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民生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带你一起体验俗风里过大年

  在河山镇,有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五泾村俞家湾。


  这里,有一个1000多年前开挖并保留至今的桑基鱼塘。


  这里,留有唱蚕歌、唱越剧,写春联、贴年画、挂红灯,打年糕、杀年猪,编草鞋、织草囤等民俗。


  1月8日,这个维持了千年宁静的村落,突然躁动起来。来自上海、嘉兴各县(市、区)近180名摄影爱好者、书画家,他们用镜头阅览沧桑,用镜头追寻历史,用镜头记录这千年民俗。


  热热闹闹打年糕


 “好啊,好啊,打年糕了,打年糕了!”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张枫蹦着双脚拍着手围在打年糕的石臼边说,“我可喜欢吃年糕了,年年吃,年年高!”“砰、砰”的木槌声落在煮熟的糯米粉上,听得人情绪高涨。一锤锤,一声声,错落有致,频率相当。“不累!不累!”打年糕的林大伯用衣袖抹着额头的汗珠说,“那么多村民一起配合着,我一点都不觉得累。”他指了指在里屋忙碌的村民们。真的不累吗?记者举起林大伯手中的木槌,试着打年糕,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还是我来吧。”林大伯接过木槌,继续敲打。


  在里屋,村民张春根和其他村民用一张塑料纸摊放在竹匾内,将一袋糯米粉倒在匾内铺放均匀,再在糯米粉中洒上若干勺清水,等水浸透,用一张筛子,把湿透的糯米粉在筛子里晃动。


  那边,一堆堆柴火、烧得红旺旺的土灶、冒着热气的水锅、高高的大木蒸桶都已准备停当,蒸糯米粉的村民用大碗将筛好的糯米粉放入桶内,等到下面的部分蒸熟,再放入糯米粉。一碗碗糯米粉不一会儿便成了糯米糕,随后,糯米糕被抬入石臼。石臼中的糯米糕,经过林大伯手中的木槌和棉线,变成了一块块冒着热气的年糕。

 
  “来来来!大伙尝一尝新鲜出炉的年糕。”记者端出一块块喷香的年糕,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相机,品尝起来,脸上露出了赞美的笑容。来自海宁的摄影家沈洪渊嘴里嚼着年糕,频频点头:“这次来俞家湾,不虚此行,不仅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打年糕,而且也见到了村里其他的风俗民情,让我提前感受到了春节的氛围,年味儿十足!”


  红红火火唱大戏


  农户家门前开阔的水泥场地、一张张条凳圈出的舞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桐乡菊韵剧社的越剧演员们用一曲清唱《庵堂认母》拉开了越剧表演的序幕。演员清丽婉转的唱腔、婀娜端庄的身段,赢来一片叫好声和“咔嚓、咔嚓”的相机声。越剧演员金丽芬说,在农村表演越剧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华美的服饰、没有动听的配乐,尽管十分简陋,但却是最贴近生活的、民俗的越剧演出,很有意义。


  当地村民都早早翘首以待。记者搬来椅子,请前来听戏的村民坐下。村民张惠如是个标准的戏迷,一听说有她最喜欢的那出《送凤冠》就不肯离开了。她说:“快过年了,能在家门口看上一出《送凤冠》真是既喜庆又吉祥。” 张惠如告诉记者,村上有位90岁的老人陆姚正(音),腿脚不便,现在正撑着椅子慢慢走过来,就为了想看越剧表演。


  陆姚正到的时候,越剧团的三场演出已经结束了。老人脸上露出遗憾的神色。“加戏吧?”记者提议,越剧演员们点点头,记者扶着老人坐在躺椅上,越剧演员们围拢在她的身边,为老人献上了一曲《玉蜻蜓》,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从各地赶来的摄影家们也被这温馨的一刻所感动,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下这温馨一刻。


  拜师学艺编草鞋


  沈金龙正在用稻草编草鞋,时而搓草绳、时而编织打结。记者则在一旁跃跃欲试。尽管小心翼翼,但还是错误百出。“搓的时候就要用劲,拉的时候也要用劲。”沈金龙在一旁指导。记者注意到,沈金龙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得不感叹:“编草鞋还真不是个简单活儿。”


  沈金龙已73岁了。他说自己12岁时学会了编草鞋。“当时,全村的村民都会编草鞋,大家也都穿草鞋,看着看着也就会了。”那会儿,也有人拿着编好的草鞋去卖,大约可以卖到2角至3角一双。下雨天,草鞋会渗水,大家就在草鞋下面订块木板再出门。沈金龙回忆道:“小时候整天穿草鞋,虽然有时会扎脚,但穿多了,长了老茧,也就不觉得疼了。到了大约15岁时,开始有了球鞋,因此,大家也就不再穿草鞋。我已经有50多年没编过草鞋喽,今天,我再次拿起稻草,已觉得有些生疏,而我们的下一代根本就不会编了。”


