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濮家旧院今何在 (一)

 

 

       濮家旧院今何在

 

       濮院镇古称槜李墟,东三十六里到嘉兴,西十八里至桐乡,正处繁忙的三二〇国道线上。

 

       历史上的这个地方,地势低洼,隋大业六年(610)开挖江南运河之前,此地“汪然悉为巨浸”。又,运河南来,因水位有落差,只得置堰蓄水。陡门堰以东入北,悬流层级而下。在古代,河流是要设闸启闭便于行船的,闸至杉青闸止,河道开得顺流。江南运河贯通之后,众多细小的支流总算得到疏通、归位,纷纷注入八百里长河的滚滚水流。从此,“槜李一境,始获安润”。镇,宋建炎以前,不过一个草市。镇西,夹岸多栽梧桐。建炎三年(1129),山东曲阜亲贤乡人濮凤(字云翔)来此。古人以为凤凰非梧桐不栖,也是天缘巧合,濮凤因为大名中的这一个“凤”字,于是卜居兹土,成为濮院开镇的第一人。从此,这个小镇与濮姓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

 

       濮凤是扈从宋高宗南渡而来的,其身份,乾隆年间的《东畬杂记》说他是宋著作郎兼羽林中郎、驸马都尉,尚德阳公主。此后的濮院志也都是这么介绍的。濮氏谱称,濮凤由贡入仕,撰有《宣仁太后实录》,典赡风华,仪容雅俊,也就是说,此人有文才,仪表又好。皇帝看了很满意,就把德阳公主许配给他了。王梅溪(王十朋)在宋为官,与濮凤有交往,从他写给濮凤的诗句“深忆去年湖上杯”看,他很可能还来过濮院(当时地名“幽湖”,镇南也确有此湖)吃过酒,其诗《次韵濮十太尉赏梅》有“玉叶金枝”之句可证其人丰神。不过,后世学者对濮凤“驸马都尉”的身份,是否定的,那是家谱的编造,因为“驸马都尉宋代为尚主之官,但北宋诸帝之女无一人下嫁濮姓的,且宋高宗无女,孝、光二帝之女皆年幼夭卒,史有明文”(见附录),这个,暂且不表。单说濮凤与他的六个儿子:濮梧、濮桐、濮樘、濮棣、濮梓、濮榛,均在南宋为官。南宋定都临安(即杭州),嘉禾一带,就成为京畿要地了,这样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大量地购置田产,修筑宅院,给一个尚不出名的草市带来北方先进的士绅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濮凤可说“濮院之祖”。

 

       但濮院的得名,是濮凤的后代濮一之(字斗南,濮樘五世孙)的功劳。此人考取进士,封太仆卿,嘉定中,又助宋理宗赵昀登大位被提升为吏部侍郎,很得皇帝的隆宠。庆元中,濮斗南谢政归里,为表他的功勋,理宗下诏赐濮氏的宅第为“濮院”,草市始有濮院之名。话说回来,最初的濮院这个名称,只是濮家的一座大房子,即一个比较大的院落而已,并非全镇的大名。

 

       理宗皇帝还命地方官在玄明观西边造了一座石坊,赐濮氏“铁劵”。皇恩浩荡,濮氏筑“宝劵楼”,庄敬地供奉着这个圣物。据说清顺治年间,铁劵还在。“清初柱石尚存”,这一句是沈东瑜的记录,他说得很是斩钉截铁,有可能他的父辈或者他本人见过宝劵楼的残迹。后来,“铁劵”就不知去向了。有人干脆说,是随收藏它的某一位濮氏后代殉葬了,姑妄听之吧。

 

       以上的记载表明,濮家在南宋理宗时代,政治上是显赫一时的。从这个家族此后的发展来看,政坛上的不凡表现,到此为止了。

 

       宋元之际,大概是看到了政局的不稳,濮家开始从政坛抽身,转而业商。濮凤八世孙濮振,咸淳中(1266~1274)举乡进士,为承节郎,官两浙东路兵马司副都监、婺州住剳。此人是濮院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濮鑑的父亲,生性好客,广交朋友,朋友多得濮院原有的宅院都住不下了,这样,他就大量地建构宅第。镇就此初具规模。至今,旧志上还记载着濮振的“吉蔼堂”、“百客楼”等馆室名,特别是“百客楼”,可以想见其人好客的程度。一些与濮振有交往的名士,多来依附,这中间,甚至还有从此不愿离开濮院而生根落户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到濮振的儿子濮鑑主持家业的时候,进一步在商业上苦心经营起来。在政治与商业之间,濮鑑显然偏重于后者。濮鑑的立四大牙行,大量建筑寺观等创举,以及延请有元一代伟大的书法家赵孟頫来濮,那都是濮院的经济和文化史上极其厚重的一章。

 

       濮氏家族是一个有远见的家族,他们突破了传统儒家的一些局限,当然也跟这个家族乱世中的南迁、好不容易在临安京畿之地站稳脚跟及随后的蒙元易代有关。王朝的不可靠,势必要寻找别的出路。而此时江南遍地的蚕桑业,适时进入他们的视野。明清时期,濮院以绸织业盛极一时,那是政治上已经失势的濮家苦心经营的结果。

 

