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学

  

说大麻(上)


  镇上老宅里的象鼻梁



  大麻镇上的老房子



  修葺一新的德政寺



  徐氏宅弟前残存的骑马石



  徐氏宅院残存的元宝石



  热闹的塘河


  对于小孩子来说,中国盛夏的夜晚也许是培植学问最好的启蒙学堂。还是孩子的全祖望就是在这样的夜晚,听他的族母讲胜朝遗事,讲张苍水,一老一少,讲的人不俗,听的人高雅,此情此景,单是想想也令人着迷。恍然觉得,数百年前那个搬着小凳,在盛夏的蒲扇声间,去听老人讲故事的孩子,不正像是我么?

  是的,盛夏的夜晚,在早些年的乡村是极有味道的,月亮总是那么的亮,星星也总是那么的多,蒲扇依然是全祖望时代的样子,而我也正是坐在小凳上,懵懵懂懂地度过了现在想来最最风雅的夜晚。那个时候,除了天空,大麻便是我想象里最大的世界,我的村子湘漾里,则是现实中最大的地盘了。村子里早没有“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的赵太爷,那是一个知识供求严重失衡的年代,即便是老人们唱的童谣,也没有“貍貍斑斑,跳过南山”那样的深奥,有的也不过是“一个星,亮晶晶,两个星,挂油瓶”罢了。偶然,也会有老人讲些聊斋故事,略微起点冷空调的作用,这也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学问了;偶然的偶然,我终于也听到些有关大麻“想当年”的故事,大先生金子久的传奇、二先生金仲林的颟顸、徐家的“三斗三升芝麻官”以及大麻本来属于德清县后来才划入桐乡等等,就在“扑嗒扑嗒”的蒲扇声间植入了我的童年。所谓的“昔闻长者言,掩耳毎不喜”。于我,似乎是并没有的,我颇相信自己就是那些小凳子上唯一喜欢听“想当年”的孩子,尽管没有能做出像全祖望那样的《张公神道碑》来。

  记忆的最初是一幅工笔,越到后来就会慢慢变成大写意,总有一些细节想弄清楚,可惜想再听时,能够讲故事的老人们都已不在了。当自己给孩子讲大麻遗事时,总想努力复原些细节,努力地想讲得更好听一点,孩子是满意了,但这种努力毕竟已经加入了自己的想当然。我常常会问,若干年以后,这会是后人眼中的真实的历史吗?

  依然是盛夏的傍晚,而我也已经不再是那个坐在小凳上的孩子,不再满足于老人们“想当年”的故事。夕阳西下,习惯了与朋友到塘河岸边的寺庙里去纳凉,抽抽烟,随便谈些大麻的往事。寺的名字叫德政寺,本来叫政德寺,是宋孝宗的叔祖安定郡王的舍宅,据说后来因为要避“明朝那些事”中正德皇帝的年号,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当然,这不过是齐东野人之语,当不得真的,其实,明朝正德皇帝的时候并不避讳“正德”这个词。我们去的时候,传说中的皇气早已不复,除了一个名字,其他早已“咸与维新”了,河东盐运使洲泉人吴云从书写的“苇渡堂”匾额以及乾隆皇帝的御笔消失得理所当然,尽管有些遗憾。寺后的何三亭,则是我读书时候常去的地方,石柱上“来自他乡何妨息足,行到此地暂可安身”的对联至今记忆犹新,亭子的历史算不得悠久,今天算来也不过八十年光景,亭名“何三”,一直不得其解,想必总有些高深的含义吧,后来在当年亭主人金榜人先生的曾孙家里,读到了民国时候德政寺僧小山和尚的文章,才知道“何三”是金榜人先生的别号,至于其取义,文章里没有交代,只能留待以后去探索发现了。金榜人是大麻小镇上算得风雅的人,且看他作的诗:

  暮年风景乐如何,肩背孙郎学唱歌;

  行到何三时已晚,纷纷倦鸟宿巢窝。

  云霞焕彩映芳邻,曲径幽香花木新;

  不意重逢景色好,牡丹又是昔年春。

  虽称不上登唐宋人之室,读来也饶有《鸳鸯湖棹歌》的味道,一个小地方,在胡适之先生说文言已是死文学的时代里,能有个写写诗的人,不能不说是鲁殿灵光般的宝贵了。说到大麻的小,当然是指行政级别而言,虽然《嘉泰吴兴志》、《咸淳临安志》就已有记载,但一直被称为大麻村,要到了清代梁诗正的《西湖志纂》里,才第一次被称为大麻镇,其实,这大概是客套话或者是作者对大麻并不了解,固然是当不得真的,清朝人习惯上称为镇的地方,按例要有巡检司,俞曲园先生所谓“今以巡检司所驻为镇”是也,但大麻历史上并没有设置巡检司,可见《西湖志纂》里的这则资料并不能据以为信史,因此,从《西湖志纂》以后一直到清末,大麻依然被称作“村”。

  何三亭不知在什么时候拆了,多年后去重访旧迹,居然连其原址在哪个位置也难以确定,不禁想起宋人刘克庄的诗:“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情况完全相反,看来文化节奏慢一点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何三亭下便是大麻人说的塘河,准确地说应该叫下塘河,就在这个属于大麻的河面上,有过黄省曾遥望临平山的目光,也有过吕留良与友论学的声响。在此之前,大麻塘河的边上还有一个徐家花园,据说是豪华得要命,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但在民国廿三年大旱的时候,河道里还出现过巨大的石船,现在除了一个尚以“花园”命名的桥之外,循着那些小而曲折的河道,看看老桥的斑驳、芦苇的凄清,似乎也还能拼凑出当年的气象来。

