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菊乡风]追寻崇德城旧址与横街遗迹

 

   明代崇德县城图(据明万历《崇德县志》)  沈惠金 供图

 

  编者按:


  崇福,建镇历史长达1100余年,在历经千余年时光的涤荡之后,如今,我们依旧可以从繁华中找寻到昔日这个江南重镇的影子。


  据史料记载,崇德设县始于公元938年,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历史古城之一,古代文化遗存丰富。前不久,崇德城旧址(包括古城墙遗迹、护城河遗迹、司马高桥)及横街正式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本期“菊乡风”特刊登《追寻崇德城旧址与横街遗迹》一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古城的遗韵—— 


  反复修缮残存的古城墙


  崇德建县虽早,但建城较迟,从元末时才开始筑城墙。据清光绪《石门县志》记载,崇德县本来没有城墙,1368年因张士诚之乱才开始筑城墙。“周五里三十步,置陆门四,水门三。凿市地为池,阔七丈,深三丈二尺,其里步视城有加。”时过18年,海盐有倭寇进犯,当时的海防长官因急于防守,便下令拆除崇德城墙,自此,崇德城墙上的砖石全部被搬运到乍浦筑城以防倭寇,崇德古城墙几乎被拆除殆尽。


  据崇福镇镇志办主任徐建人介绍,到1556年,浙江巡抚下令筑城防倭,县令蔡本端和邑人吕希周受命重新修筑城墙,吕希周亲撰《筑城记》碣石立于城门口。之后明清几百年间,因相继对城墙加以改进修缮,或疏浚城池,或增减水旱城门,城墙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直到抗战前夕。


  抗战期间,南门城墙被日军毁坏。胜利后,尚有大部分城墙。到1957年时,因雨季泥土松落,恐发生意外,便申请拆去城西、城北两城门。1958年至1959年“大跃进”期间,因兴修水利,解放门及所有城墙砖石被拆运至农村修筑机埠水渠,城墙遂废。


  在当地居民的引领下,记者有幸见到了小南门附近现存的古城墙遗迹,然而只有一丁点而已,加之其他杂物的堆放,只能依稀看到砖石修砌的残痕,此外,并无太多感受。据了解,对于崇德古城墙,其他也仅在西门竹行桥附近等地尚可以看到一点破损的遗存。


  “记得小时候,崇德古城墙基本上还存在,星期天我曾经多次沿着城墙散步游玩。在北门城墙上面,有人种植了毛豆、青菜等蔬菜。”市民范树立回忆说,“我就读崇德县中时,学校北面就在城墙脚下。每当课外活动时,我们经常到城墙上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当时,崇德南城门早已不存在,城墙也少了一大段,而在北门和西门的城门外,分别建有一座木制的吊桥。北门的那座吊桥,在1958年“大跃进”时改建成钢筋水泥桥,桥名也更改为“跃进桥”。


  曾经辉煌的护城河


  崇德依运河而建,它的发展和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中可以看出运河对周边城镇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是研究京杭运河早期历史的重要节点城镇。京杭大运河崇德段在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疏凿江南河时开挖,距今已有近1400多年历史,目前仍是货物运输的黄金水道。

 
  说起护城河,还有一段故事。1556年,1万余名倭寇乘崇德城墙未竣工之机,破城而入,大肆虏掠财物,残害百姓。倭寇退城之后,浙江巡抚命令崇德知县抓紧筑城防倭。当时在家乡的崇德邑绅右通政吕希周会同知县商量筑城之事。他极力主张运河改道,回环全镇绕城,四周以水为障,得到县令等一干决策者和其他乡绅的一致赞同。1556年年底,护城河修筑完工,江南运河自城北接入护城河,护城河水流绕城如带,既能通船只,又利于防卫,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崇德吕希周,直塘改作九弯兜”的传说。


  这一改,司马高桥在运河上的位置便突了出来,成为运河与沙渚塘的交通枢纽。从此,大运河到崇德境内便有了这样一条特别的人工曲线。“崇德沿城墙开挖的护城河,除了北门有一段被河泥淤塞外,其余的还基本畅通,河中常有船只来往,航行比较繁忙。”范树立说,但由于河道弯多,河床狭浅,常易淤塞,外加上下游水位悬殊,水流湍急,素有“船老大好当,崇德弯难过”之说。


  “当时这条河的作用可大了,是从苏州往杭州的必经之地。”69岁的当地居民郏惠英说:“我1962年下放到永秀,1963年生孩子时,因医疗条件问题,就叫家人叫了一艘船到永秀,把我接到崇福来。”


  “上世纪70年代,出于航运需求的考虑,桐乡县政府组织29个公社的人力疏浚拓宽南北市河,将崇福境内蜿蜒曲折的大运河河道重新截弯取直,原本曲折的航线被直线航道替代(这就是崇福镇镇志中记载的“三弯取直”工程)。”徐建人说,就这样,崇福境内恢复了明代改造之前的运河河道,明代的“三弯运河”又成了运河古道,但这一工程并未影响京杭大运河桐乡段的基本走向。


  如今,护城河没有了往日的繁华,而且有些地方已经被填平,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变得浑浊了。“以前河水很深,很清,几乎是清澈见底的,村民们都在这里淘米、洗菜、洗衣服,还有很多居民在这里担水吃,用明矾沉淀一下就可以了。”不少居民说。


 

饱经风霜的司马高桥

 

 

保存较为完好的司马高桥桥面


  保存完好的司马高桥


  自从有了运河,崇德也就多了一份灵气,而横在运河上的石拱桥,便成了两岸交通的纽带。原崇德县境内有运河大桥10多座,如今司马高桥是惟一的一座了。历经几个朝代的更迭后,司马高桥被保留了下来,自明代至今,司马高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了发生在运河边的许多故事。


