唯舟是行,以桥为梁,“人家尽枕河,出门即遇桥”是洲泉镇一道美丽的风景,水多、桥多也成了洲泉的一大特色。

张祥荣在聚宝桥上给今日桐乡记者讲过去的故事

施宝南给今日桐乡记者介绍祗园寺桥上的字

吴祖芬在蔡家桥上走了60多年 本版摄影 今日桐乡记者 陈晓涛

 

  旧时在洲泉镇境内,桥梁以石桥、木桥居多,形式各异,大小不一,且多为宋、明、清代所建造。可是随着洲泉镇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石桥消失在历史中,或被水泥桥取代。根据2004年编撰的《洲泉镇志》记载,现洲泉镇还有47座保存尚完整的石桥。


  那些关于桥的故事一直留在洲泉人的记忆里,至今,很多洲泉老人说起镇上的石桥,都是如数家珍,从聚宝桥到万年桥,再到中塘桥,每座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留下了洲泉曾经的岁月,也见证了老人们早已逝去的青春。

  一桥三名 承载多少少年事


  祗园寺桥:坐落在镇区祗园路,是梁代寺院祗园寺的唯一遗存,也因此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末填埋桥下河港时,曾有人主张拆毁此桥,但受到镇上一些老人的劝阻而未成。现在这座桥下面的河道早已成道路,桥身也湮没大半,但桥犹存,成了罕见的“地上桥”。


  今年79岁的凌云自小便在祗园寺桥附近长大,对于这座桥,她有着很深的感情。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她最喜欢听父亲讲故事,而关于这座桥的传说则是她最喜欢听的。“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这座桥原本并不叫祗园寺桥,而是叫京量桥。当时洲泉出了一个姓牛的丞相,一次回乡探亲,为了方便附近百姓通行,他便想造一座桥,可是附近祗园寺的住持怕破坏寺庙风水便不同意在此造桥,双方为此打起了官司。最后,京城里派人来调和了矛盾,并按照双方提出的造桥地点进行丈量,最终建造了这座桥,因此称为京量桥。” 从这个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开始,凌云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述说起这座在她记忆里的祗园寺桥。


  “因为这座桥是附近百姓过往两岸的必经之路,一些放牛的农户经常在桥上歇脚,而牛也会在桥上拉屎,我们从桥上经过,都必须留心不要踩到牛粪,久而久之,大家都叫这座桥为‘牛粪(土话读“WU”)桥’,到现在,老洲泉人还都这么叫。”说起这座桥的另一名字,凌云乐得笑出了声。


  凌云说,小时候,这座桥是附近孩子们的游戏场所,她经常和小伙伴在这里玩。“在我小时候,祗园寺桥算得上是洲泉最闹猛的地方了,那时候,桥边的路都是石板路,河也很宽,经常会有唱戏班子的大船开进来,在附近搭戏台唱戏。那也是我童年里最开心的事情之一了。”凌云说,“除了唱戏班子的大船会来,江北船也会来,一停就是好几个月,他们在岸边支起炉灶,边炒长生果边卖,看见有孩子经过还会给几颗长生果尝尝,那个滋味到现在都还记得。”


  回忆起童年往事,凌云记得很清楚,她说,当时祗园寺桥附近一带叫做“十间头”,最富裕的金家临河而居,他们家的厨房便是搭建在河上,为了方便从河里打水,还在地板上打了一个洞,就算下雨打水也不怕淋着。有时候,一些卖吃食的小船摇过,金家的厨娘便会叫住他们,用吊篮伸到河里买东西。


  “不过很可惜,现在河已经被填埋,造了房子,桥虽然还在,但也早就没有了那时候的闹猛和风光。”几十年前,凌云搬到市区居住,可是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老房子住上一段时间,她说,虽然当年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但却无法割舍了她对洲泉、对祗园寺桥的感情,有时候做梦,还会梦见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

  桥虽换颜 仍述说当年繁华


  永安桥:坐落在镇区蔡家桥路,俗称蔡家桥。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三孔石平桥,竖壁形桥柱,南北向,跨蔡家桥港。现在桥两边的石栏杆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不锈钢的栏杆。


  一听说记者要找蔡家桥,今年77岁的范树荣热心地当起了向导。从曲尺弄进去,绕了很多个弯,记者终于见到了这座桥。现在这座桥所在的地方称作蔡曲画小区,范树荣说,之所以叫蔡曲画小区,是因为以前这里的三个地名——蔡家埭、曲尺里、画师埭,而这座桥因为靠近蔡家埭,渐渐地,附近居民不再称呼这座桥为永安桥,而叫它蔡家桥。


  “以前曲尺里满是店铺,有染织店、豆腐店、剃头店、粮油店,俞家埭等永秀方向的老百姓要买东西都会从蔡家桥上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这座桥也成了老百姓的聚会地点。那时候,尽管桥身并不宽,可桥栏杆很粗,大家都喜欢坐在上面打着蒲扇,乘凉聊天。”范树荣指着桥上石栏杆留下的印记告诉记者。