       江南的古镇,每到易代之际,必遭毁灭性的破坏。但濮院恰在元末的战乱中独得以保全,这不能不说濮氏的当家人有着清晰的政治头脑。元末,张士诚占领永乐市,濮家权衡利弊,小施手腕,贷粮十万斛给张的女婿潘元绍,濮氏的财产以及这个仍在繁盛之中的小镇因此未遭战火焚毁。濮院躲过了这一场大劫,也径直开出了明清两代绸织业的繁盛。

 

       搁置在大历史的背景上,一个家族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明洪武二年,嘉兴甪里街有一位姓汤的富户嫁女到濮家,那一天,洪武皇帝朱元璋微服私访经此,一路上,朱看到那么多的嫁妆,大为惊骇。他悄悄地跟随着来到濮院,终于见到了“备防富盛”的濮家。洪武皇帝是穷和尚出身,眼下他贵为皇帝,骨子里却是仇富的主儿。回到京城,立即降旨,着濮氏分迁各地。这一招,端的狠毒,这也是皇帝老儿惯用的手法。当年,他出兵讨伐张士诚的檄文里,威吓老百姓使的就是这一招,“敢有千百相聚,抗拒王师者,即当移兵剿灭,迁徙宗族于五溪两广,永离乡土,以御边戎。”老家伙动不动以“迁徙宗族”威逼,其来有自。《濮川志略》记载有这一次悲惨的迁徙,那是濮氏所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给濮氏另一次毁灭一击的是建文三年(1401),明成祖朱棣杀方孝孺,受株连者八百七十三人。濮氏的姻亲、新塍杨任是方孝孺的同党,濮氏发落去云南,几乎是命定的。宁海方孝孺,宋濂的学生。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大学士,浦江人,曾读书濮院之梅泾。从宋濂作有《濮川八景诗》来看,这不是一个民间的传说,而是确有其事的。方孝孺是怎么来濮院的,未详,但方没有发迹的时候,来过濮院,那是一定的,方孝孺有《泊舟幽湖》诗:

 

       十载飘零一梦中,桃花依旧艳东风。

 

       濮家旧院今何在?到处机杼说女红。 方孝孺的诗,有身世飘零、昨是今非之感,是留给濮院的诗歌中比较有名的一首。濮家旧院今何在?熟料竟成诗谶。这一次,朱棣大开杀戒,濮氏难逃此劫。濮彦仁仲温籍戍云南,两个小妾庞氏和唐氏,上吊自杀。有一位宋安王妃白氏,来濮避难,匿藏其家,终老于此,葬翔云观后,后世称“白妃坟”。我原先并不相信这些类似传说的历史纠葛,读到崇德贝琼《过梧桐泾时官籍濮彦仁宅妾庞氏唐氏自经感而赋之》,才相信是真的,贝诗如下:“天寒水清石齿齿,杏叶初黄豆花紫。舞榭歌台不见人,头白鸟飞月明里。当时豪侠轻王侯,一荣一枯八十秋。绿珠已解死金谷,草露作泪无停留。”诗写得很有感情,当是贝清江晚年所作。贝琼与仲温同为杨铁崖弟子,他虽比仲温小,但年轻时必定相熟,他的记录是可信的。

 

       这一场劫难给濮氏一脉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其严重的程度从下面这个故事可以推想。

 

       濮氏家族中有一位寡居三十年、勤事耕织的妇女濮九娘,积资盈万,受此案牵连,也得迁居别地,濮九娘以翁姑夫婿墓庐所在,不忍离家,即把万贯家产分给贫穷人家,自己茹素礼佛筑桥(即濮九娘桥,朱彝尊有诗“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这才幸免于难。朝廷之恩寡薄到连一个老年寡妇都不放过,可想而知这场灾难的毁灭性程度。

 

       濮氏经此大难,明初以来,家族中再也没有了鲜明突出的人物出现。不过,濮家奠定的绸织业的基本,却乘势勃兴,这大约也是时势所然。乾隆时,濮院俨然大城市,“茶肆酒楼,不啻百计”,街面之繁荣,为他镇所不及。民国以后,逐渐衰落,这也是时势所必然。

 

       盛衰有时,让我们再回想一下那位丰神俊朗的濮凤之开镇伊始,“濮氏在宋有八宅二十六庄,八宅者,一曰旧宅,在西寺后……一曰大宅,在洗碗池上;一曰正宅,即寺观故址,后有濮元帅花园,山沼亭台,备具荷池数十亩……一曰市上宅,在市中,四面皆永乐市房,舍内有松月寮,僻地幽静,不知在市喧中也;一曰南新宅……一曰南河宅;一曰大墙宅,在陆家桥西……一曰西街,宅在定泉桥左,吉蔼堂、知止堂、百客楼、桐香室俱在其内。此乐闲公晚年所构,后有丛桂园至二十六庄,旧图散布四郊,今唯镇东有庄泾之名,余皆不可考矣。”宋元明清以降,濮氏有多少的豪宅别业,九百年后,连一块青砖半片碎瓦都不复见到了。站在今桐乡三中、当年的福善寺(香海寺)故址,手扶着八百八十一年前濮凤手植的银杏树,恍惚之间,眼前的这一棵与百步之遥的那一棵大树,它们像两个巨大的感叹号,又像两个耸入云天的特大问号: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文 吴庸之 摄影 沈永林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佳丽展风采
    佳丽展风采
    皮草小姐总决赛
    皮草小姐总决赛
    秀才艺 展风采
    秀才艺 展风采
    长山河又一座大桥被撞垮
    长山河又一座大桥被撞垮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