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菊乡风]他们在奉献中乐享人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每天早上、傍晚,无论是在社区、广场上,还是在道路旁、公园里,都能看到锻炼的人群。他们中,有一些人不仅自己坚持锻炼身体,还乐于将自己的健身之道无偿传授给大家——

沈志云老人在教学生打太极拳


  沈志云:四十余载太极情


  他是浙江省准一级涉外教练、桐乡市武术协会常委,但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还是杨氏太极拳的传承和推广人。

 
  初见沈志云老人,是在一个严冬的早晨,只见他精神饱满、动作利索,全无古稀老人的迟缓和孱弱。已经72岁的他,如今依然保持着严格的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打太极、免费教太极,他的学生可谓“满天下”。


  沈志云与太极结缘要追溯到40多年前。时年30岁的他在桐乡化肥厂工作。老人用“体弱多病”四个字来形容自己当年的身体状况。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开始接触太极。那时,他有一位在崇德丝厂工作的朋友在学打太极拳,从这位朋友的口中,他得知了太极强身健体、养身祛病的功效。于是,他就跟着这位朋友练了起来,没想到从此就与太极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上班前,沈志云总要抽出半个小时学上一招半式。一有空,他就会来到中山公园,凭着记忆反复揣摩、操练,仅用了3个月时间,一套88式太极拳就已能从沈志云的肢体动作中流畅地表现出来,进步之快实属难得。“掌握太极拳的‘形’容易,而要习得其‘意’却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沈志云深谙其中之道,练得非常刻苦。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沈志云只能通过查阅有限的书籍了解太极的起源、流派、动作解析等。这为他今后的教学推广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随着工作岗位的调动,沈志云迎来了另一个重要机遇——带着他的太极走出去。“调到单位设备科后,有了很多出差的机会。每到一地,我就带着自己的拳法、剑术与当地百姓互相切磋、交流。”老人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在湖北某公园打的一套杨氏太极剑,受到当地太极爱好者的一致好评。看到全国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太极爱好者,沈志云的心中燃起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到家乡,把太极普及开来。

 
  1986年,沈志云创办了“桐乡化肥厂太极爱好者协会”,初期成员就有七八十人。沈志云从基本的24式太极拳开始教起。几年以后,这项打太极活动被推广到各镇(街道),学员队伍逐渐庞大起来。


  1990年,沈志云参加了浙江省24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学习。“来自全省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有武艺的切磋,也有理论的交流。那次学习给了我相当大的启发。通过交流我知道太极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武术在国内外正快速地传播和发展着。专业人士的指点犹如醍醐灌顶,为我的教学和推广之路点亮了明灯。”

 
  有了电脑以后,沈志云从网络上观看各地爱好者的太极套路,了解太极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修正细节,精益求精。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太极有一种误解,以为打太极是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与年轻人无关。实际上,太极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对年龄、体质甚至性别都没有限制。我在这几十年的教学中也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偏见。”沈志云说。


  在抽调到杭州工作的几年中,沈志云分别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商学院等高校当过太极拳老师。太极拳得以在杭州的大学生中流行起来。


  2004年,沈志云被崇德小学校党委聘为太极拳老师,每周给学生们上四节课。针对这些小孩子,沈志云摸索出了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在三、四、五年级学生中主教16式太极拳,在六年级学生中主教24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如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入门。


  几十年的教学换来了如今的桃李芬芳。在桐乡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太极拳比赛项目中,他带领的崇福代表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新安江举行的首届社会团体太极拳锦标赛中,沈志云训练的团队获得了7金7银1铜的好成绩。


  沈志云的妻子后来也加入到他的教学队伍中,辅助他教学。“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把这一生的积累传下去,不断发展壮大太极队伍,这是我今生最大的理想和乐趣。”几十年来,沈志云都是免费教学,从未以此谋取过经济利益,也许这就是习武之人“武德”之境界吧。


  江菊萍:把排舞“引”进石门


  2010年开始,石门镇体艺中心广场上许多人跳起了一种新式的舞蹈——排舞。和着轻快的乐曲,男女老少舞动身姿,不时摆摆手、转转圈,跳得兴致高昂。领舞者叫江菊萍。


  江菊萍祖籍江苏南通,20年前因工作调动来到石门,并从此扎下了根。脸色红润、笑声爽朗是记者见到江菊萍的第一印象。她用地道的石门方言与记者交谈着。她说,自己曾经是一个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不断,而且经常伴有高烧,身体最虚的时候,血色素不到10g/L。当时只要稍做点体力活,就会感到头晕目眩。”后来经过治疗和调理,她的身体才有所恢复,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她意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对于跳舞,江菊萍一直有着很浓的兴趣。“从小我就爱好文艺,一有唱歌、跳舞的比赛我就去参加,成绩也不错。只是上班以后时间有限,跳舞的机会少了,但对它的热情从来没有减少。”


