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民生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系列报道之三:打拼从夜晚开始

        凌晨时分,当你正安睡在梦乡的时候,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晨曦微露,当你正迎接新一天的时刻,却是他们拖着疲惫、准备入睡的时刻。他们是夜宵摊摊主、是小区保安、是出租车驾驶员……他们是身边最平凡的劳动者,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只为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黑夜里的奋斗者:


        烧烤店店主胡增玉

 
  3月22日晚11时,天空飘着细细的雨丝,早春夜晚的风依旧有些刺骨,令人直打颤,而在复兴南路一家烧烤店内的热闹景象却与周围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顺着阵阵温热的孜然香,记者加快脚步来到烧烤店前。

 
  “老板,我的烤茄子好了没啊?”


  “好嘞,马上就好,要放辣椒不?”


  “嗯,一点点。”


  “要放香菜不?”


  “好啊,来点。”


  “好嘞!都帮你放点。”


  眼前这个在烧烤架前忙碌的男人,名叫胡增玉,是这家烧烤店的老板,也是市区众多在午夜还在忙碌着的群体之一。凌乱的胡子显出他的沧桑,他的妻子在一旁为他“打下手”, 胡增玉的脸被炭火映得通红,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微笑,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做烧烤虽然辛苦,但也苦中有乐,这份活不仅能够养活家人,还能供孩子读书……” 谈起自己的生意,胡增玉滔滔不绝,手中的活却丝毫没落下,涂油、上架烤,不时还用蒲扇扇走呛人的浓烟。胡增玉说,他来桐乡开烧烤店已经5年了,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源都是从这个烧烤店来的,“我一天睡不到3个小时,店几乎是通宵开着的,差不多到早上5点才收摊,只能眯一会儿,天亮之后就要起床去买菜,回来后就忙着洗菜、切肉、串竹签,中间也会陆陆续续来些客人,够忙活一天了。”


  白天烧烤店生意冷清,主要以准备工作为主,夜晚才是胡增玉最忙碌的时候。通常,他每天都要早早吃过晚饭,没等到天黑就忙活起来,以赶在其他烧烤店和街边的烧烤摊开火前,多做几个人的生意。生意好的时候,胡增玉一晚上能卖2000多串烧烤,但每当天气不好时,外出吃烧烤的人就会减少,特别是今年连续的阴雨天,令他生意大受影响,有几个晚上只有零星的顾客,“心想白天不能休息,晚上等了一晚没客人来,心里酸酸的,很不好受。”即使这样,第二天他还是会开店到凌晨5时,主要还是考虑到利润。“除去菜价、水电费、租金等成本,每天就算卖上千串烧烤,利润也不足20%。”

 

  临别时,胡增玉说:“干这行是辛苦了点,利润也不大,请不起帮手,只好苦了自家人。”说完,他回头深情地望了一眼身后的妻子,然后话锋一转,满脸憧憬,“不过我如今也知足了,前年在桐乡买了套二手房,也算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两个孩子也都接过来了,再干几年,多赚点钱,起码要供孩子们上大学。”


        小区中的守护者:

 
        保安马培虎


  晚上11时30分,虽然夜色已深,但记者在桂花城小区站岗亭看到马培虎时,他正笔直地站立着,警惕地看着不时进出的人和车辆,丝毫没有懈怠。站岗亭中,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外加一台暖风机,就是全部“家当”。

 
  “马师傅,你几点下班呀?”


  “今天我上的是晚班,要从晚上8时上到明天早上8时。”


  “中间会休息吗?”


  “基本是没有休息的,我先在这里站岗,之后还要去小区内巡逻,习惯了,也就不觉得累了。”


  马培虎告诉记者,小区里一共有15名保安,分成三组,实行倒班制。“今天轮到我们组上晚班,组长带着其中两个人在小区内巡逻,我在东门站岗,还有一个同事在西门站岗。等会儿他们回来,组长仍是带队巡逻,而站岗的我们就会和巡逻的交换。”


  说话间,一辆白色小车从外面驶进来,马培虎快速走出站岗亭,示意车主停车。一番交谈之下,他让车主在一张白纸上签字后放行。

 
  “因为这辆车的车牌号从没见过,而且现在时间又比较晚了,所以得问问清楚。”马培虎向记者解释说,因为现在小区内的车辆比较多,车位资源紧缺,如果外来车辆进来占了业主的车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得时刻注意。而且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陌生车辆需要盘问清楚才能放心。

 
  “刚才那辆车的车主说是来亲戚家住宿的,并且说出了亲戚家的具体位置,所以放行了。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车主签字,留下联系方式,以防万一。”

 
  趁着深夜小区内进出人员很少,记者与马培虎攀谈了起来。马培虎告诉记者,他是重庆人,来桐乡已经14年了,保安是他做得最长久的工作。


  “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想找工作不容易,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我会做。”问及14年间回老家几次,他憨厚一笑,伸出了两根手指头:“我们的工作比较特殊,节假日也要上班的,就算是春节也不例外,所以很少能抽出时间回去。”


