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时政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报告解读:建设安康家园 提升幸福指数

  [关键词]:治安防控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统筹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


  [关键词]: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


  [关键词]:医药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鼓励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提升公共卫生和社会医疗服务水平。

 

  建立大防控体系   增加市民安全感


  嘉宾:曹炳权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记者 吴卓尔


  [背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全力实施安康家园行动计划。从保障群众“衣食住行”和方便就医、就学等基本需求出发,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弘扬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为健康、更加安全、更有尊严,努力把桐乡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的幸福城市。


  记者: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大家对“平安”的需求也上升了,那么市公安局从哪些方面入手,真正让老百姓觉得有安全感呢?


  嘉宾: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保障群众“衣食住行”,这其中“住”和“行”都是和我们公安部门有关的工作,如何让市民住得安心、行得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从“住”来说,在通过“平安桐乡”建设及创建平安小区等载体,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安全防范、切实加强居民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我们主要通过对居民住宅小区、新农村集居区、新居民集聚区这“三个区”的安全防范建设,来确保桐乡新老居民住得安心。“行”这一方面除了行得安全,还有一点是行得畅通。为此,交警部门不仅做好日常基础道路上的安全隐患排查,还增加了交通事故处理车辆,从以前的6辆增加到12辆、高峰时候有18辆,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处理力量。


  记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你前面也提到了加强“三个区”安全防范建设,那么具体有哪些做法呢?

  嘉宾:主要还是完善“四防”建设,即技防、物防、人防以及心防。技防其实就是“向科技要警力”,拿视频监控系统来说,截至目前,全市接入公安共享平台的“天眼”已经有1700多个,到2013年年底,全市接入公安共享平台的“天眼”将不少于2500个。目前,我市还在各交通主干道安装电子高清卡口系统,预计2012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届时电子高清卡口系统不仅能为交通逃逸事故提供视频图像、为刑事案件提供证据线索,还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物防则包括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比如我们这几年都在做的开放式小区封闭式管理。2011年,我们还创新了物防建设,以龙翔街道作为首个试点,利用辖区水乡河道密集的优势,挖掘“护区河”,主动创造条件建成集聚区环河区域,这项物防创新工作以后将在全市有序铺开。在人防上,加强了协警力量以及义务志愿巡逻队。在心防上则重点加强宣传,以此来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记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还提出着力构建“三大调解”、“四大对接”为主体的“大调解”体系,其中“四大对接”中的“警调对接”模式对老百姓而言又有哪些方面的好处呢?


  嘉宾:其实基层派出所接警量都很大,每年接警量达1万多起,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并非警务类接警,而是矛盾纠纷,“警调对接”则能及时有效化解市民的矛盾。具体来说,公安机关在开展警务活动中一旦发现符合“警调对接”范围的矛盾纠纷,在开展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将矛盾纠纷移交到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一来节约了警力,二来对老百姓而言则能更快地化解矛盾,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摄 金卫其

 

 

  狠抓均衡教育 同享优质资源


  嘉宾:王建煜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


  记者 陈晓涛

 

  [背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桐乡各类教育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不过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后,桐乡的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


  嘉宾:今后,桐乡教育往哪个方向发展?市十三次党代会已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去年我市也制订了“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桐乡教育发展可以概括为一个基本目标: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三个重点内容:素质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提升和高标准学校建设。桐乡的每一所学校都能上照上报,这说明桐乡的所有学校在硬件上都是过得了关的,但是教育现代化不是靠几台电脑、几个多媒体教室就能实现的,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思路和内涵管理水平都必须跟上去。


  记者:安康家园作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五大行动计划之一,您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这一行动计划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嘉宾:要实施安康家园计划,“衣食住行”、就医、就学可以说都是关乎民事、关乎百姓利益的大事。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桐乡,孩子的教育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实施安康家园行动计划,建设和谐幸福的桐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要为全市人民提供一个好的教育资源,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让来桐创业、就业的人享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软环境。这几年,桐乡教育紧紧抓住优质均衡发展这个中心,教育发展走快步、迈大步,教育水平上了一个新高度。应该说,全市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创业者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他们的孩子也入读我们的公办学校。特别是近两年,我们投入了1亿多元,新建了4所公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并调入和支援了200多位公办教师到新居民子女学校任教,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迅速提升,极大地改善了新居民子女的就学条件,现在的新居民子女大部分能在我们的公办学校读书。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们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父母在桐乡创业和务工就安心了,能更好地工作,促进桐乡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


