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教育天地 >校园新闻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菊乡风]七月 桐高学子在德国

 

中德学生在农场举行烧烤派对

 

 

中德学生切磋球艺

 

 

中德学生一起游戏

 

 

桐高学生体验德国学生音乐课

 

 

中德学生合影

 

 

德国因·洛坎普文理中学的小型交响乐团

 

  这个暑假,对于桐高26名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在德国经历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这个7月,他们的记忆留在了德国。

  
  马尔市是德国鲁尔区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美丽小城,因·洛坎普文理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桐乡高级中学和因·洛坎普文理中学是友好学校。去年10月,26名德国学生来到桐乡,和桐高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结下了深情厚谊。时隔大半年后,26名桐高学生前往马尔市开展回访活动。在那片陌生而又美丽的土地上,中德学生再次见面,7天里共同生活和学习,体会中西文化的碰撞,感受书本外的世界,享受与世界牵手的快乐。

 

  品尝德国饮食

 

  7月4日,这些从小备受呵护的90后乘上飞机,飞往德国。父母最放心不下的自然是吃。


  “德国人吃什么?世界第一面食消费大国啊,咱中国人的肠胃能承受得起吗?”朱越的妈妈不无担心,她在女儿的包里塞满了泡面、榨菜,但都被女儿拿了出来。“到新的环境就是要体验他们的生活饮食方式,这叫入乡随俗。”朱越给妈妈上起了课。果然,适应性极佳的她很快融入到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面包夹黄油、带血丝的牛排、沙拉……样样吃得有滋有味。


  不过,另一个女孩章佳缘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她所结对的德国家庭饮食相当单一,面包始终是餐桌上的主角。早餐牛角面包、晚餐黑麦面包,连续7天没见到一片肉。“那时可真想念家里的红烧肉啊。”章佳缘笑着说,没到德国之前,还以为德国人天天吃牛排、羊排呢。


  后来,学生们了解到,每个德国家庭不同的饮食习惯与他们的信仰有关。鲁尔区原本是个矿区,早期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少是土耳其人,所以小城居民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随处可见的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德国家庭还会在就餐前祷告,同住的中国学生就会跟着一起做,这是表示对他们德国人文化信仰的尊重。


  “德国人对于吃显然没有中国人那么讲究。”朱越说,有一天她和结对的德国学生游泳回来已是晚上7时多,肚子饿得咕咕叫,等着吃晚饭,没想到这家人却跳开晚餐直接进入下一环节——一起看电视,爆米花等零食成了当晚全家人的晚餐。“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可不要以为德国家庭怠慢了咱中国学生。事实上,每个德国家庭都非常热情,担心中国孩子吃不惯西餐,会带他们去当地的中餐馆就餐或照菜谱烧些中国特色菜。


  德国中餐馆以自助餐为主,意大利粉、牛排和饭为主食,不是很地道。“吃的不是味道,吃的是心意。”一名男生在吃了德国妈妈用橄榄油、胡萝卜和黄瓜炒出的“中国菜”后说。


  “德国人认为,生活的意义不是吃吃喝喝,而在于内心的丰富。”朱越说。

 

  朋克头、化妆、恋爱……


  在中国校园内,抽烟、留红头发、化浓妆、穿吊带衫是明令禁止的,但在德国校园里,IT’S OK。


  因·洛坎普文理中学有2000多名学生,年级跨度很大,集中了6岁至17岁的孩子。学校虽然不是很大,但风景如画,植被成荫。每天早上8时,桐高学生就会随德国学生到校上课。

 
  “虽然来之前也了解了一些国外中学的情况,但其开放程度还是超越了我的想像。”高二学生成锴威告诉记者,一进学校他就看到有男生留着红色高耸的朋克头,耳朵上打着几个耳钉。学生也不穿整齐划一的校服,而是以穿着舒适的T恤为主。学校门口的一块石碑前,有的男生在抽烟。不过,过了石碑进入校园,吸烟是被禁止的。校园里牵手的情侣随处可见,有的还会在教室里深情接吻。“刚开始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中国学生确实感到很尴尬,不过后来就习以为常了。”成锴威说,自己能包容不同文化,所以对于国外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很理解。