  说话间,换岗的时间到了,马培虎拿起电筒,走出站岗亭开始巡逻了。


  走到一处灯光暗淡的地方,他说:“小区里一共有20多处监控盲区,需要我们不时去查看。而这里就是其中一处。”马培虎告诉记者,为确保每个角落都检查到,他们得在监控盲区处的机器上打卡,没有打卡器的地方需签字。“主要还是为了安全嘛。现在除了我们3个人在巡逻外,后勤处还配有监控室,有两名后勤人员时刻关注小区内的动态,一旦发现情况会立即通知我们,大大降低了不安全事件出现的几率。”


  一圈巡逻下来,记者早已哈欠连天,不得不与马培虎挥手道别,他脸上虽也有倦容但依旧操心着工作:“我还有几处车棚和地下车库需要去看一下,查完就要回去继续站岗了。”


        城市中的穿行者:


        出租车司机都文年


  告别马培虎,已经接近凌晨,记者马不停蹄赶到采访的最后一站——东兴商厦的东南门口,这里,几辆出租车正在等待生意的上门。


  一排出租车有序地停靠在路边,司机们都静静地靠在驾驶员位置上养神。记者随意拉开了一辆出租车的车门,与司机聊起天来。司机说,他叫都文年,当天正好开晚班。


  说起工作,都文年一下子来了精神,他告诉记者,一辆出租车一般有两名司机开,一个白班,另一个晚班,通常晚班从下午5时接班,需要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其实晚班自由一点,半夜想什么时候收工比较随意,但一般我们都坚持到第二天,不为别的,就想多做几笔生意啊。”


  都文年说,他挺喜欢开出租车这份活,比起建筑工人、车间工人来说工作要自由,而且收入也还可以:“我老早就把车子改成加天然气的,成本比加油能节省近一半,现在油价涨了,对我影响不大,但估计很多私家车主会减少开车,那样打车的人可能会增多,我生意也能再好点。”


  虽然爱好这份工作,但都文年也有烦恼,主要是由于开出租车后办事常常不能定点。“要是跟别人约好了什么事,很难做到准时,一旦有顾客上车,总得把他送达再回来。就连自己吃饭都没法定时,干我们这一行,下午两三点吃中饭,晚上八九点吃晚饭都是常有的事儿。”


  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都文年又补充道:“例如有时候快到吃饭的时候,想着再做一单生意就去吃饭,但一忙起来,饭点就过去了,之后只能抽空随便吃点,所以大多数出租车司机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都文年还向记者透露了他拉生意的“小窍门”,晚上 10时以前上街购物、出门闲逛的人比较多,在市区随意开,路上总能遇上招手拦车的顾客,而晚上10时以后,他就会去一些饭店、酒吧、KTV门口等生意。“搞清楚客源情况,就能揽到不少生意。”


  时间就是金钱,都文年说,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不光吃饭时间是挤出来的,就连上厕所有时候都得跑步前进。“现在出租车多,竞争激烈,你慢一步客人就被别的车抢走了,所以不快不行呀。”尽管工作压力有点大,但都文年说他早已适应。“虽然比上班族辛苦,但回报的也多点,趁现在年轻,再多做几年,为孩子多攒点钱。”


  正说着,不远处两位路人在向都文年招手。“看,生意来了,又得忙活啦。”都文年一边与记者道别,一边熟练地发动车子,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深夜辛劳只为他人幸福


  今日桐乡记者  沈明敏


  当你劳累了一天,与朋友相约来到烧烤摊,喝口啤酒吃些烧烤,是否觉得浑身惬意;当你在家里享受着与家人共聚的欢乐,知道小区里还有个人为了你的安全坚守岗位,心中是否放松无忧;当你在黑夜中摸索前进,长路漫漫,身边突然停下一辆出租车,是否欣喜万分……而这些,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在黑夜中默默坚守的劳动者们。


  离开了胡增玉,告别了马培虎,挥送了都文年,我依旧漫步在黑夜中,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招呼顾客的爽朗笑声,那坚守岗位的坚毅表情,那倚在座位的疲惫身影,都在我心中描绘着坚守的模样,他们正全身心地投入这份黑暗中的事业,并且孜孜不倦。


  或许,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为了生计努力打拼;或许他们是远道而来的新居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默默奋斗。平日里,我们并不曾关注过他们,如今走近他们,会发现,他们已经用坚定的决心轻轻掩下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多少个寒风凛冽的冬夜,多少个流萤纷飞的夏夜,为了家人的期盼和心中的向往,他们始终坚守。不论是擦肩而过的路人,还是享受着他们服务的顾客,我想,我们能给予的只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幸福,就在他们滴下汗水和吞入泪水的那一刻,成为他们人生中最深刻的体会。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沈明敏 见习记者 沈玲燕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卫校增容
    卫校增容
    高桥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结顶
    高桥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结顶
    关爱环卫工人
    关爱环卫工人
    强投入 增效益
    强投入 增效益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