  前几年,石门镇上流行跳交谊舞,江菊萍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也许是底子好,她的舞姿总是受到周围人的称赞,渐渐地大家都愿意跟她学习跳舞。


  一次,江菊萍在桐乡市区的菊花广场上看到很多人在跳一种她没有见过的舞蹈,这引起了她的兴趣。“当时这种舞在石门镇没有见到过,感觉动作很新奇。许多人整齐地站成几排,跟着节奏舞动手脚,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全身都能锻炼到,非常适合大众。”从跳舞者的口中,她知道了这舞的名字叫排舞,这种舞在桐乡也是近一两年才流行起来的。


  回到石门后,江菊萍脑子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把排舞“引”进石门。几天后,她决定走出第一步——自己先学跳排舞。“那时,我说服了丈夫,常常晚上简单吃过饭后就让他开车送我到桐乡跳排舞的广场,我就在那里跟着学,常常要练到8时多才回家。”每次回家后,江菊萍还会花大量时间反复练习,一套动作学完后,她就开始教身边的朋友跳。


  “起初,石门镇上学跳排舞的只有七八个人,由于没有配乐,别人看着我们生疏的动作也就没有要学的冲动。”万事开头难,江菊萍没有放弃。“后来,我从丈夫的电脑上看到,网上有很多排舞的视频,于是我就用手机将视频录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手机来揣摩动作。”那时的江菊萍,对排舞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渐渐地,江菊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她又买了不少CD片给舞蹈配乐。“有了伴奏,大家练舞的兴致提高了不少,学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年夏天多的时候有200多人一起跳,年龄大的有60多岁,小的只有10来岁。现有的设备都快满足不了啦。”江菊萍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对硬件设施的担忧,江菊萍在教舞过程中还碰到过一个难题。“年轻人比较喜欢热情奔放、激情洋溢的舞蹈,而中老年人则喜欢舒缓、柔情的舞蹈。开始时我觉得很矛盾,后来就把几种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舞蹈轮流着教,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既然是健身运动,当然要全民开展;既然学了排舞,当然要学全学精。”江菊萍要求“学生”把每个动作和细节都要做标准做美观。


  如今,许多之前跟着江菊萍学跳舞的人也当起了“老师”,在石门镇的大小广场上教跳排舞,石门镇呈现出全民健身的热潮。

 

表演无极健身球


  张惟楣:健身球舞出健康来


  家住桐乡教师新村的张惟楣,常把“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挂在嘴边,也许正因为经常运动,所以尽管她已经82岁高龄了,但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年轻很多,声音也依旧很清脆。她是社区健身队的教练,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张老师”。


  住在教师新村的人大多知道“张老师”是个运动达人,不少居民说起她都竖起大拇指。他们告诉记者,张老师不仅自己喜欢锻炼,而且还很热心地教附近居民一起练无极健身球。


  其实,无论是太极拳、太极扇,还是无极健身球,张惟楣都练得有板有眼,但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还是无极健身球。“太极拳、太极扇的招式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无极健身球的自由性更加适合老年人锻炼。”张惟楣说完,就拿出无极健身球示范给记者看,这种由手柄、弹性绳、球体三部分组成的健身球立刻在她的手里“飞”了起来。


  张惟楣告诉记者,她是从2000年开始练习无极健身球的,当时只觉得这种健身球舞起来十分好看,而且还有健身功效,于是什么都想试试的她就买了一张碟片自学了第四套无极健身球。


  “这是一种将健身球的功效与健身操、健身舞相结合的运动,在球拍打人体各穴位的同时选用了部分体操、舞蹈动作,配以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来进行身体各部位特别是背部穴位的锻炼,不仅适合我们老人,其实对经常坐办公室的年轻人来说也很实用。”


  退休30年多来,张惟楣坚持每天进行一两个小时的锻炼,而且只要有人想跟她学无极健身球,她都会无偿传授。张惟楣说,现在小区里基本上每天都有人跟她一起舞健身球、或跳健身操、或打太极拳。


  坚持锻炼带来了身体健康。张惟楣笑着说:“多动动总比不动好,现在我的精神头还是很足的,除了膝盖偶尔会不舒服,我不太生病。”她要把自己在锻炼中得到的好处传授给别人,让周围的人也健康长寿。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吴卓尔 见习记者 邹潇潇 周 玥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好戏送村民
    好戏送村民
    桐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
    桐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
    第一次全体会议
    第一次全体会议
    选举结果宣布
    选举结果宣布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