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零距离走读“最浙江”生活


浙江馆内投影播放的蓝印花布片断



记者探访浙江馆



浙江馆内实物



浙江馆内工人正在装饰


  离上海世博会开幕只有半个月时间了,从明天开始,世博园区将采取管控措施,即使是居住在这7平方公里以内的居民和单位,也要凭证件才能出入。昨天下午,我们通过上海世博局的工作人员,拿到了4张临时证件,得以进入世博园采访。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试图在世博园中找到嘉兴的身影;我们还品读了中国馆和其他各国的展馆,并非常幸运地进入了中国馆的省市区馆,与浙江馆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过几道关卡 全身还要“扫描”

  很早就听说过,世博园的安检堪比反恐,但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一番的话,很难想象其中的严格程度。

  世博园区目前已经整园封闭,安保力量也已经进驻上岗。昨天,我们的车子开到世博园区入口1000米处,就被安检民警拦住,因为没有通行证,我们的车子被挡在了外面。我们只能换乘上海世博局工作人员的车辆,顺利通过第一道关卡。

  车子行驶了500米后,第二道安检门又将我们拦下了。到了这道安检门,所有的人都必须下车接受检查,包括领路的上海世博局工作人员。“你好,请出示你的证件。”负责安检的女兵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等我们出示了临时工作证后,她用金属探测仪对我们进行了全身“扫描”。

  因为有工作人员陪同,加上我们的证件,这次安检很顺利,甚至每个人身上的包包也很快通关。

  进入世博园区后,我们一眼看到的是“紫蚕岛”——日本馆。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世博场馆,兴奋地想马上进入馆内体验一番。但很不幸,在馆门口被保安拦了下来,“请出示证件。”保安客气地说。我们把通行证给他看,他再次客气地说:“这个通行证不行,还要有一个馆内通行证。”

  同样的事情在进入中国馆的省市区馆时再次发生。虽然有了中国馆的工作人员带路,但是几个“彪形大汉”毫无商量地把我们拒之门外,让我们必须出示专门的通行证才可以进入。最后,“带路人”只能特意去管理处拿了临时通行证,我们才得以进入。

  站在红色巨大的中国馆外,我们看到了500米外是世博园区的第二道控制线(即进入园区),安检民兵正在对入园人员、物品进行严格安检。第一道控制线(即园区外围)的所有出入口,将对入园人员进行门票预检和物品抽检。

  为了感受一下世博园区开馆后,普通游客如何通过第二道控制线,我们打算从安检门再次进入世博园区。

  “请出示你的证件,如果口袋里有钥匙、硬币、手机,请取出放在篮筐里,包请放入安检通道上进行机器检查。”工作人员始终面带微笑,整个安检程序比机场登机时的安检还要严格,晚报世博报道小组其中一员带的打火机毫无悬念地被“截留”。

  10幕实景展现最奇妙 与“竹立方”亲密接触

  进上海世博园之前,我们只看到过浙江馆的图片,只知道外观是竹状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外墙全部用竹子装饰的馆时就非常兴奋,赶紧上前去问正在给竹子喷漆的师傅,这是不是浙江馆。可是戴着口罩的师傅朝我们摆摆手,似乎是示意我们“不是”。我们又问了一遍,这位师傅用手拍了拍另一名同伴的肩膀,示意其同伴回答。奇怪的是,他的这名同伴也只是朝我们挥挥手,而不作任何回答。“莫非他们不是中国人?”当我们第三次问这是什么馆的时候,其中一位师傅用生硬的普通话回答了我们两个字:“越南。”后来我们才想起来,所有省市区馆都应该在中国馆内,独立在外面的都是国家馆和联合展馆。

  巨大的红色中国馆,在整个园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脚下是一圈银灰色的单层建筑物,世博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各个省市区馆就在这里面。为了能进入中国馆,我们找到了在中国馆负责参观者服务工作的段长,嘉兴抽调到上海世博局的沈海峰和丁海忠,但遗憾的是,我们到的时候,正逢中国馆封馆搜爆,我们无法进入国家馆,不过省区馆可以进去参观。于是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与“竹立方”造型的浙江馆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浙江馆在整个馆区的东南角,但是在省市区馆内,我们已然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在工作人员的引路下,很快被带到了浙江馆外,站定一看,周围的“邻居”是黑龙江馆、山东馆、安徽馆。虽然浙江馆号称“竹立方”,但是它的外立面并不是真正的竹子,而是用不锈钢材料仿制成竹子状,每根大小粗细都不同,最高的近8米,最粗的直径达30厘米。据说,通过地上的灯光,“竹子”会在绿色和无色之间变换,显出郁郁葱葱、晶莹剔透的形象。

