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蚕事此邦多 华美丝绸出蚕乡


  缫土丝。

 


  蚕花水会。

 

  江南四月,蚕花纷呈——在“中国蚕桑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后的第一个蚕花胜会之际,我走进杭嘉湖平原的美丽蚕乡,走进最早的丝织物出土地——距今约4700年的钱山漾文化遗址。

  蚕乡,一丝一缕来之不易

  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桐乡,家家栽桑,户户养蚕。

  “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宋代诗人范成大《缫丝行》诗句中描写的农妇养蚕煮茧缫丝的景象,今天又在洲泉镇上新开张的“中国江南蚕俗文化博物馆”里再现。

  现场演绎是中国江南蚕俗文化博物馆的最大特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世上那最为华贵、高雅、飘逸的丝绸,却出自一双双长满粗茧的手——十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婆婆各就各位,看上去制作丝绵的方法好像不难,但是真要动手,没点经验根本做不来。蚕结成茧,但怎样变成了丝,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当看到孙婆婆踩着缫丝机双手穿梭,那一个个茧里的丝就像跳舞的精灵一样不停转动,我恍然大悟:原来“抽丝剥茧”就是这么来的,太贴切了。

  “在江南民间,至今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馆长张新根说,这里展现的是以前农村妇女络丝和经纱的场景。这道工序需要多名妇女协力合作才能完成,把丝线按颜色搭配好,经过经线、刷机、掏综、闯杼、拴机等工序,才可以开始上机织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蚕丝到织成绸布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从而也真切地体会到“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

  也许,比起做清水丝绵,缫土丝更是一门细活儿。在余杭塘栖塘北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蚕桑文化。十几位有着养蚕纺纱绝活的老婆婆,也成了当地的大明星。

  今年74岁的史英珠手脚麻利地缫土丝,一个个蚕茧在滚水浸泡、搅拌下,吐出闪闪发亮的真丝。旁边79岁的仲雪娥说,她从19岁那年起就开始缫土丝了,至今她家里还保存着一台近100年历史的老织布机。现在全村约有90%的农户从事蚕桑生产,与蚕桑生产相关的民俗保存完好。

  蚕俗,传承有序生动有趣

  真是不来不知道,蚕桑文化衍生的民俗活动,竟是这般生动有趣。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洲泉镇蚕花水会,在沉寂多年之后又热闹了起来。

  一大早,洲泉镇上的清河两岸就被挤了个水泄不通,四邻八方的村民都想争睹蚕花水会暨蚕花娘娘祭祀这一盛典。随着鞭炮齐鸣、鼓乐高奏,祭祀活动开始,在祭祀献鲜花、献祭品、献祭舞、宣读祭文、行祭礼相继进行后,蚕花娘娘任取盘中蚕花佩戴,以保佑蚕花丰收,泽被乡里。

  杭嘉湖一带的蚕桑习俗,至今形成和保留了浙北清明轧蚕花、洲泉双庙渚水上蚕花胜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空间。过去,轧蚕花以蚕农为主,近几年开始,一些国内外的游客也去轧蚕花。轧蚕花活动已从当年的祈求一年蚕茧丰收,变成了如今赶一场数万人的大庙会。 

  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孕育了反映蚕事活动、表达蚕农情思的桐乡蚕歌:蚕花调、采桑调、蚕花谣、神歌调……80多岁的老艺人褚林凤能唱一口绝顶好听的蚕歌,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涵盖了蚕桑生产、蚕农生活和蚕乡习俗。

  “一根银丝万里长,吐丝结茧为人忙,四眠四醒不言苦,只为人间着新装……”蚕花庙会上静静倾听,那传唱千年的一首首蚕歌,伴着一幅幅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劳动场景,由远而近。

  “桐乡蚕歌”已被列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蚕歌老艺人褚林凤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蚕歌传承人。

 

  蚕事此邦多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签下的责任书,大到单位,小到个人,会不会都一掷脑后?

  回答是不会,因为承诺意味着责任。

  走进蚕乡,环杭嘉湖一圈,我欣喜地发现了“新大陆”。

  我看到,一个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展示各种巧妙工具和织机,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的“中国江南蚕桑丝织博物馆”,在桐乡市小小的洲泉镇诞生。

  我看到,作为浙江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余杭下力气在境内建起杭州唯一的蚕桑民俗活态文化保护区,在向人们重现一幅“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又黄”的生动民俗画卷的同时,也保留了一系列蚕桑生产习俗和传统手工技艺。

  我看到,嘉兴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濮绸、崇福语儿巾制作技艺的课题调研,他们还想从原生态的蚕桑丝织民俗中提炼出一套精品文艺节目——就像“云南印象”,放在乌镇景区长期演出。

  还有嘉兴中国蚕花节、海宁蚕桑丝织技艺传习所、湖州蚕乡风情……

  “夹岸桑树数十里,果然蚕事此邦多”,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到运河两岸茂密桑林曾写下的诗句,正描绘出今日蚕乡的美好愿景……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刘慧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蓝印花布 花开
    蓝印花布 花开"世博"
    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
    爱鸟宣传进校园
    爱鸟宣传进校园
    农民秀排舞 一样也精彩
    农民秀排舞 一样也精彩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