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经济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记者服务行:为求职者搭建就业“金桥”

 

培训基地老师在向学员传授知识要领

 

 

姚晓春在向考察团成员介绍环南社区就业情况

 

 

培训基地老师在向考察团成员介绍培训情况

 

 

求职人员在培训基地里用心学习。

 

  近日,记者与4名热心市民组成实事考察团,实地走访社区、培训机构和创业平台,了解我市就业工作情况。

 

  实事考察团成员名片:

  朱连根 梧桐街道三星村党总支副书记


  姚晓春 梧桐街道环南社区居委会主任


  梁建平 濮院镇劳动保障管理所所长


  陈建根 职教中心教师

 

  充分就业 用数字说话

 

  环南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内,一块“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奖牌被放置在橱窗的最显眼位置。社区居委会主任姚晓春介绍,截止到去年上半年,环南社区登记失业人数为198人,实现就业人数194人,就业率达到98%,“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

 

  “再就业工作牵涉到政府、企业和失业人员三方,社区在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失业人员提供怎样的服务和帮助?”考察团成员陈建根问。

 

  姚晓春说,长期以来,社区一直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抓好政策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发挥就业桥梁作用。社区干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摸清辖区内失业人员情况,同时还专门聘请居民组长作为信息采集员,真正做到清楚家庭、就业、技术特长、求职愿望、培训需求等情况。


  再就业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4050”人员,这些人就业愿望迫切,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等原因,求职困难。针对这部分人群,环南社区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努力挖掘就业岗位,鼓励失业人员转变传统的求职观念,学习技能,在修理、家政等服务岗位上进行可行性的就业选择,活动开展以来共帮助辖区内22名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同时引导40名失业人员自主就业。


  听了姚晓春的介绍后,考察团成员朱连根颇有感触:“在帮助失业人员或者普通市民就业方面,桐乡的政府部门真的是花了大力气,举办各类招聘会,完善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招工与求职者应聘的双方对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劳动力的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使新生的劳动力及下岗再就业成员能有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朱连根建议求职人员在培训时一定要用心学、学有所用,而不是去混张培训的证书。


  环南社区凭什么能够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有何特殊优势或得力措施?姚晓春说:“我们环南社区有个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包教包会包进厂,老师在教授业务技术之外还会教他们如何去做人。”

 

  培训到位 再就业不累

 

  再就业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承担起新的工作任务,如果几堂课下来仅仅是学了点皮毛,对所学技能一知半解,那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因此培训班的开设要重质重量,按需培训。  


  一路上考察团成员对政府部门如何帮助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展开讨论。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位于新民路上的环南社区就业培训基地,培训老师孙树仙正在操作一台缝纫机为学员讲解要点,学员们听得都很认真。环顾四周,培训室里整齐地摆放着电脑、缝纫机、套口机等教学设备,老师讲解完后,学员回到各自机器前进行实践操作。


  现在正值服装企业招工旺季,不少服装厂老板急等着孙树仙输送技术工人,培训班的学员也在你争我赶,盼着能早日学成去上班。一对来自四川的夫妇告诉我们,两人之前在工地打零工,靠的是体力,工作累还不稳定,现在他们正在学习平车缝纫,掌握了技术走到哪都不用怕了。


  “你们的培训基地提供哪几个专业的培训服务,面向什么样的学员?”考察团成员朱连根问孙树仙。


  “我们的培训项目主要有服装设计与制作、打样设计、服装CAD、平车、套口和整烫,这些课程都是按照用工市场的需求所设立的,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都能来参加培训,我们的办学宗旨是随到随学、包学包会、包进厂。”孙树仙说。


  “那么学员从开始到学成一般需要多少时间,你们又是如何考核的?”考察团成员继续询问。孙树仙介绍,学员的学习、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快则半个月,慢则几个月,只有学成并通过考核的学员才能被推荐用工。她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培训基地曾接收过一名女学员学习服装设计,可是中途这名学员因怀孕不得不暂停培训,等到她生完孩子后孙老师仍让她来继续参加培训。考察团成员不禁好奇,如此周全的培训服务要收多少学费,孙树仙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300元,包工作。”

 

  推动就业 培育智囊团

 

  就业难的问题不仅牵涉到下岗人员、农民和新居民,还波及到一部分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陈建根说,这中间有一部分人是光有知识没有技能,因为高学历的优越感作怪,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眼高手低,幻想一步登天,结果只能望洋兴叹;另一部分人确实拥有专业的眼光和技能,但却受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施展拳脚,这部分人急需的是一个创业的平台。


  濮院劳保所所长梁建平介绍,如今在濮院,只要认认真真干活,没有找不到工作的。相反,一些羊毛衫企业老板为了摆脱“用工荒”的困境,纷纷上马电脑横机,从最近一期技术培训报名情况来看,报名者都是来培训电脑横机的,培训手摇横机的一个都没有。


  濮院作为全国最大的毛衫集散中心,发展至今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发展模式从以生产加工为主向设计研发、品牌策划转变,这个过程少不了创意人才的加入,320创意广场顺应毛衫产业转型升级在2009年应运而生。


  考察团成员来到位于濮院中国毛衫城五楼的320创意广场,在产业发展部王丽东的带领下我们围着整个“广场”走了一圈。T1978毛衫设计工作室、红线传媒、赛诺品牌策划……


  入驻企业大多数是关于毛衫设计、品牌策划、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不同于传统制造型企业,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番“生产”场景:在一个个彰显特色的门面里,几名工作人员伴着几张办公桌、几台电脑,这就是企业全部的家当,因为他们销售的产品叫“创意”。


  创意广场的建立对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王丽东说:“创意广场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它并不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但是基于这个平台所产生的相关科研、创意和设计成果,通过为染整、针织、服装等制造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设计、品牌策划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助推整个濮院毛针织服装产业的提升、转型和升级。”


  王丽东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毛衫销售行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少销售门店都已采用实体店加淘宝店的经营模式,对于传统的经营者来说,要将网络销售做大做强,离不开网站设计、程序开发、拍摄制作等一系列技术支撑,此时,创意广场中的相关企业和工作室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了,为实体企业经营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撑。说白了,创意广场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培育智囊团,利用智囊团的智力来为实体企业做大做强,注入强劲动力。


  至今320创意广场共引进各类人才350多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35名。王丽东说,创意广场让实体企业做大了,就能充分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就能实现用创意、创业来推动就业。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九个方面的实事,其中第二个方面关于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5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名,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50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资料显示,2011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500多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7500名,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8067人,全部超额完成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目标。

 

  关注特殊群体

 

  通过一系列走访活动,考察团成员对我市去年一年的就业情况表示肯定,不过他们也指出有一类现象要值得关注。比如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两个劳动力,最低生活保障还是能达到的,最怕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脱节”,这些家庭中超出就业法定年龄与不到16周岁的老人与青少年处于劳动就业的“真空地带”,这些家庭应该如何去脱贫?企事业单位对这部分人群既不能用也不敢用,他们的困难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帮助。


  另外,在我市的众多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属于“4050”人员,他们在征地之前主要是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工作;当这些失地农民搬进新村后,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本以为靠着住宅房、店面房出租能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但这往往存在着不少风险。当房子租不出去,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那么除了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外,其余生活保障的费用就可能落空了。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陈晓涛 见习记者 邹潇潇 编辑: 朱勋一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转型升级步伐加速
    转型升级步伐加速
    碾米机搬到家门口
    碾米机搬到家门口
    杨式太极拳培训
    杨式太极拳培训
    联合执法 开展整治
    联合执法 开展整治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