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民生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记者服务行·新春采访手记

党建组 左起:岑军 陆烨 梁英 赵红 王亚

工商组 前排左起:刘 晔 徐盈哲 中排左起:周 玥 张潘丽 后排左起:李晟中 沈怡华

       人文组 前排:胡宇翔 中排左起:金 珏 程新星 后排左起:周 芸 黄 薇

安康组 前排:陈晓涛 中排左起:徐飞燕 邹潇潇 后排左起:羊宇杰 吴卓尔 许寅佶

宜居组 前排左起:张卓君 朱跃红 沈明敏 沈玲燕 后排左起:孙 怡 许惠良 

 

  工商组


  收获充盈 内心的喜悦


  光彩绚烂的舞池,青春动感的乐曲。我们工商组策划、组织了一场外来员工假面化妆舞会,当看到这些朴实的“外乡人”真正当了把“草根明星”时;当听到他们说“在桐乡过一个新奇、快乐新年的心愿提前实现”时,我们全体记者也收获了充盈内心的一份份喜悦。


  这份喜悦,来自于舞会中外来员工爽朗的笑声。这是一场真正为他们量身订制的活动,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和喜爱,活动的许多环节,都不时激发他们的共鸣和激情。这不仅让他们乐在其中,更充分体验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感受到了作为主人翁的自豪之情。


  这份喜悦,更来自于本报工商组的全体记者内心深处。我们在这次大型活动中,较好地锻炼了对活动的总体策划、全盘运作和横向联络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素养,更让我们一线记者的心,进一步贴近了基层群众。最为喜悦的,是我们真正帮助基层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眼前的实际生活需求,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


  而在这份喜悦的背后,是长驻心中的无数感动。从假面化妆舞会举办消息发布开始,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无偿帮助,从企业多功能场地的提供,到艺术团体的倾情参与演出,这些,都是使我们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更体现出社会各界关注外来人员群体的高尚情怀。同时,活动得到了报社其他小组团队的友情帮助,从中彰显了桐乡报社内在的强大凝聚力。


  什么样的服务能够让企业外来员工感到满意和温暖?我们在实际行动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应深入基层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并能根据他们内心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以及各种美好心愿。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记者服务行”活动中,我们会做得更加出色!

 

  宜居组


  让你回家的路更温暖


  当春运的帷幕被拉开,回家再次成为了异乡人心中最深的期盼,作为新闻战线的工作者,我们经常会在第一时间见到各式各样的春运表情、听到酸甜苦辣的春运故事、感受到返乡的艰辛与期许。“熬夜排队常常又饿又渴,要是有点吃的就好了。”“行李太重,人群太拥挤,拖着行李总是寸步难行,要是有人能搭把手该多好啊!”“到了车站总是急急忙忙的,不是落东西就是找不到检票口,回趟家真不容易。”……这样的声音是我们采访中听到最多的,除了向社会传达他们的心声,我们也常常在想:还能不能再多帮他们一点。


  这个机会来了,随着本报“记者服务行”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将服务春运的想法付诸实践。1月12日,我们组成3个“服务小分队”分别奔赴市区火车票代售点、客运中心和高铁桐乡站,为排队候车和买票的外来务工人员送上食物,帮助他们搬行李,分发高铁时刻表……在这归途的起始站,希望我们的心意能够温暖他们的返乡路。


  这一天,我们奔波的身影成为了春运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尽管累得腰酸背疼,但是一想到可以为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一看到他们脸上最真诚的谢意,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持着我们坚持下去。也许,我们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举动,但对于归家心切的他们来说,那就是一份最贴心的帮助。


  第一次由春运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第一次由梦想的传达者变成实现者,这次的“记者服务行”,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助力异乡人的返程之路,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被需要的满足感。“服务小分队”的成员们事后感言:“虽然以前也常常为人提供方便,但助人为乐的感觉从没像这次那么强烈,当真切地感受到春运大军的无助与迷惘,当自己可以伸出援手帮上一把,这种快乐的感觉,无法言喻。”

 

  人文组


  以爱之名 让他们过个“文化年”


  这个春节有些特别,脉脉地含着温情。


  本报精心策划的“记者服务行”在春节前拉开了帷幕。作为人文组的记者,我们带着新春的祝福,走进一个个炊烟袅袅的村庄,走进一户户善良淳朴的农家,走进福利院,走进困难户家庭,给他们送去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化年”。


  一路走来,我们遇到过困难,但是迎接我们的总是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一双双温暖的手。走过田间地头,吃过农家饺子,看过民俗戏曲,贴过春联年画,我们和村民站在一起聊天,一起干活,一起欢笑,一起过大年。


  还记得在河山镇五泾村俞家湾,一场民俗盛宴在那里上演。农民兄弟们手捧年画、手执对联,说不尽的感激,道不尽的快乐。


  还记得在河山镇王家弄村,为村民们送上的一台戏。那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从四邻八乡赶来,握着记者的手说:“多少年没有现场看越剧了!我们的愿望实现了!”