  花园的主人徐氏,是大麻最大的家族,大麻历史上官至四品以上的只有两人,而这两人均出自徐家,即元朝的徐养素和明朝的徐九思。徐家的始祖武义徐道隆,是和文天祥类似的人物,名列《宋史·忠义传》,徐道隆的孙子徐隍在元朝时迁居大麻,史称大麻徐,“明时科第最盛,遂与德清县中谈、胡、蔡三氏并称,曰徐胡谈蔡。”徐氏从元至明,进士就出了十多位,举人、秀才之多难以统计,所以大麻人概乎言之曰徐家是“三斗三升芝麻官”。大麻徐氏最辉煌的时期当属明朝,明代理学家德清蔡汝楠就曾说:“麻溪徐氏为邑巨姓。”具体事例太多,只能举其荦荦大者,比如徐九万娶于谦孙女为妻,见倪岳《于公神道碑》以及杨守陈《邵氏墓志铭》,丁丙所辑《于忠肃公祠墓录》一书中,所录大麻徐氏的作品所占数量最多,可见于、徐两家关系之一斑;徐九龄聘请王阳明先生的父亲王华来徐家教书,见丁养浩《徐九龄墓志铭》,而阳明先生也在此期间随父来大麻读书,大麻人在明代就立了“阳明先生读书处”碑以资纪念,王华后来高中状元,为徐九龄的父亲徐廷规撰写《行状》,徐廷规的曾孙徐剑石请苏州文彭誊写了一份,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品。入清以后,大麻徐氏稍见衰弱,但尚有徐佑纯及徐芳谷等人,在当时文化界都有一定影响,徐佑纯是石门吴孟举的孙女婿,才兼文武,有不可一世之概,为

  乾隆时期的阁老孙士毅所称道,画家沈赤然也为之作《春郊试马图》;徐芳谷是孝子徐师愈的儿子,从学于海宁查昌图之门,虽然仅是一个贡生,但学问渊博,与乾嘉学派著名学者陈焯交游最契,而且善于作诗,为“东湖十子”之一,他被南浔汪家聘请为家庭教师,他的学生中,就有汪曰桢的父亲。附带说一下,据湖州菱湖《徐氏家谱》记载,明朝中期,大麻徐敦善迁居至湖州菱湖,他便是近代著名学者徐森玉的始迁祖。徐家的祖坟就在我的老家湘漾里的西面,土改的时候,自然也就被改掉了,坟前高大的石牌楼,倒还留在老人们的印象里,略能识字的老人甚至还说得出牌楼上的字,好像有“青云”这样的几个字,其详则不得而知,大约是因为字迹不清的缘故吧,后来查阅史料,才知牌楼上的字叫做“青云甲第”,看来,里巷琐谈有时候也可以资证历史。

  仅次于徐氏的大麻望族当属金氏。金氏的第一个进士是金明时,字际甫,他是明朝万历党争的发轫者,甚至有人说他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人物。崇祯朝五十宰相之一的黄景昉也说:出了金明时这样的人实在是大明王朝的大不幸!明朝灭亡的原因,正像是不同的人读《红楼梦》,经济学家认为是这个王朝经济上出了问题,思想家认为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此一是非,彼一是非,谁说得清呢。尽管在正统史家眼中金明时是一个白面孔,但凡治明史者,无不知有其人,《四库全书》所收《万历疏草》中,他就是核心人物之一,关于他的资料,也散见于《明史》中。我认真地读过《万历疏草》,最基本的印象是:金明时其实并不坏!可惜因为他写的奏疏无意中犯了御讳,在万历三十九年被革了职,从此他就在历史上蒸发了,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倒是他的儿子金玉铉在清初的时候风光了一回,顺治丙申(1656)年农历十一月,他与曹远思、吴可黄、顾自公等四人在崇德县城发起文人集会,杭嘉湖三郡士人大多参加,影响巨大,而集会的地点就在吕留良家中,以至于吕留良后来对高旦中说这次盛会是由他发起的,这大约是他的误记,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足以说明这次集会的影响了。

  大麻金氏还有一个人物,在明末清初也极有影响,他就是金渐皋(1615—1669),字梦蜚,大麻镇朝西埭人,后来寓居塘栖镇。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曾说:“冯研祥为冯开之之孙,金梦蜚则尚待稽考。”有关金梦蜚的资料很多,陈先生殆偶未深考或不屑深考吧,实际上金梦蜚就是冯研祥最要好的朋友,但因了陈先生的“尚待稽考”,现在要来介绍他,则只能借用“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办法了:金渐皋是澹归和尚金堡的堂弟,尽管金堡一家已由大麻迁居仁和县,但两人关系至密;金氏不仅与快雪堂冯研祥为至交,和曹溶关系也很不错,两人为同年举人,曹溶曾为金氏的《怡安堂集》撰序。金渐皋也是康熙状元苏州徐陶璋的太岳丈;而为金渐皋撰写传记的吴榷,就是“江左三凤凰”之一吴兆骞的叔父。但在当时,这样的介绍似乎是多余的,只要看一看《雪桥诗话》的记载,便可以略知其人了:“金梦蜚大令渐皋,崇祯丙子以毛诗举于乡,有党魁之目。”金渐皋是复社成员,崇祯时列名《留都防乱公揭》,清军入浙,他先是毁家纾难,带领义军抵抗,既而去发隐于僧,后来又归顺清朝,做了两任县令,再后来,百无聊赖地死在旅途中,吴榷为他写的传称“墓在邑之小麻村”,也就是现在的大麻镇百富村一带。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文 郁震宏 摄 沈永林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入党集体宣誓
    入党集体宣誓
    水上安全宣传进学校
    水上安全宣传进学校
    慧兴印邮在日发行
    慧兴印邮在日发行
    “石泾先锋”在行动
    “石泾先锋”在行动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