  据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司马高桥旧名“南高桥”,明洪武年间建造,单孔石拱,桥顶望柱雕石狮两对。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光绪二年(1876)知县余丽元重建的。据《周礼》记载:周时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后用为兵部的别称。余丽元重建司马高桥(还重修了包角堰桥、青阳桥等运河大桥),请求动用库银,得到兵部的支持,这便是桥名的由来。


  据资料显示,司马高桥桥长19.4米,宽3米,净跨9.7米,拱矢5米左右,南北各28级石阶,两侧施石栏,桥顶望柱雕石狮两对。“三弯取直”工程启动后,大部分运河古桥成为了历史,司马高桥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桥很坚固,由于船只比较多,所以河岸两边的房子经常被船撞坏,但司马高桥一直屹立着。”81岁的老人汪志超对司马高桥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说,司马高桥一头连着崇福镇,一头连着镇东南无数的村庄,他自幼在桥下长大,如今,这座桥也成了当地两岸居民难以割舍的牵挂。


  然而,毕竟天长日久,司马高桥桥面北面已经出现了破损,青石板也被混凝土所覆盖,两边的护栏也因植物生根而变得松动,一如桥两边的楹联。司马高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副楹联,桥东联为“碧浪驾舆梁事隶夏官资共济,白栏依雉堞情深秋水溯伊人”。西侧上联为“司马锡嘉名谁继长卿高风标题有兆”,下联因时间流逝,已经被风化,几乎找不到一点痕迹。


  附近居民胡金宝说,司马高桥两边店铺林立,特别是南岸的店铺更多。南面有豆腐作坊,北面有卖盆、缸等店铺,比较热闹。居民张汉东说,以前赶集往往是步行,即使这样,只要能和大人一起赶个集也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最期盼逢年过节,父母高兴了,也会带上他,而最为兴奋的便是乘船到司马高桥一带。“那时乘船,大概一个人要两三角钱,一年能乘个一两次已算是很奢侈的了,要是到了街上父母还能买几粒糖、藕、南湖菱什么的吃吃,那是开心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的。”


  如今,因桥下的这条河已经失去了通航能力,司马高桥也只能孤零零地横跨在两岸,似乎在默默地怀念昔日的辉煌。 


  几近冷清的横街


  对于如今的崇福镇上的年轻人来说,横街的存在似乎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条老街只能勾起少数老人对过去时光的一种追忆,对逝去繁华的一份想像。如今的横街,显得萧条而冷清,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但在这依稀的旧痕里,仍然遮不住它曾经有过的繁华,毅然挺立于横街东面的一棵皂荚树似乎在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1861年,太平军攻占崇德,东半城夷为战场,横街也被毁去大半,后经几代居户修筑宅院成现今规模。现存的横街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以后重建的,是崇德县的主要街道。


  旧时,横街可算是一个商业中心,它以半爿弄为界,分东西两段,东出浒弄口,西至庙弄,全长约345米,平均宽3.5米。早在明清时期,横街已是闹市,商家鳞次栉比,招牌字号斑驳陆离,至今依稀可辨。时至今日,它依然较好地保存了明清格局与民国时期大量的老字号及店招、商业广告等历史信息,直接见证着运河沿岸商业的繁荣。

 

 

萧条而冷清的崇福横街


  据文学爱好者徐自谷介绍,横街北有县前河,南有宫前河,东有市河,加之陆路进出南大门的车马人均穿行过横街,亦成为购地造屋、临街开店的首选地。自唐宋起,境内商贸集市迅速发展。至元代时,附近各地货物漕粮均在此集散。元末明初,县城凿池筑城后,城内井字形街道纵横、河道四通八达,横街遂成商业中心。清末时,横街东中段已遍布丝绸布衣庄、皮货商行、茶馆酒楼、手工作坊和当铺钱庄,而横街在西寺弄以西多为居民住房。


  “我小时候,街上还很闹猛,青石板路,两边卖东西的很多,我住的这里以前是一家茶馆,隔壁有家包子铺。”92岁的夏楚江老人说,当时来这里买东西的人很多,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可谓摩肩接踵,非常热闹。

 
  横街不仅商业繁荣,更是崇邑望族集聚、名士乡贤生息之地,名人辈出,承载了崇福1000多年文化的精髓。经考证,横街的名宅包括明代布政使劳永嘉的故居,清初浙派诗人代表人物吴之振的守愚堂,清后期著名画家吴滔的故居,民国沪军都督陈英士学过生意的善长当,秋瑾挚友徐自华的故居,足球名将戴麟经的故居戴家楼,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科院院士程庆国的故居等。2003年,横街被列为桐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82岁的顾芳英老人在横街已经住了57年了,据她回忆,以前横街两边都是店铺,店铺都是木式排门,大概在30年前,印象中这些木门还在,后来因风吹雨淋很多木门烂了,就被住户改造,砌成墙,留单门了。因为这里的居住条件毕竟还是差的,所以住在这里的基本上是有一定年纪的人了。如果有老人过世,子女便把房子租给外来人员住,现在这里租出去的房屋居多。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记者 王 亚 通讯员 吴富江 摄/记者 王 亚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大锅羊肉 香飘古镇
    大锅羊肉 香飘古镇
    法律咨询服务上街
    法律咨询服务上街
    乌镇湖羊美食节
    乌镇湖羊美食节
    妈妈的拥抱
    妈妈的拥抱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