  德国女生涂着口红,穿着时尚性感的服装。朱越说,她每天早上7时多醒来时,德国同伴早已化好了妆。“其实我挺想看看她的化妆品、饰品和服装,不过出于礼貌我不能这样要求。”朱越曾和德国同伴聊过这方面的内容,据说一般德国女生在十五六岁就会尝试化妆,父母也会鼓励孩子注重自身形象。


  校园里有些特别的建筑。一些石凳上整整齐齐地刻着一排排名字,甚至操场上飘扬的旗帜上也印有名字。德国学生告诉桐高学生,这是毕业生留下的,表示身为这个学校学生的一种骄傲,这也是对学弟学妹的一种勉励,但学生们绝不会在教室的桌椅上乱刻乱画。


  种种迹象无不体现着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包容。同行的桐高教师丰关堂有感而发:“中国学生是靠管出来的,而国外学生是靠自觉的。虽然他们谈恋爱、吸烟,但能把握好度,这是德国教育成功的一面。”


  的确,在德国,尊重他人和尊重自我是一种国民习惯。男生李扬碰到一件感触挺深的事。那天,李扬在同伴家中看到一台掌上游戏机,就问同伴能否借他玩一会儿,但平时慷慨的同伴拒绝了,理由是这台掌上游戏机是他哥哥的,他不能替哥哥做主。“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说拿去玩吧,因为在我们眼里,家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李扬感慨,德国人的严谨也是从此而来的吧。

 

  高一学的是一次方程式

 

  在整个德国之旅中,最让桐高学生羡慕的,是德国学生的课业太轻松了,没有回家作业、没有升学压力。


  德国高中生除了数学、德文等一些必修课程外,不少是选修课程。所以,学生是流动的,一般上午三四节课,下午一两节课甚至有时没有课。课堂里课桌的摆设也与中国传统教室大相径庭——讲台是摆在教室中间的,学生课桌则围在讲台周围。上课时近乎散漫的教学氛围让桐高学生大感意外。


  德文相当于中国的语文,不过课堂上老师不讲语法,不分析文章,而是让学生自由交流。于是,课堂瞬间一片叽叽喳喳声。在德国老师眼里,掌握必要的交际能力是人生的重要课程。


  中国学生最“深恶痛绝”的拖课,在德国课堂上是绝不允许的。不然,学生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抗议”。章言就经历了这样一次“抗议”活动。她跟随同伴Lisa去上课,下课铃响后,老师还想再交代几句,但几乎所有学生站了起来,或相互扔球,或有节奏地拍打桌子,老师也只能摊了摊手,笑着离开教室。“我都吓住了,后来Lisa告诉我,下课了就是学生自己的时间,谁也不能打扰他们。”


  高泽安则跟随同伴Moritzt听了一堂物理课和一堂哲学课,德国教学崇尚的研究性教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物理课讲开普勒定律,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要求共同推理出该定律。”高泽安说,放在中国,老师可能用5分钟就讲完了。德国老师注重的是推理的过程,而中国老师则注重推理的结果和运用。至于孰优孰劣,高泽安觉得更有千秋,国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得好,而中国学生学得深。


  有的桐高学生在听了同龄学生的数学课后更是惊诧不已。因为整堂课学生都在解一道一次方程式,而这种题中国小学生都会解了。在课余交流中,桐高学生出了一题他们认为最基础的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德国学生看了题目后直摇头。


  德国学校的考试制度也相对宽松。一门课一学期就一两次考试,有的考试可能就是写一篇文章或者做一个课题。考得不好的学生也不用担心可怕的数字会被公布于众。因为老师会把每个学生叫到教室外,告知其成绩,并鼓励其努力。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在中国学生看来有些“鸡肋”的课程,德国学生则学得很投入。学校有最先进完备的体育场所,有专门的交响乐团,几乎每个学生会一门乐器。