  还记得在市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扮“米老鼠”的欢声笑语。穿上新衣的牛牛笑了、听到新故事的咪咪笑了、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拥抱的孩子们笑了!


  还记得在凤鸣街道史桥村,和寒门学子濮沈婷一家一起包饺子过大年的经历。临走时,濮沈婷和母亲非要把自家地里种的萝卜、蔬菜送给记者一行人。他们说:“你们带来的不是饺子、不是礼物,而是希望。”


  舍不了的真情,撇不下的民俗风,剪不断的人文情怀,我们的快乐与他们的欢笑相映成趣。


  为了给更多的人们带去温暖,我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放弃了与家人一起过年的些许时光。可是,这些都是值得的。我们送出的是暖人心脾的精神食粮,收获的是感人肺腑的情感慰藉。


  每一次欢聚,都能看到人们远远地向我们招手。每一次挥手作别,都伴着一句依依不舍的“记得下次再来”。


  这个冬天有些寒冷,我们行走在风里,心里暖洋洋。

 

  安康组


  夜巡防 护民安


  寒冬腊月,漫漫长夜,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一次全新的工作体验,本报“记者服务行”安康组的记者兵分三路,分别前往梧桐街道三新村、复兴社区、永宁社区,与当地巡防队员一起体验了一回夜巡护民安行动。走完“30公里”巡防路,记者着实体会到身为一名巡防队员的辛苦和肩负的重任。


  夜深人静,大部分家庭都已熄灯就寝,多数人并不知道,夜色中仍有一支“安全卫士”队伍正在保护家园。月色中,他们经历着漫漫长夜的寂寥却又神采奕奕地行走在街道小弄里,他们无数次从或明或暗的窗户前经过,却不惊扰人们的安睡。


  一块红臂章、一支手电筒、一个对讲机,这是巡防队员必备的工具,带上这些,记者跟随着巡防队员们穿街过巷,不放过一个犄角旮旯。哪里黑暗我们就去哪里,因为黑暗中往往会有状况发生。一路上,巡防队员的话并不多,除了简短地回答记者的询问,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将注意力放在观察沿路状况上。


  多年的护村经历使他们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一名路人、一辆摩托车甚至是一个树丛,经验告诉他们哪些地段或路人是可疑的,需要特别警觉和观察。


  “30公里”巡防路在巡防队员和记者的脚下渐渐走完,一夜平安,黎明将至。亲身经历了,记者才发现预想中的巡防体验与实际并不一样。没有寒冷,没有刺激,没有惊险,收获的只是手心的微汗和腿脚的酸痛,最欣慰的是一夜辛劳换来的一方平安。当晚的经历,也让记者深刻体会到,通过深入一线,贴近基层,在与群众共同的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中,能够发现更为真实和丰富的生活百态,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可以多探索这样的参与方式。


  党建组


  感受别样 “掘树文化”


 “两个轮盘一个锹,收入每月超万元”。这是远近闻名的“掘树之村”——浙月村,盛行的一句话。1月12日下午,由本报与市农经局、水利局、乌镇镇政府联合举办的“乌镇镇浙月村迎新春掘树比赛”在这个“掘树之村”热闹举行,与树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在自娱自乐的赛场上感受了一番别样的掘树文化。本报党建组记者也在活动的组织参与中,体会到掘树工的辛苦与快乐。


  浙月村地处乌镇镇民合片,村里壮年劳动力以挖掘树木为主,女劳动力则为掘出来的树缚草绳,繁忙季节每人日收入可达三五百元。掘树不仅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而且已和周边江苏吴江等地的苗木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能否依托浙月村良好的群众基础,组织开展一场掘树比赛?”浙月村驻村干部洪家纲的想法与记者不谋而合,在随后对活动方案进行丰富完善的过程中,更坚定了大家的信心。“通过比赛,不仅使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产业有机结合,而且能有效扩大浙月村掘树产业的知名度,促进村民增收。”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本报记者乐当“服务员”,分别挑起了为参赛选手敲鼓加油和掐秒表记录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的任务。


  敲鼓、掐秒表的活看似挺轻松,其实不然。为了给选手助威加油,记者紧握鼓槌使劲敲,但时间一长,手就阵阵发麻,尽管如此,记者手中的鼓槌始终没有停下来。掐秒表也一样,记者手眼耳配合,丝毫不敢开小差。


  为了更深切地体验掘树这门技术活,记者抽空也掘了一把树。比赛中,掘树工掘一株树的整套过程,不超过5分钟。然而铲锹到记者手中却显得格外重,记者一铲子下去,只能铲进表面的一点泥,任凭再怎么用力,也无法再深入半寸,折腾了5分钟多,仍毫无起色。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乌镇镇浙月村迎新春掘树比赛”不仅是一次劳动实践与运动竞技的生动对接,对记者而言,在参与组织活动中,也充分感受到了那些平凡劳动者的智慧。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编辑: 朱勋一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卫校增容
    卫校增容
    高桥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结顶
    高桥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结顶
    关爱环卫工人
    关爱环卫工人
    强投入 增效益
    强投入 增效益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