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三农

国庆60周年:桐乡水利建设“旱涝无忧”

 

冒雪奋战长山河(资料照片)

 

  桐乡地处太湖流域东南端的杭嘉湖平原腹地,历来是泄洪走廊,几乎平均6年就有一次洪水。以前每次洪水暴发,河港水位迅速上涨,就淹没圩堤、农田、农房、工厂,给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很大损失。大灾促大治,1978年我市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杭嘉湖南排工程正式开工,涉及开挖长山河、莲花桥港、盐官下河3大工程,历经20年,先后有20万人参加工程建设,极大限度地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参加水利工作50个年头的宣基智,时任桐乡市水利局副局长,谈及这60年来在“水”上的变化,宣基智激动不已:“从原来频繁的水灾旱灾到现在形成桐乡特色的防洪、排灌、排涝、改善水环境等综合效益显著的民生水利工程体系,其中的变化太大了。”


  解放初期,还在读初中的宣基智记得,当时农民排灌就是靠脚踩水车,少量的几台流动抽水机和柴油机,农民很少有机会使用。1954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街道、农田。“一脚踩下去,到小腿上面了。”宣基智说,那时上级就动员城里人支援农村抗洪,大家拿着锅盆去舀水,因为没有别的排涝工具。落后的农田基础设施使得农业生产不堪一击,当时一亩单季稻的产量仅为200公斤,靠地吃饭的农民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1961年随着新安江水利发电厂的正式发电,我市农业灌溉也进入了电力排灌时期。农村兴建大批电力排灌机埠,安装变压器、发动机。随着机电排灌后,圩区不断扩大,桐乡引入外地经验,开展防汛水闸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1962年和1963年桐乡都暴发了大洪水,但桐乡农业生产经受住了考验,粮食保持稳定增收,这与水利设施的进步不无关联。


  到了文革期间,当时的地方政府领导就提出:“斗来斗去不如搞点水利建设。”于是,一个特殊年代水利建设让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村村成立了突击队,到处摆开平整土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场。“那时哪有机器,靠的就是老百姓一锹土一担泥干出来的。”宣基智回忆说,所有人都不计报酬、毫无怨言,很让人感动,而“白天红旗招展,夜间灯火辉煌”也成了那时最真实的写照。


  一直以来,桐乡河道河面窄,河床浅,多弯道,水流不畅。涝灾时对桐乡及周边84万亩农田带来威胁,而旱灾时对桐乡、海宁两地41万亩农田带来影响。从1966年开始桐乡开始疏浚骨干河道,5年时间里,乌镇市河、金牛塘、康泾塘、崇福市河、石门市河、白马塘等多处河道开宽加深,使得“洪水排得出,旱水引得进”。尝到甜头后,1971年之后各乡镇纷纷进行河道的疏拓,当时每个公社都要开挖一条骨干河道。在构建四通八达的水网同时,也促进了当时砖瓦厂等乡镇企业的成长。


  而杭嘉湖南排工程的建设再次将桐乡水利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整个工程也倾注了太多人的热血。有一年,桐乡下起罕见的大雪,雨雪过后,积水增多,有的地方淤泥厚达1米以上,施工道路由于雨雪、河沙、流沙等缘故,变得泥泞不堪,但人们面对困难不低头。下雪当日,同福段长山河开挖段仍有2600多人冒雪奋战(这张照片也成为当时的珍贵记忆)。随着长山河、莲花桥港、盐官下河的相继开通,滔滔西来的洪水可以直排杭州湾出海,历来为患的洪涝灾害得到缓解。


  时针指向20世纪90年代,桐乡水利事业又出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1996年河山含山示范区的建设。一块700多亩本来荒芜的田块首次实施了推土机进行土地平整,彻底改变以往人工平整土地的历史。同时在地下铺设了渠道,建设了一系列标准化农田设施。


  完工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土地平整后不光节省了土地,还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成为日后我市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前哨战”,2002年我市实施老水闸老水泵老泵房的“三老”工程为改造重点的标准化机电排涝设施建设,到2008年,全市累计改建新建水闸704多座,排灌泵站2687座,排灌泵站远程实行信息化运行控制系统。


  随着现在农业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粮食不再是农民的当家作物。水利设施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石门镇的梨子种植户早在两年前就用上了滴灌技术,产量品质都上了一个台阶。“以前桐乡的灌溉模式就是‘一刀切’,水田怎么灌水旱地就怎么灌水,其实这很不利于作物生长。”梨农老姚说,虽然听说过喷灌、滴灌、微喷等技术,但总觉得是外国人用用,想不到现在自己也能用上了。到2008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5.99万亩。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摄 李渭钫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听故事 看变化
    听故事 看变化
    喜庆的社区
    喜庆的社区
    “企业文化月”启动
    “企业文化月”启动
    个性家纺产品走俏
    个性家纺产品走俏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