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学

留得清风满院庭

       于梦全先生是我年轻时认识的一位长者,我叫他“邹老师”(又名邹蔚文)。我和邹老师的久别重逢,是重建丰子恺故居缘缘堂时。如今,那悬在缘缘堂里的堂额,系银杏木制成,木源来自安徽黄山,乃是邹老师当年赠给缘缘堂的。一件小事可见他一生的做人风范!


       认识邹老师,还是37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次由石门开往崇福的喜鹊号客轮上相遇。因相遇而相认,因相认而拜访,已闻燕声呢喃,春风桥畔柳丝着倩装,西寺院前银杏萌翠绿。然而,当我踏进邹老师的坐起间,却是别有洞天,竹椅木桌,家无长物,而墙上堂堂正正挂着一幅鲍月景的春卉图,“留连彩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主人正在鉴赏鲍老先生的画作,他看见我的拜访,不因来者的年少而怅然,一见面,竟还认得我这个贫家子弟。他对我的称呼投了“反对票”,满面春风地笑道:“我认识你父亲,应该叫我邹伯伯。” 


       邹伯伯,是我人生迷茫时认识的一位长者。但后来,我依然和大家一起叫他“邹老师”。


       那时,邹老师正当中年,穿一身合体的旧布中山装,气色平和,一表斯文。他是石门人,得知我初中毕业,新三届的,刚参加工作,在桐乡皮毛厂当学徒。月薪16元,加粮贴2元,粗茶淡饭,循规蹈矩,倘同学聚会,也偶上大众饭店打牙祭。屋子里静静的,邹老师兴味犹浓,与我在春卉图前话家常,谈人生,斯是陋室不时响起他清朗的笑语。


       除了鼓励,谈笑风生,他还关切地问起我的“学业”。我一时语塞,因学的是化学鞣皮,鞣者,硝皮也。上世纪70年代初,我的“娘家”是我们浙江唯一制裘毛皮的企业。为摆脱大米硝皮的羁绊,集中精英,搞起了化学硝皮。试验之初,有4位师傅主事,还搭配了我这个徒工。

 
       开始,我以为做学徒,好像雏鸟学飞。谁想,这里的师傅们,不,他们大多是文化层次甚高的知识分子,有浙大有杭大化学系等。学识渊博,严谨踏实。唯我浑浑噩噩,连A B C D也嘲笑我的无知,翻开操作记录本,面对师傅们笔下的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简直象一群吝啬的贵族,欺负我这个化学文盲,如CH2O和NASO4究为何物,非得请师傅们翻译。学化鞣而不懂基础化学,还不如换个车间学点别的,实际上是想逃避知识的惩罚。邹老师默默地听着我的苦衷,神情凝重,半响无语,突然,犹如父辈般的一声当头棒喝:“小张,不可!他们有学问有能力有涵养,跟着他们学,也许是人生中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正直人说正直话,发聋振聩,言者谆谆,听着诺诺。邹老师的一番点拨,说的我心头忽亮,如释重负。后来我终于跌跌撞撞跨过了化鞣关。


       那时我不谙世事,邹老师却不嫌弃我的幼稚和可笑,去信必回,有问必答。一次,我步行至羔羊朋友处,我们吃好晚饭,便一起踏着月色去羔桥头,邹老师就住在这桥头南岸的一所小学里。这小学是一座破旧的古庵改建的;1957年他被错打成右派下放于此任教,含冤20多年,栉风沐雨 ,亦师亦农,日子过的很是艰难,而我还傻乎乎的向他请教了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即“当日事当日毕”。他微微一笑,举杯喝了口开水,语气清亮地说道:


       “好啊!但不必拘泥。好像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需要梳头,到了夜晚,头脑里的东西也需要每天梳理。”如何梳理?他告诫我有暇看些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此后,他总是长辈般的关心着我的工作学习。闻我在写化鞣日记,由衷高兴,鞭策着我继续写下去。可惜,我在崇福只住了五年,因孤苦的父亲多病,不得不抛弃所学的技术。走时,仅带走了几本稚嫩的日记和我在江苏徐州学习时他给我一封回信。


       后来的见面,是在重建缘缘堂时,他赶到石门来帮忙。这是他的冤案平反后,我们在街头邂逅,他满面春风的告诉我:“刚办好退休手续,这次来,准备住到缘缘堂竣工。”我为他高兴,邹老师退而不休,他的精神年龄其实比我们来的年轻,他来石门帮忙期间,视重建缘缘堂为己任,乐此不疲。迄今想来,邹老师在退休之年,在故乡度过了他一生中真正有意义的“暑假”。


       如今,曾使我眷恋的那停泊在石门湾里过夜客轮清晨悠长的汽笛声,早已成了广陵散式的绝唱。但我还保存着那几本日记,这些旧物,常常让我想起“娘家“,想起邹老师,想起他在身处逆境时对我的谆谆教诲。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鲜花。所幸,邹老师的晚年安逸,丰富多彩,好花时节不闲身,他在《工笔画家鲍月景》一文中,挥笔写道:


       “综先生之造诣,……写仕女则态浓淑贞,疑丽质之天生;图肖像则神情毕现,竟呼之而欲出。……余如山水,花鸟以及篆刻无不各臻其妙,不同凡响。” 


       我喜欢他的文笔,文如其人,盼能读到他更多的文史类佳作,未料石门一面,却成了诀别!


       邹老师的一生正直自好,逆境中泰然处之,顺境中淡然处之,到了晚年,依然住在太平弄44号的旧宅里,守着做人的根本,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他离开我们时,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在怀念他老人家生前的为人时,我的叔父提起我少年时去乡下做皮蛋的事。我心里陡的一怔,想起小时候家门贫寒,挑着担走村串巷的情景。万万没有想做,这做皮蛋的配方居然是邹老师送来的.啊!顿时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犹如一位名人说的:“在永远无人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反映他的品质。叔父的叙述,我恍然大悟,邹老师啊,不,邹伯伯,那是您在文革遭受批斗时给我上的这人生第一课!我到崇福当学徒,你又給我上了人生第二课,第三课,……乃至陶冶情操的美术欣赏课,过则相规,言而有信,教我梳理人生,自尊自爱。唯独对第一课的内容只字不提,缄口不言。痛哉,邹伯伯!


       写到这里,时序又到了石门湾俗称的“桂花蒸”的时候。我想起去年深秋在邹伯伯去世一周年后,去崇福拜访他故居的情景,欲为这篇拙作配首打油诗,以示怀念:

       
       赏罢桂花再赏菊, 重阳又上崇德城。

 

       四眼井旁老墙门, 古木旧斋别有情。 

 
       唯见阶前花数盆, 似闻先生脚步声。 

 
       一生淡泊飘然去, 留得清风满庭院。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张骏成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桐乡三跳精彩献演
    桐乡三跳精彩献演
    月饼“验明正身”
    月饼“验明正身”
    小学生当起卫生监督员
    小学生当起卫生监督员
    沪杭高铁建设忙
    沪杭高铁建设忙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