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桐乡校园文化百花争艳


桐乡六中振东校区学生制作小制作



羔羊中心小学展出的农具



留良小学瓦片制作比赛



濮院小学的学生在“红领巾开心农场”上种菜、野炊、玩耍



运河文化展示一角

 

  我市自2006年开始全面启动“特色学校”争创活动以来,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许多学校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推进“风雅文化”的办学历程中,“书意北港”、“漫画凤鸣”、“诗文振东”、“影像城北”逐步成为集团特色发展的四张名片。洲泉中学的“科技创新”、南日初中的“自主学习”、屠甸镇小的“剪纸艺术”、羔羊小学的“运河文化”、民合小学的“硬笔书法”等都打上了各自的烙印,成为市内外知名的学校特色——

 

  “名人文化滋养着我们”

 

  茅盾实验小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丰子恺漫画学校)、留良中心小学……近日,记者相继走访了这些以桐乡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留良中心小学建立了《以乡贤感召为载体的品质教育研究》课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以《挖掘子恺独特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为课题、茅盾中学开展了《“茅盾与文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这些学校纷纷围绕名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名校,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0年11月,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前身——市第二实验小学被命名为全国惟一的丰子恺漫画学校,它也是我市首批浙江省特色学校之一。如今,10多年时间过去了,在学习丰子恺上,该校做了许多工作。学校开设了有关丰子恺的三个校本课程,它们是渗透在美术课上的《丰子恺漫画》、渗透在语文课上的《丰子恺文学》和渗透在综合实践课上的《童心丰子恺》。并且,每月的第三周为“子恺阅读周”。学生们在每天的晨读时读校本课程,并在班会课上进行读书交流。该校还在学生的阅读考级中增加了《丰子恺文学》校本教材的内容……


  12月初,记者两次来到丰子恺漫画学校,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学生的那颗童心。校园内有座“童心小山”,现在俨然成为了学生们游戏的好地方。“呱呱啄蛀虫!耶!我赢了!”瞧,学生们正在“小山”上玩丰子恺爷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603班的朱则曈笑着说:“上学、放学、课外活动,只要有时间,我们几个同学就会约上一块儿去‘小山’上玩玩乐乐。通常会玩‘大老爷乡下人洋鬼子’、‘五官答非所问’这些丰子恺爷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凤鸣小学校长王耀丽告诉记者,让学生学习并继承丰子恺的思想,其本质是激发学生的童心,让学生显出童趣、童美。同时,该校还开展“寻找童美”的活动,让学生寻找对方的优点,并记录下来。为探索丰子恺的思想,平时,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戏剧表演等活动。


  12月6日,记者来到了留良中心小学。走进学校,只见校园的花坛边、楼梯上都放着学生们制作的瓦片画。“这是‘向乡贤汇报节’中的一项活动,我也参加了。”看到记者在欣赏作品,602班班长叶鑫淼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学校一学年会进行两次活动,分别为“博学多才展示节”和“向乡贤汇报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两项活动。


  “我校从2002年起就开始研究吕留良了。现在学校已有了校本教材《乡贤吕留良》,让学生学习。”该校校长冯雪良说,学校的两个大型活动也都与吕留良有关。一是因吕留良博学多才,所以学校确定了“博学多才展示节”;二是确定与吕留良出生月份相近的12月份为“向乡贤汇报节”。

 

  “运河抚育我们成长”


  大运河促进了我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也进一步滋养了我市悠久的文化。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传承发展的桐乡教育,让学生们从文化沃土中获得了丰厚的浸润和滋养。


  乌镇植材小学、石门镇中心小学、羔羊中心小学、虎啸中心小学等校不约而同地将“运河文化”的挖掘、开发和传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石门湾是我家》、《文化育人》、《走进乌镇文化》、《美丽的运河湾》、《船行运河》、《蚕乡风韵》、《漫画与作文》等一大批具有不同特色的校本教材,把桐乡的名人文化、古镇文化、蚕桑文化和杭白菊文化等一一收入“囊”中。


  12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羔羊中心小学。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渗透。“我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常常会玩挑花线板、游戏棒的游戏。今天天气不太好,平时我们还会玩踩高跷。高跷还是我们自己做的,用竹子绑一下就行,很简单。”603班的陈萍开心地对记者说,她很喜欢挑花线板,每次都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挑花线板比赛。而在学校走廊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幅幅由学生绘制的与运河相关的素描、水墨画等作品,内容有养蚕的、有割稻的、有踩高跷游戏的……记者来到美术教室,只见里面展出了许多以前生活在运河边的百姓使用过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如风车、蓑衣、斗笠等。这些都是该校师生从自己家中带来的。