  “除了草鞋,我们还会编米囤(用来装米)、草帽、立桶(用于1岁左右学站立的孩子)、蓑衣、斗笠、草帘等。”沈金龙说,他也为儿子编过一个立桶。当时儿子才1岁左右,让他站在里面,很安全。除了草帘,其他的物品现在都已经不用了。草帘现在大家还用它来晒菊花,方便、实用。


  喜气洋洋宰年猪


  随着一声“来喽”,5个身体强健的村民,从大堂内抬出一头肥猪,架在两条长凳上,使出浑身力气将其按住。“今年这只猪真是重啊!”村民施奎娜气喘吁吁地说。


  待热水、大缸、水桶等一切准备齐全后,只见施奎娜拿着刀,娴熟而又迅速地在猪的颈项处划了一刀,村民们松了口气。紧接着,村民们忙不迭地给猪清洗、剃毛。渐渐地,白白的猪肉显露了出来,看得人满心欢喜。趁着大伙儿这股兴奋劲,记者也好奇地上去帮忙。施奎娜将洗净的猪头割了下来,提着猪头向观看的村民展示着收获的喜悦。“这猪头腌好了,留着过年祭祀用,好得不得了。”他拍着猪头说,过年的时候将自家养的猪杀了吃,代表这年丰收吉祥。


  “这头猪180多斤呐。”李大伯指着磅秤上显示的数字吆喝着。随后,5个村民将秤上的猪抬起来,倒吊在木架上,下面放上一个大水桶,施奎娜再次使出了看家本领,仅从上至下一刀,便将猪肚子里的“宝贝”全部倒进水桶。这时,在周围观赏的人群已经将杀猪场地围得水泄不通了,这次杀猪,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他们用相机“见证”了热闹喜庆的民俗风情。来自上海的摄影家朱立凡踮着脚尖,举着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生怕错过了每一幕的精彩:“像这样原汁原味的场面,真是很少见啊,既有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又承载着历史的轨迹,所以我要用我的相机,记录下来,永远留存。”

书法家王晓峰为村民写春联。

  我为村民送春联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随着王晓峰、李昭旻、费秋华、沈建康等来自桐乡以及嘉兴的书法家大笔一挥,墨色在象征着吉祥喜庆的红底春联纸上渲染开来。


  “过大年,写春联”是传统农村民俗的一个重要项目。这场现场写春联的“书法秀”也引来了摄影爱好者和村民的围观。书法家的一个挥笔,一个凝眉,全都进了他们的镜头。沈建康身着唐装,手拿毛笔,全神贯注地写下一个个带着祝福情感的毛笔字。直到场上铺满了横着的竖着的一幅幅春联,他才停下来歇一歇。“已经写了100多幅了。难得有机会来桐乡农村送春联,就要让村民们满意,村民们需要多少,我们就写多少。”沈建康笑着说,“希望借着春联上的吉祥话,祝愿农民朋友的日子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不会写可以送,给书法家打下手。记者拿起一幅幅春联,送到村民手中。村民张林仙连忙收起春联,说:“每到春节都要买春联,贴在家门口,祈望明年是个好年,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今年,书法家来到了家门口,真好。”

本报记者(左一)向90岁的周凤娥老人了解年俗。

 

  为你拍张全家福


  头戴蓝色绒线帽,身着灰色小夹袄,脚穿黑色布鞋……镜头里,90岁的周凤娥老人笑容满面。镜头外,长枪短炮,数十台照相机对着老人,闪光灯一片。记者也举起相机,连连按下快门。老人大大方方坐在藤椅上,让他人记录岁月的沧桑。


  别看周凤娥90高龄,却是耳聪目明,交流起来毫不费劲。“10多年没有拍照了!”周凤娥说,还记得上一次拍照,是侄孙刚买了相机,非要拉着她拍照。那一次,在廊檐下、房间里、灶间里,站姿、坐姿,拍了许多。再往前回忆,老人就记不清楚了。“我们那时结婚,根本不照相的,哪像现在,有一本本的相片簿,花哨得很。”


  记者拿出相机,翻出刚刚拍好的相片,给老人看。老人问:“你会把照片寄给我吗?”“会的,我们还要给其他家庭拍全家福,到时候一起寄给你们。”记者说。老人听了显得很高兴:“好,我要好好收着。”


  周凤娥说:“从前日子苦,现在啊,儿孙满堂、吃穿不愁,幸福生活乐陶陶!”她指指自己,做了个“九”的手势,又指指旁边一位老太:“她88岁,我们村的人都挺长寿。”“为啥呢?”记者问,周凤娥哈哈一笑:“高兴呗!”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记者 黄薇 周芸 见习记者 胡宇翔 金珏 程新星 摄/记者 金卫其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卫校增容
    卫校增容
    高桥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结顶
    高桥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结顶
    关爱环卫工人
    关爱环卫工人
    强投入 增效益
    强投入 增效益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