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民生

雷暴天气频发 科学急救可“假死”回生

  近几年来,我市特别是农村地区屡屡出现雷电伤人事件。眼下正值雷暴天气多发时节,防雷这一话题再次引起大家关注。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近几年来,我市因雷击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在逐年增加。


  事故回放:


  A 去年6月25日下午3时左右,龙翔街道龙泾村一名老人在田头骑三轮车回家途中,突遭雷电击中,呼吸停止,颈部、耳侧严重烧伤,小腹部多处水疱……后经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其神智大受影响。


  B 去年8月3日下午3时30分左右,龙翔街道龙泾村人称“蒋老虎”的一名75岁老人,在自家三层楼的阳台上收烟片时,突然电闪雷鸣,他家屋顶楼板被雷电击中断裂,蒋老虎随着断裂的楼板从三楼摔到了二楼上死亡。


  C 去年9月1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屠甸镇红星村一户农家遭到强雷暴袭击,二楼西南角被雷电击中,电视机、收音机、VCD机等电器均被烧坏。


  D 今年2月20日早上6时左右,梧桐供电所城西变电所遭雷击,一条高压线被雷电击中打断,导致城西区域断电数小时。


  “由于目前我市有关雷灾发生资料和信息的收集,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够完整的状态,实际发生的雷电灾害损失无法确切统计,但雷击伤人事故及财产损失呈逐年增加却是不争事实。”市气象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


  雷暴天气为何频发


  雷暴天气为何频发并日趋严重?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所长陈献仪分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气候角度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反常、大气污染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强对流天气比以前多发。加之现在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先进的设备比较普及,但这些弱电设备的抗雷击风险能力较低。由于没有采取足够的防雷措施,一旦遭雷击,所造成的损失就比较大。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大量增加,热岛效应使雷暴日和雷暴强度呈增加趋势。


  这几年,通过防雷知识的宣传普及,人们对雷电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所提高,但农村地区人员的防雷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对雷击目标具有选择性规律知之甚少,一些农民在田间遭遇雷电时,将最危险的孤立的亭子、大树等当作避雷的“安全场所”;有的农民对雷电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雷劈死人是老天对他或上辈人做坏事的惩罚。


  “伤人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农村的防雷装置安装得比较少或者安装不当也是一个原因。”陈献仪说,现在,农村不少农房越盖越高,而在设计时很少考虑防雷设施的建设,且布线不规范、乱拉乱挂现象时常可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引雷入室”伤人的祸端。现在,我市河山、崇福、石门一带许多农户,为了防雷而在自家屋顶上立起一个个金属棒球,但有的不安装任何接地装置,反而增加了遭受雷击的几率。


  如何防范雷击事故


  陈献仪告诉记者,雷电天气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月至9月间,尤以夏季为多发,一天之中又以下午至傍晚这段时间电闪雷鸣的多。


  虽然雷电的产生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预防的,但由雷电产生的灾害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陈献仪说,遇到雷电天气,最简单的防雷方法就是立即把电器的电源线、电话线、网络、闭路电视的信号线等拔出,也不要使用手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关闭并远离门窗,特别是不要站在阳台、楼顶上,不要靠近、触摸水管、管道煤气管等金属管道;房屋如无防雷设施时,不要在雷电肆虐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雷电交加时人如果在室外,应立即躲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或者找低洼处伏倒,汽车内也是安全的地方,如在游泳应立即上岸;如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躲避,应远离高耸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高压线等附近停留,也不宜进入孤立的岗亭、草房等无防雷设施的地方。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可双脚并拢蹲下,以减少跨步电压的伤害,并摘下身上佩戴的眼镜、手表等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手机等,也不要把铁锹、锄头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那样会增加闪电直接击中的机会;雷电期间,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

 
  科学急救可让“假死”回生


  一旦不幸有人遭受了雷击,该如何抢救呢?陈献仪提醒大家要及时报警,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进行人工呼吸,二是进行体外心脏按摩。陈献仪说,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表明,有些遭到雷击后呈现死亡状态的人其实还未真正死亡,属“假死”现象,如果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往往会“死”而复生。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钟美琴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我来说两句:
昵称: 输入答案:
  
最新
 
图片
 
    整改落实阶段培训
    整改落实阶段培训
    劳动者权益保护宣传
    劳动者权益保护宣传
    沈济贤与网民面对面
    沈济贤与网民面对面
    浙大学生来桐实验
    浙大学生来桐实验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