  走进浙江馆的大门,是一条弧形的石板小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小桥、流水、人家,颇有乌镇老街的味道。石板路的右侧既是一面墙,又是一个屏幕,循环地播放着介绍浙江的宣传片《诗画江南》,我们从中看到了乌镇的蓝印花布,感觉十分亲切。

  在浙江馆的后厅,展示了6户“最浙江”家庭,通过他们高度浓缩的家庭生活场景,向游客展示“最浙江”的生活。二楼上有一圈扶栏,上面分别装有“历史、生态、经济、城乡”等按钮,据工作人员介绍,墙上的11个“鼓面”对应浙江11个地级市,比如你想了解嘉兴,就对着嘉兴的“鼓面”,按下相应按钮。遗憾的是,到昨天为止,这些设施还没有全部完成。

  中厅是浙江馆最最核心部分,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直径8米的青瓷大碗。青瓷大碗正在检修中,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它的奇妙,但是听施工人员介绍,在10分钟内,碗内将一一展现“河姆曙光”、“良渚筑城”、“诗画之旅”、“西湖揽胜”、“天下粮仓”、“跨海天路”、“钱江大潮”等10幕实景。它的制作团体,曾为北京奥运会制作过特效。

  寻访“嘉兴元素” 最好带一个指南针

  寻访世博园中的“嘉兴元素”,是我们此次探营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从中午11点30分左右进入世博园,到下午4点离开,一直都在找寻与嘉兴有关的元素。

  在去上海之前,我们就听说有来自嘉兴的建筑工人在为各场馆的建设默默奉献,但这些人分散在各个场馆建设工地,每隔几天就可能变换工作场所,而且没有联系方式。也就是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们的情况,我们只能碰碰运气了。

  在我们问过的十多个国家馆工地上,从搬运工到电焊工,从最普通的一线工人到工地管理人员,有来自安徽的、河南的、江西的、四川的……当然也有浙江的,但就是没有听说有嘉兴的。就连在世博局挂职的嘉兴籍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工地上干活的嘉兴老乡。“我知道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有23名学生是这次世博会的志愿者,但是他们前两天接受完培训以后已经回嘉兴了。”在世博局挂职的团市委副书记朱永领被分配在志愿者部,他对我们说,也许这些嘉兴籍的工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回到嘉兴。

  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我们决定改变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寻找。在来之前,我们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嘉兴的老字号“五芳斋”将在世博会期间为参观者提供餐饮服务。这次的目标明确多了,而且“五芳斋”肯定在餐饮区内。

  “杏花楼”、“得月楼”、“孔府家宴”……一些大名鼎鼎的商家有独立的店面,装修已经基本完成。而在“中华名餐馆”、“中华美食街”等统一招牌下的零散店面则都还是一间间空房。我们找遍了整个餐饮区,也没有看到“五芳斋”三个字,只能再一次改变寻找的目标。

  乌镇将作为一个案例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出,寻找乌镇就成了我们此次寻访的又一目标。

  城市最佳实践区在E片区,这一片区位于浦西园区,可以搭乘园内的免费公交车前往。从进园之后,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步行,晚报世博报道小组成员早已累得不想多走一步路了。乘上一辆全新的世博专线大巴车后,大家终于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由于这段时间除了工人和志愿者之外没有普通游客,整辆车上只有我们4个人。6分钟后,大巴穿过黄浦江隧道,到达浦西园区。

  下车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路,然而要命的是,由于工作人员指反了方向,害得本来就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们白白多走了大约1公里的路。其实,在世博园区游玩即使有地图也没有用,在此提醒大家,最好再准备一个指南针。

  好不容易找到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可是案例馆又分成多个,听说乌镇还没有布展完成,我们只能作罢,感觉有些失落。可想想这么大的园区,这么多的人和场馆,这么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展,“嘉兴元素”在这里同台展示,足令人无比骄傲与期待。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蔡 琦 吴晓宇 张奎超 摄影记者 唐光峰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獭兔养殖 实现“三化”
    獭兔养殖 实现“三化”
    世博安保 细致严密
    世博安保 细致严密
    土鸡蛋论盒卖
    土鸡蛋论盒卖
    蓝印花布 花开
    蓝印花布 花开"世博"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