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民俗风情

  

桐乡民间杂技:爬高杆


惊险刺激的爬高杆表演 金卫其 摄

  爬高杆杂技的历史渊源
  
  “清明圆子六堆头,吃了做毒头。”这是一句广泛流传于洲泉镇的民间俗语,是说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做糯米圆子,蚕民自发组织各种娱乐活动,祈祷田蚕丰收,青壮年男子吃了糯米圆子后打船拳、摇快船、举石担、爬高杆船,如醉如痴,沉迷其中,像发了疯(俗称“毒头”)一样,其中爬高杆船是一项最惊险、最具人气的民间杂技,表演者身怀绝技,观看者人头攒动,场面恢弘,气氛热烈。

  爬高杆这一民间杂技在洲泉水乡蚕区形成、发展,并延续至今而不衰,是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产习俗所决定的。洲泉地处杭、嘉、湖三府之间,桐乡、余杭、德清、海宁四县之交,境内河汊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著名的白荡漾、桑泽湖漾、吏部太漾、百亩漾等湖泊是德清下渚湖湿地向东延伸的一部分,乡民出入全赖舟楫。由于地形复杂,旧时且多野墩荒地,自古即为多事之地,所以当地百姓有尚武好强的风俗。而且,洲泉自南宋以后即是著名的蚕乡,特别是明清时期,蚕桑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其收入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家种桑,户户养蚕,村村缫丝,祈祷蚕神保佑丰收的风俗习惯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演变,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文化,成为该地农民主要的精神活动之一。洲泉镇屠家坝、杨西浜、薛家坝等自然村地处桐乡最西陲,民风悍勇,一直以来,年轻健壮的男性村民,熟谙水性,又大多能表演爬高杆,成为每年清明水上蚕花胜会一项必不可少的祈神表演活动。

  高杆表演的主要内容
  
  表演时间为清明节前后三日,地点也基本上固定,第一天在含山塘,第二天在清河村双庙渚,第三天在洲泉镇南市梢河口,以清河村双庙渚最为热闹和隆重,历史也最悠久。双庙渚位于洲泉东南部,与芝村交界,旧有龙船庙,所以蚕花胜会又称龙船庙会,也称清河水会。双庙渚附近水域开阔,有两个大漾,分别为南金三漾和北金三漾。庙会当日,周围乡村,东至运河塘东,西至德清油车桥,南到大麻,北到含山,数以万计的蚕农或摇船,或步行,成群结队,聚集双庙渚,船只如蚁,人山人海,商贩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除表演爬高杆外,还有赛快船、摆擂台打拳、唱花鼓戏等,各显技艺,祈求田蚕双丰。祈神仪式以前在龙船庙,近几年在双庆禅寺内举行,有迎蚕神、拜蚕神、唱蚕花调子、分蚕花帖子等,以前多由地方士绅组织。

  爬高杆表演时,于船头置一只大石臼,臼中竖一株带根连梢的长毛竹,称“总竹”,此竹高五丈有余,直径约五寸,产自德清上柏山中,以树龄三四年者为最佳,太嫩则易折,太老则嫌刚,还必须选择生于朝北背阳山坡上的阴竹,因阴竹生长缓慢,竹性柔韧而不刚脆,不易折断。选用后,还必须进行压竹,即用文火将竹梢烤一烤,以去其脆性,使其更柔韧而具有弹性。总竹三分之一处用四株小毛竹(称边竹)固定,上置一个大蒲团,使其不向上滑动,再向上三分之一处穿一只大升箩,竹梢上穿一小升箩,表演动作多在两只升箩之间进行。表演时,由于身体的重力作用,竹梢自然成弧形,与水面大致呈平行状态,表演者一旦失手,也只是坠落于水中,有惊无险。

  爬高杆表演带有浓厚的祈神色彩,表演者代表蚕神,所以必须身穿白色衣衫,因为病蚕常呈红色,所以最忌讳穿红衣红裤,表演者爬上高杆,必须模仿蚕儿爬上桑叶的动作,双手双脚并用,身体伸缩自如,而且速度要快,表示蚕儿健康活泼。表演动作也大多是模仿蚕儿吃桑叶、上山吐丝做茧的动作,全套动作有十八个,即: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扎脚背、扎后脚、扎脚踝、扎脚尖、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围竹、掮竹、蜘蛛放丝、扎后脑、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

  顺撬、反撬:双手紧握毛竹,身体挂直悬空,自然舒展,作旋转状,相当于现代体操表演的单杠动作。顺撬是向前旋转,反撬是向后旋转。表演者一般是先顺撬转五圈,再反撬转五圈。