  该校校长沈惠锋对记者说:“学生们生长在运河边,受到运河文化的熏陶很幸福。从2002年起,学校就开始研究运河文化,如今已有校本教材《可爱的运河湾》。校本教材中的知识融入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中。在音乐课上,学生们学唱蚕歌;在美术课上,学生们欣赏民族之美;在体育课上,学生们玩捉七等游戏。”

 

  “社团丰富我们生活”


  如今,我市许多学校还积极推进学生社团建设。文学社、书画社、舞蹈队、摄播组、小记者团、少年邮局、小课题研究社等社团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如启新学校的“才艺三十分”、求是中学的“欢乐求是夜”、现代实验学校的“现代大舞台”都已成为我市知名的特色校园活动。


  振兴西路小学是一所省级艺术特色舞蹈学校。该校的少儿舞蹈队目前已小有名气。他们精心排练的《菊乡童韵》和《爸爸的军帽》两个节目分别于去年和今年登上了央视舞台,并荣获了全国校园文艺汇演金奖。


  教师刘思雁是2004年来到振兴西路小学的,她一手创建了这支少儿舞蹈队。她对舞蹈非常“痴迷”,无论什么时候,一旦想到好的舞蹈动作,她就会认真地记录下来,她教的每支舞蹈都是她自己创作的。她说,每创作一件作品就像生一个宝宝,因此,她对自己的每件作品要求都非常苛刻。


  刘思雁教舞蹈有她自己的一套方法,她称之为“情感教育”。“我常常和学生说,我们这支舞蹈队就是一家人。教他们舞蹈动作时,我会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编排,这个动作表达了什么情感。只有让他们自己先感动了,才能通过舞蹈表演去感染观众。”刘思雁说,这种教学方法也让她收获了许多感动。


  平时,学生们会叫她“妈妈”。舞蹈队队员沈祺说:“指导大家跳舞时,她是位严师;安排大家生活时,她又像我们的妈妈。”


  屠甸镇小从起初的开设剪纸兴趣班,如今已发展到全校开设剪纸课。503班的岳榆晴参加剪纸兴趣班已有1年多时间。她说:“剪纸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而且,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走进屠甸镇小,记者看到剪纸作品装饰了学校的走廊、楼道和教室,整所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剪纸文化氛围。美术教师虞林燕是剪纸兴趣班的指导老师。他告诉记者,学校决定教学生学剪纸是在2007年,为此他专门拜访了省剪纸协会副秘书长龚德康,并带回了20套剪纸专业工具。


  “2008年,剪纸艺术在全校推广。当年,有两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书画篆刻大赛中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剪纸作品集《纸语书香》也已编辑成册。2009年,学校又在中高段年级中开设了剪纸课,每星期一节课。如今,学校在开展嘉兴市级规划课题,想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剪纸教育工作。”校长章洪海告诉记者,接下来,该校将专门设置一个剪纸展室,把好的作品放进剪纸展室中收藏起来,并给作者颁发收藏证书。


  “实践基地开拓我们眼界”


  我市还有一些学校自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全市创建了近20个各类实践基地,已开发5大类10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石门镇中心小学挖掘本镇乡土资源,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学生们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体验教育活动——“红领巾走进丰同裕”,让学生们了解、体验民间工艺奇葩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编写蓝印花布故事,争做“小小设计师”。


  该校还建立了一支为游客服务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丰子恺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团。至今,这支队伍已为游客讲解了3万余人次,坚持了近10年。602班的嵇云雁是一名“红领巾讲解员”,她熟练地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向记者讲解了墙上挂着的丰子恺漫画。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农村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闲置土地,通过整理将其开辟成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将种植、饲养、野炊、泥塑等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相结合,将技能实践、劳动实践和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濮院小学利用学校后面的12亩地开设了“红领巾开心农场”,分秋实园、桃李园等七个区域。12月1日,记者来到该校时,全校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正在“农场”里劳作着、游戏着……


  记者在走访这些学校时的最大感受是:每所学校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色,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积极探索本土育人的新理念、新方法,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兴趣,发展个性。毋庸置疑,我市教育“万人一书”、“百校一面”的状况已被打破。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摄 记者 周 芸 见习记者 羊宇杰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秋冬会战” 平安过冬
    “秋冬会战” 平安过冬
    好书送下乡
    好书送下乡
    给渔船“体检”
    给渔船“体检”
    太阳好 晒被忙
    太阳好 晒被忙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