  记者:如何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时代拥有自己的专长,怎样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嘉宾:桐乡的许多学校早已开始了特色办学实践探索,如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推进学校“风雅文化”办学历程中,“书意北港”、“漫画凤鸣”、“诗文振东”、“影像城北”逐步成为集团特色发展的四张名片;洲泉中学的科技创新、民合小学的硬笔书法等都已打上各自学校的烙印;我市5所普通高中正在按省“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工程”要求做好争创工作,尤其是桐乡3所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多年的特色办学,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所以,特色教育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素质。教育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小班化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必然会逐步实施小班化教育,这也是顺应教育需求、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实施安康家园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先试先行,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来努力地更快地实现它。


  改善民生保障 提升幸福指数


  嘉宾:毛少波 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


  记者 陈晓涛


  [背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在今后五年任务中提到,要着力构筑多层次的民生发展体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百姓真实感受、社会普遍认可”的幸福桐乡。

 

 记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在今后五年任务中提到,要建设一个“百姓真实感受、社会普遍认可”的幸福桐乡,就社保这一角度,您对“百姓真实感受”是如何理解的?


  嘉宾: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桐乡城乡居民养老金连续7年提升,增幅从几十元至168元不等;以前,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用完了就要自掏腰包了,而现在即使个人账户里的金额用完了,自费项目里仍有一定额度的报销比例;一个胰腺癌患者经过多年治疗后花去了80多万元医疗费,通过报销自己只要承担二三十万元,他们家人常说如果没有医疗保险,整个家庭就会陷入因病致贫的状态,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到了今后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各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所以随着政府对民生保障这方面的越加重视,相信老百姓这种真实感、幸福感会越来越强烈。


  记者: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桐乡这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多广?


  嘉宾:2008年1月,嘉兴市本级、各县市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个群体最基层、人数也最多,经过几年的宣传发动,可以说绝大部分城乡居民都已参保,很多人早已在享受参保带来的好处。比如2011年我市养老金人均为每月1800多元(加上财政补贴部分),已经超过了一些待遇较低的在职人员的月薪。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市在医疗、工伤、生育、养老保险方面的待遇都在逐步增加,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优惠政策,像以前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但未参保的人群,现在都可以参保(城镇户口)。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桐乡被征地农民不断增多,旧的安置方式已经难以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多次出台政策以进一步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让每一名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有保障。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已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当然,从现实来看,仍有部分人员尚未参加一些社会保险,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参保带来的好处。


  完善医疗体系 方便群众就医


  嘉宾:卢达民 市卫生局局长


  记者 吴卓尔


  [背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鼓励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提升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享受到质优价廉、方便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记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其中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嘉宾:自2009开始,我市重点推进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五项改革,而2011年作为近期改革目标的最后一年,我市也基本实现了改革目标,全面完成了量化指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方面,由于各级政府投入总量增大、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到2011年年底,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已经达到了97%以上。在2012年度的合作医疗筹资工作中,我市更是创新筹资机制,在屠甸镇和凤鸣街道建胜村进行试点,从以往村干部挨家挨户收费的方式改为让群众主动上门缴费,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也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记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三年五项重点改革目标中包括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到了这一点,那么我市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走到了哪一步?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市卫生局又是如何来平衡好民营医院的发展呢?


  嘉宾: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为此,2011年我市出台了《桐乡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12月21日,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嘉兴市首家医院,先行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而我市其他公立医院也将于2012年3月前全部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届时公立医院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民营医院的加入有利于医院之间开展良性竞争,在促进公立医院改进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在竞争中获利。但是首先我们要保证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所以我们欢迎二级乙等规模以上的民营医院进驻桐乡,对于一些小型门诊部,我们则会严格控制。


  记者:近年来,我市在公立医院建设以及各镇、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的力度都比较大,在硬件设施上去的同时,我市又是如何在“软件”上下功夫的呢?


  嘉宾: 2011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整体搬迁至新址,市中医医院也将于近日搬迁至改建后的原市第一人民医院。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其中10个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160个,规范化率达100%,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不过硬件再好,如果没有好的“软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改造硬件的同时,更着重在医生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特别是针对目前社区医生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状,我市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社区医生队伍建设。2006年,依托卫校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医专业社区医生班,定向培养社区医生95名,并于2008年全部到岗,在此基础上还委托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培养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医生30名、委托湖州师范学院培养大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医生23名,毕业后也将分配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摄影下乡闹新年
    摄影下乡闹新年
    冬日送温暖
    冬日送温暖
    打年糕
    打年糕
    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改革
    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改革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