  反张飞:双手伸过头顶紧握毛竹,双脚勾住毛竹,背靠毛竹,挺胸凸肚,作自然躺卧状。

  硬死撑:双手在腹部处握住毛竹,身体坚挺,脸朝下,与毛竹垂直。此动作比较费力,非手力强健者不能胜任,故名“硬死撑”。

  扎脚背:小腿自然弯曲,勾住毛竹,头朝下,对着水面,双手张开成直线。

  扎后脚:两腿自然弯曲,脚尖朝天,呈90度直角状,大小腿夹住毛竹。两臂自然张开,头朝水面。

  扎脚踝:双脚踝缠绞,扎住毛竹,身体自然倒悬挂直。

  扎脚尖:双脚尖勾住毛竹,身体自然倒悬挂直。

  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身体缠住毛竹,开始时屁股掂着坐于大蒲团上,后身体逐渐向上扭转,随着重心变化,毛竹自然弯曲,表演者先咬住大升箩,再向上扭转爬行,当越过大升箩时,毛竹开始与水面逐渐平行,当再爬行,咬住小升箩时,毛竹梢已开始倒挂。

  围竹:双臂弯曲夹住毛竹,身体挂于毛竹上,并作旋转状。

  掮竹:双臂伸直,小臂反勾住毛竹。观众从下望之,似毛竹被表演者掮着一样。

  蜘蛛放丝:表演者取出一根白色绸条子,一头缚住竹梢,一头缚住双脚,突然,双手一放,身体掉了下来,长绸条子在脚边舞动,在快要掉入水中的时候,毛竹又向上弹了上去,身体挂在空中,一愣一愣的。这是整套表演动作中最惊险的一个动作,也最吸引观众。

  扎后脑、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表演者悬在空中,依托白绸子做的各种动作。

  表演动作多数是模仿蚕的形象和动作,如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是模仿蚕儿爬上小桑枝嚼叶;反张飞是模仿蚕儿吃饱后休息;扎脚背、扎后脚、扎脚踝、扎脚尖是模仿蚕儿成熟时扭动着爬上柴垛子准备做茧;蜘蛛放丝则是模仿蚕儿吐丝时不慎从柴垛上掉下来的动作。其他的一些动作是为了增添观赏性而设置的,如顺撬、反撬、围竹、掮竹等。整套动作固定而且连贯,富有惊险性,难度较高,讲究技巧,要求灵活,应变能力强,又因为是在水上表演,增加了观赏性,所以是一项集祈神、健身、观赏于一体的民间杂技。

  爬高杆杂技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洲泉爬高杆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道光年间洲泉诗人吴曹麟在《语溪棹歌》中记载了芝村水会(水上蚕花胜会)的盛况:“赛会芝村远近闻,各装高杆栽入云。来随阿母龙船庙,讨得蚕花廿四分。”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记载爬高杆的诗歌。这项活动在洲泉蚕区传承有序,至今尚未中断,现能查明的最早一代爬高杆能手是夜明村的车金寿,1899年生,1955年卒。最有名的爬高杆能手当数夜明村的胡华六(小名“高杆阿六”,1917-1988),出身贫苦,自幼善爬高杆,其超群绝艺远近闻名,解放前被抽壮丁,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广西钦州时,因身怀爬高杆绝艺,主动要求攀杆入城,打开城门,接应大军,立下了大功,被授予“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的称号,1953年复员回乡务农,清贫而终。

  洲泉镇现在能表演爬高杆的尚有20余人,多系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年农民,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表演爬高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多数农民不希望子孙再从事这项杂技,所以传承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愈显紧迫。2000年,洲泉爬高杆传人屠贵松、屠松根、屠荣祥、屠银豪、李明忠、屠武兴等组织一个表演班子,专门在中国旅游名镇——乌镇为游客表演,赢得了广泛声誉,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青年前来学艺,为洲泉爬高杆这项杂技走出民间,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供了平台,也为解决洲泉爬高杆的传承问题拓宽了渠道和出路。

  洲泉爬高杆是桐乡最富有特色的民间技艺之一,2007年被列入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且,洲泉爬高杆作为桐乡蚕桑习俗之一,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子项目的名义,在2009年成功申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随着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它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提高,洲泉爬高杆也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这朵江南水乡蚕乡的民间文艺奇葩也必将越开越艳丽。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通讯员 颜剑明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交通志愿者服务世博
    交通志愿者服务世博
    保安全 迎世博
    保安全 迎世博
    庆“五一”赛乒乓
    庆“五一”赛乒乓
    欢送全国劳模赴盛会
    欢送全国劳模赴盛会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