  对比如此轻松的校园生活,桐高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有点透不过气来。他们告诉记者,在桐高,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是在做作业,平均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而他们在德国的7天,几乎没有看到过德国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情况。


  有的桐高学生于是便向同行的桐高副校长庄志琳“抱怨”平时学业繁重。庄志琳开玩笑道,如果你们在毕业时能拿到4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你们也会和他们一样轻松的。“所以说国情不同,决定了其教育不同,不能片面说哪个国家的教育好,哪个国家的教育不好。”庄志琳说,德国现有的教育、社保机制完善,什么样的人才读什么样的大学,就是不读大学也有相应的社保机制保障其生活无忧,但这在中国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


  李扬的父亲一直希望儿子有机会去国外深造,但李扬不以为然。这次让儿子去德国,父亲有着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希望能让儿子转变观念,接受西方的教育模式。不过儿子回来后抛给父亲一句话:“如果让我去德国生活,我很愿意。但让我去国外学习,我不接受,我还是习惯接受中国的教育。”

 

  童话般的惬意生活

 

  马尔市位于德国北部,虽然现在正是夏季,但最高气温在26摄氏度至28摄氏度之间。由于纬度高,到了晚上11时天也没有全黑。虽说原来是个矿区,但近几年通过转型,城市环境相当好,每天有蓝天白云。一名桐高学生说,阳光照在身上仿佛透明一般,空气清新得如同生活在森林里。


  居民生活富足,几乎每家都有小别墅,住宅周围被大量的植被包围着,人们犹如生活在《格林童话》世界里。


  一般德国学生的学习到下午三四时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尽情玩乐的时间,打保龄球、踢球、骑马、烧烤、逛街……很少有学生宅在家里上网,通常会玩到晚上十一二时回家,但父母不会过多干预。相反,那些没有男女朋友的学生家长,还会鼓励自家孩子多出去结交男女朋友,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章言结对的德国家庭是人员最多的,集合了3代8口人,还养着2只鸟、2只猫。树林里一只野猫也经常跑到家里来讨食吃。“友好、善良、热爱生活,这是德国人给我的最深感觉。”章言说。


  德国人的善解人意感动着成锴威。在一次逛商场时,成锴威看中了一件小礼品想买,德国父母告诉他这里的东西很贵,不要买。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他离开德国时,这对德国夫妻把这件小礼品送给了他。


  在德国同伴的带领下,很多桐高学生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骑马、第一次打保龄球、第一次在农场烧烤……


  章言的同伴Lisa从小就酷爱骑马,很多业余时间花在骑马上。在Lisa的鼓励下,章言戴上骑士帽,穿着长靴,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后来,章言和Lisa母亲在树下聊天时,看着Lisa在马场上飞快驰骋,Lisa母亲有些遗憾地说:“Lisa太爱骑马了,如果她能把时间多放点到学习上可能会更好。不过我们尊重她的选择,只要她喜欢。”章言被德国父母的豁达感动了。


  平时酷爱玩兵乓球的高泽安给其所在的德国家庭带去了很多欢乐。因为德国同伴和他的妈妈都很喜欢乒乓球。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相互切磋球艺,还专门找来了市队球员跟高泽安比赛。“在玩乐中,我感觉自己就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


  有个德国学生的父母拥有一大片农场。离别前,所有结对的中德学生都被邀请前去参加烧烤派对。“那样的场面我只有在电视上见过,广袤的绿色农场,几张露天木桌子,大家围在一起吃着烧烤,唱着歌,感觉就是温馨的一家人。”高泽安说,虽然大家的生活习惯、风俗各不相同,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把大家的心拉近了,在德国生活的那段日子永远难忘。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大锅羊肉 香飘古镇
    大锅羊肉 香飘古镇
    法律咨询服务上街
    法律咨询服务上街
    乌镇湖羊美食节
    乌镇湖羊美食节
    妈妈的拥抱
    妈妈的拥抱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