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国内国际 >强县新闻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海宁:从“文化下乡”到“文化进城”

       日前,海宁市马桥街道先锋村居民肖计根个人出资在自家门前搭起舞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文艺演出。登台表演的除了肖计根一家,还有左邻右舍的文艺爱好者。演出当晚,吸引了5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肖计根对文化的底气和自信,缘于海宁市连续8年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系列活动。 

       8年来,海宁市每年都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并确定一个主题,引领着广大农村居民从对文化的认知,到对文化的自觉、自强、自信,使文化根植于农村居民的内心深处,开创了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如今的海宁农村,文化不仅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走出村庄迈向城市,实现了从“文化下乡”到“文化进城”的历史性转变。海宁农村文化建设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从自省到自觉 

       筑牢文化之基 

       2004年2月15日,海宁市黄湾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深深刺痛了海宁人的神经。建阵地,拉队伍,抓培训,搭舞台,“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才能不断引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深刻反省的同时,带来的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海宁市以全国少有的举措,连续多年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并根据实际每年设计一个主题。比如,2004年确定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年后,目标指向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求各村立足自身经济实力建设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到2005年底,该市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各村全覆盖。 

       光有阵地没有文艺队伍,一切都是摆设。要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就必须要有懂文化的人来引领。2006年,海宁市把规范化管理作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当年为农村文化管理年,在村级文化阵地引入专管员制度。按照文化中心配备两名、文化活动室配备一名的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级文化阵地一类、二类专职管理员。专管员的首要条件就是热爱文化,有一定的文艺特长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年龄要求上,一类专职管理员必须在45岁以下。 

       到2008年,海宁市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制度全面铺开,这一做法受到中央和省宣传、文化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该市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已发展到346名,其中一类管理员178名、二类管理员168名。有43名一类管理员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10名已进入村班子。专管员制度的实施,使文化管理人才的平均年龄从原来的63岁降到40岁,一类管理员平均年龄达到了27岁;文化程度大幅提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50%。 

       从调研到试点,到全面推广,再到逐步完善,从相对单一的棋牌室发展到融居民各种文化需求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海宁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始终走在嘉兴市前列。目前,海宁全市182个行政村(社区)村村都有文化阵地,文化阵地面积平均达528.5平方米。 

       从自觉到自强 

       探寻文化之根
 

       阵地建设为海宁市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平台,专管员制度的实施使海宁农村文化有了引路人。真正唤醒农民的文化意识,使农民从对文化的认知,到对文化的自觉,再到文化的自强,海宁农村文化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海宁市将当年确定为农村文化阵地活动年,各种文化活动热闹开场。但文化干部在调研中发现,设定的文化活动室不少成了棋牌室,风风火火的“文化下乡”活动有些“水土不服”。要真正实现农村文化的繁荣,就必须探寻农民喜爱的文化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的活动内容。 

       2007年,海宁市确定了农村文化繁荣年的主题活动,从来源于农民生活的文化艺术入手,积极培育集镇文化、村落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将文化活动重心下移,广泛开展村际、镇际、片际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支持引导各镇(街道)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如举办元宵硖石灯会、长安运河文化节、许村元帅庙会、斜桥民俗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形成品牌。动员鼓励“市级农村文化示范户”,特别是“省级文化示范户”,带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特色文艺团队、特色文化示范户,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根植于乡土、来源于生活的各种文化形式逐步受到农民的喜爱,各种文化队伍在海宁农村蓬勃兴起。 

       目前,海宁全市23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组建起以普通农民为主体的村级文体队伍600多支,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率越来越高,参与面越来越广。文化交流常态化,形成了村村有队伍、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文化氛围。乡土作品精品化,创作出了一批饱含本土民俗文艺作品,如袁花镇《思情山歌》、黄湾镇《拷花头巾·水乡女》、马桥街道《车水号子》等先后在浙江省文艺展演、竞赛中获得荣誉。 

       从自强到自信 

       凝聚文化之气
 

       对音乐,肖计根有着莫大的兴趣。但几年前的肖计根只是呆在家里拉拉二胡唱唱小曲,走出门去表演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肖计根坦言:“以前没那个氛围,出门表演当然不大好意思。现在全村人都爱上了文艺,打腰鼓、扭秧歌、唱戏曲、打门球、跳排舞的业余队伍有十多支,原来对文艺没兴趣的、文艺水平有限的,都忍不住参与了进来,我当然也就有了勇气和信心。” 

       提起村里的文化工作,村党委委员占九妹感叹地说,农村并不缺少文化的基因,只是缺少文化的氛围。2006年前后,开始农村文化建设时,很多人都像肖计根那样不好意思,通过多年的组织发动培训,大家的文艺工作水平都普遍提高了,加上整个大的文化氛围,他们对自身的能力也更加自信了。占九妹自豪地说,如今的先锋村只要一声招呼马上就可以拉出一支队伍包场演出,而且质量一流。今年9月,他们应邀赴嘉善县大舜村友情演出,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喜人场面。 

       提起6年多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变化,海宁市分管文化工作的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建林感受颇深。据介绍,在农村文化有了一定基础之后,2009年海宁市开始组织各镇(街道)赴市区展演,连续几年,报名的热情都出乎意料。2010年,海宁市里安排12场展演,但马桥街道两个村都要争着进城表演。无奈之下,最后只得增加场次。今年的文化进城展演更是红火。 

       从文化自强到文化自信,从“文化下乡”到“文化进城”,海宁市逐渐培植起农村文化繁荣的基因,而这种文化基因凝聚的是一种令人鼓舞的文化之气。对这种文化的气场,袁花镇长啸村党支部书记许国初颇为感慨。2006年他任支部书记时,村里工作推进难度比较大。自从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以后,村里文化队伍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原来村里摆不平的事,让文艺爱好者出面做群众工作,结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余延青 通讯员 张 峻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
    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
    免费技能培训 助推青年就业
    免费技能培训 助推青年就业
    省内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投运
    省内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投运
    穿上军装 踏上征程
    穿上军装 踏上征程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