  “那时候的事情讲起来真是‘木佬佬’。”听见有人在说桥的故事,住在桥北头的吴祖芬放下手里的活,从家里走了出来,“因为从这座桥上经过的人很多,桥面又是石板,他们走路会发出‘ 橐橐’的声音,我们家住在桥头,因此小时候夜里总是睡不踏实。”


  吴祖芬拉着记者走到河边说:“看,现在这河里的水很浑浊,我们小时候可是很干净的。是吧,老范?”一旁的范树荣点了点头说:“水清澈的能看见河底的石头,那时候正因为这里的河水特别干净,所以附近的孩子都会来这里游泳。”


  说起那时候的情景,范树荣和吴祖芬边聊边笑,似乎回到了记忆里的“老底子”。“那时候这里没有这么多树,但是因为河面上的风特别凉快,夏天在这里乘凉很舒服,大家早早吃过晚饭,就拿着长条凳、竹椅子来这里。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里,大家说说笑话、做做手活,时间仿佛过得很快,转眼就天黑了。”吴祖芬说。


  “我们小时候到河边洗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范树荣越说越高兴:“一洗完碗 ,我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挽起裤脚管,拿着竹子编成的淘箩,在桥下摸螺丝、抓小鱼小虾,然后回家养在搪瓷脸盆里玩。有时候碰上河水变浅,趟水到对岸成了我们很喜欢的游戏。”


  “如今有了宽敞的水泥桥,大部分的人不再选择从蔡家桥上走,这里也清净了许多。”吴祖芬感慨地说:“不过,蔡家桥也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向西倾斜了,我希望可以有人来修一修,毕竟洲泉的石桥是越来越少了。”

  几经重修  石刻字迹依旧在


  聚宝桥:坐落在洲泉镇义马村张家浜,俗称元宝桥,跨三洞环桥港,为三孔石拱桥。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旧志记载,清康熙年间重建,称虎啸桥;雍正十一年(1733)再建,光绪时名永镇聚宝桥。1988年桐乡县人民政府重修。2003年公布为桐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来到洲泉镇义马村张家浜,远远就看见了聚宝桥,相较于其他石桥,这座桥可谓是一座“高桥”。在村民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今年已经91岁的老人张祥荣,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老人提议去聚宝桥上边看边聊。
  从张祥荣家到聚宝桥的路程不足千米,老人一边走一边指着道路两边的油菜花地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就在这里干农活,干得累了,就会直起腰望望这座聚宝桥,不过因为桥的两边各有两个石元宝的图案,我们村里人大多称呼聚宝桥为元宝桥。”


  一到桥边,张祥荣没有说话,眼神一直往桥上看,许久他才说:“以前倒是经常来这里‘白相’,现在年纪大,反倒不太来了。”说完,便往桥上走去,没走几个台阶,张祥荣回过头来跟记者说:“要不我们在这里坐坐,聊聊天吧。”在记者的搀扶下,他坐在桥的石阶上,左望望、右看看,眼睛里充满了新奇,嘴里念叨着:“很久没来啦,很久没来啦。”这句话像是对记者说,但更像是在跟桥说。


  “这座桥有一个传说,是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故事虽然很长,但是我到现在还记得‘潎清肆爽’呢!”张祥荣骄傲地说:“以前我们这里很穷,没有桥,河两岸的老百姓要到‘对过’去,都必须绕远路。有一个姓钟的农民一心想在河上造座桥,可就算没日没夜地干活,也凑不够钱。一天他遇到一个神仙,给了他一杆盘秤和一锭银元宝……”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张祥荣格外认真,手也不停地指着故事中提到的地方。


  张祥荣告诉记者,这座桥没有重修前,桥洞里都刻满了捐钱修桥的人名,桥上不仅有4只石狮子,桥缝里还长着不少矮树。他说,以前,大家条件不好,住的都是平房,所以这座桥算是村里最高的地方,桥上的风景也最好。


  “以前一到夏天,大家都到桥上来乘凉、游泳,我水性不好,家里人不放心我,于是我经常偷偷来这里玩水。”说起自己当年的调皮,张祥荣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说:“我们在河里玩水,大人就在河边洗衣服,洗好就把衣服晾晒在桥上。桥上风大,等到大家聊完天要回家时,衣服基本上都干了,这也算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在聊天结束的时候,张祥荣对记者说:“桥经过重修后,桥洞里的石板被移作了台阶,你上去帮我看看,那些字还在不在?”拾级而上,果真每走几个台阶,就依稀看见台阶上刻的字。当记者告诉他,石板上的字依旧还在时,张祥荣像孩子一般,开心地笑起来。


  记者感言:老人们在述说过去的故事时,眼睛里都会有一种光彩,这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他们对逝去青春的留恋。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知道这些石桥传说、故事的老人年纪都已在80岁左右,而年轻人大多不知道。那么,老人们说的桥故事和“老底子”的生活应该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吴卓尔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民乐专场演出
    民乐专场演出
    企业主播正吃香
    企业主播正吃香
    幼儿防骗演习
    幼儿防骗演习
    趣味题目一起答
    趣味题目一起答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