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凤栖梧桐乡 濮院千年

 

  这是由宋代一位驸马引出的古镇,也是个“日织万匹绸”的丝绸镇;今天,它是个日销羊毛衫500多吨的大镇。

  濮院位于嘉兴桐乡市的东部,紧挨着旅游名镇乌镇。不知是巧合,还是当地风俗,濮院和乌镇这两个紧挨一块的古镇,都以人姓为镇名,沉淀了千年。随着几位老人,我们开始千年濮院的品读之旅。

  濮驸马凤栖梧桐乡

  在濮院镇发展陈列室里,有个时间表,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濮院时间:1128”。

  濮院的历史,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那些年,金兵南侵北宋的王室贵族纷纷南迁,逃避国难。

  宋高宗南渡,著作郎濮凤以驸马都尉身份随驾。可巧着了,李墟这一带的人们就爱种梧桐树。夏日的夜晚,风吹着梧桐的大叶子哗啦啦地响着。

  濮驸马名“凤”,看着李墟这块满地都是梧桐树,便不再随宋高宗继续南下,带着公主,把家室安到了这里,“凤”栖梧桐乡。

  当年的李墟,没有任何繁荣的迹象。这里只不过就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有着一个小市场,俗称草市。秦朝始建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里又称“幽湖”、“梅泾”。

  钱伟国,濮院羊毛衫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一个打心眼里喜欢濮院历史文化的桐乡人,为我们讲述了濮院得名的故事。

  “濮院得名应该是在濮凤的六世孙濮斗南手里,从那时起,我们濮院的名字就没怎么改过。”钱伟国说,当年,濮斗南援助宋理宗登上皇位有功,被升任吏部侍郎,诏赐其府第为濮院。濮院镇因此得名。

  “凤”栖梧桐乡后,果然人丁兴旺。公主驸马的六个儿子都在南宋朝庭为官,显赫的家族,直接带动了濮院的市场需求。到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驸马的后世子孙濮鉴出资构屋开街,建钱庄、绸庄、丝行、当铺四大牙行,收积机产,“召民贸易”,“远方商贾旋至”,让他们没有羁泊之苦,故又名永乐市。尤其是濮院丝绸,家家户户纺机声,红极一时,日织万匹绸。

  崇文重商,千年繁华

  花园街就是老濮院当年车水马龙、丝绸行林立的那条老街。花园街1号,住的是张贵宗老人。老人今年81岁了,还是濮院的文保员。

  7月21日下午,我们见到他时,老人刚从桐乡开完一个文物保护会议回来。“濮院的文物古迹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你们看看我的图,就知道了。”看到我们,老张找出了他去年自己绘制的“濮院古迹图”。

  眼前的这幅图,是我们见过的最简朴的地图了。它只用绿、红两种圆珠笔绘制,略为标明水路走向,以及古桥、寺庙、阁等古迹。

  老张说,这张图是他花了几年功夫才画出来的,前后画了11次。为了寻找这些古迹,他走街串巷,从一条路一条街一座桥一座庙寻起,凭着记忆,标出了寺庙29座、石桥38座。其中现存的古石桥还有12座。
  “一个镇上有这么多的庙宇,就能看出当年濮院的繁华了。”老张说,在他小时候,濮院还开风气之先,创办了一所女校,有来自桐乡、嘉兴等地女学生几百人。

  濮院镇民历来好读书,文化发达。宋、元、明、清共有进士26人,举人86人。据民国16年《濮院志》载:“宋为人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外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上世纪20年代,濮院开始放映无声电影;到40年代,镇上有了专供演戏的剧场。

  离老张家几分钟的路程,就是翔云小学,这翔云小学就是以前的翔云书院。老张就是在那里上的学。“我小时候读书,根本不需要什么学费。我们的学校都是那时的富商赞助的。濮院历来有这样的传统。”老张介绍。

  士工农商,在我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等的。可在濮院,却是另一番情景。商人资助士人,士大夫仕途受阻或告老还乡时,又支持商贾。濮院最初的四大牙行,就是由仕途受阻的濮鉴创办的。他“构居开街,居民咸聚而依之,以贸迁成市,收购各机户所产丝绸,招来远近商贾”,这便奠定了濮院繁荣的基础。

  后来,这种集聚效应以几何式增长。人多客多,市场繁荣;市场越繁荣,更吸引人来客来。

  古镇的“衣”经济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

  而千年来,濮院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衣”经济。无论是当年的丝绸,还是现在的羊毛衫,濮院总在打点着人们的穿着。

  濮院地处杭嘉湖平原中心,古代有深邃的幽湖傍镇而过,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特别适宜蚕桑业发展,缫成的“土丝”有别于外地,都是上等好丝。

  盛唐时,有位名叫诸载的人从中原迁到杭州,带来了中原较为先进的机织技术。技术传到濮院后,被当地能工巧匠一改进,就有了“得机杼之巧甲天下”。

  优质的土丝原料加上先进的织造技术,生产出来的濮绸,质地细密、柔软滑爽、色彩艳丽,牢度特别强。濮绸与当时的杭纺、湖绉、罗锻合称“江南四大名绸”,是历代朝庭的贡绸。

  时代发展,丝绸慢慢地退出了国人衣着选择的视野。以羊毛为原料的羊毛衫,成了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服饰的流行时尚。

  一直打理着人们衣着的濮院人,也没放过这个机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濮院弹花生产合作社以三台手摇横机起家,摇织膨体衫和丙纶羊毛衫,濮院第一件羊毛衫诞生。

  濮院镇党委书记朱明杰介绍,由于织造羊毛衫的横机机身小、成本低、操作方便,没多久濮院镇的家家户户就都有了这样的机器。就像他们当年家家户户有织布机一样,新的创业故事又重新上演。 

  1988年,濮院镇集资在镇的南侧建造了50多间营业用间,形成了最初的羊毛衫市场。正如古镇700多年前最初设立的牙行一般,濮院这个羊毛衫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羊毛衫、毛衫生产经营者进市场设点交易。

  22年后的今天,濮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聚中心。去年,市场实现交易额120亿元,外运羊毛衫20多万吨,产销量占全国的六成。

  “宋锦人传出秀州,清歌无复用缠头;如今花样新翻出,海内争夸濮院绸。”这是古代盛传夸奖濮院绸的诗。

  朱明杰说:“濮院羊毛衫有今天,少不得古镇近千年的丝绸业的滋养。濮院总与衣裳有缘,独享了千年的‘衣’经济。”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徐贤飞 陈培华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老党员办班 免费教书法
    老党员办班 免费教书法
    军民情深共庆“八一”
    军民情深共庆“八一”
    一个急刹 四车追尾
    一个急刹 四车追尾
    特警战高温 全力保世博
    特警战高温 全力保世博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