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化新闻

聚焦桐乡文物古迹之现状

 

市级文保单位——崇福东门的司马高桥

 

  江南水乡,古迹众多,我市也不例外。乌镇的古桥梁、古建筑等早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但其他镇、街道的古桥梁、古民居群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迹由于年久失修,历经风雨侵蚀,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不久前,我市对崇福、濮院、高桥等7个镇、街道进行文物普查,这是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普查。普查中新发现了包括传统古民居、地下遗址、古桥和具有“文革”特征的古迹共470多处。这些古迹尽管历史风貌犹存,但大多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住户成分日趋复杂,并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

 

  我市文物古迹知多少

 

  古迹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我市古迹的现状到底如何呢?3月25日,在市博物馆副馆长朱宏中的陪同下,记者走访了几处典型的文物古迹现场,了解它们目前的生存情况。

 

  A传统古街区

 

  在崇福镇中沙渚塘处,有一叫“司马高桥”的古石桥,旧名南高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为单孔石拱桥,桥顶望柱雕石狮两对,属市级文保单位。据说原崇德县境内老的运河大桥有10多座,如今只剩下司马高桥这一座了。虽历经风雨,但桥顶望柱上那两对石狮子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着,桥侧“白栏依雉堞,情深秋水溯伊人”的字样也依稀可辨。只是因年代久远,其两侧如今生长出了许多树来。桥表面上看上去不错,但因树根扎入桥体内,使得桥上的石头开始松动,已出现了渗水的现象。


  这司马高桥见证了发生在运河边的许多故事。1555年正月,生活在运河边的人们正沉浸在亲人团圆共度佳节的喜悦里,倭寇突然攻陷崇德,打破了小城的宁静,也搅乱了时任右通政的吕希周的乡居生活。崇德人吕希周协助县令筑城防寇,并得到县令等一干决策者和其他乡绅的一致赞同,决定改运河直塘成曲形,纡缓绕城,以水为障防寇。于是,历史上便有“崇德出了个吕希周,直塘改作九弯兜”之说。

 
  古民居群是指解放之前成片分布的古民居的统称,一般指普通居民住宅。司马高桥古民居群因司马高桥而得名。司马高桥古民居群西侧靠近京杭大运河,东侧临近320国道,多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当年的建筑特色及风貌基本可见。其中,中沙渚塘南岸的建筑群保存较好,属城南街,一字排开,沿中沙渚塘而建。其余大多数由于缺少维护、修缮,加之不合理利用,保存情况欠佳,不少已成为危房。


  该镇公园路7幢14号北院内的张璵功德坊算是颇具特色的古迹了。牌坊竖在一对姓田夫妇家中的庭院里,面朝南,宽4.2米,高约3米,为镂空雕刻,主体保存较好,一侧抱柱石缺损,上面刻有“正德丁丑科张璵”七个大字已不太清晰。“这儿以前是空地,我们是在崇福开挖市河时拆迁过来的。”田先生说,当时,他们几乎是把房子整个搬过来的,之所以留下牌坊,是因为担心拆除了会影响房子的安全性。文物虽然保留了下来,但让人深感遗憾的是,目前,它只能待在深深的庭院里,很难向世人展现出它自身应有的价值。

 

 

上市集镇老街

 

  古街区是指现在还保存着的解放之前的街区以及街区附属的商铺和普通居民住宅。离崇福镇不远的上市集镇存有一古街区,整个建筑群呈“T”字形,多为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如今,在不少房子的墙上,毛主席语录依旧存在着,且房子多以出租为主。据了解,那里的建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传统的风貌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但是不少建筑已被局部改造。

 

  B 古民居群

 

  崇福镇横街东始浒弄口,西至庙弄,全长约345米,宽3.5米,早在明清时就是商业闹市,这条小街是崇邑望族集聚、名士乡贤生息之地,有着别处无法比拟的人气。如今,虽仍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清代街市风貌,但已处于濒危状态,有的年久失修,有的被拆建改建,且大多电线线路老化,没有任何消防设施,隐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位于横街西段的保安弄,清代晚期画家吴滔的故居就在这里,解放后这里曾为县教育工会所在地,现崇德社区居委会在此办公。故居占地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2平方米。据了解,吴滔的孙女曾在这里住过。


  而在横街善长当,过去住着马家,相传与孙中山过往甚密,如今居住着两户人家。在他们家的庭院里,有一口井。据居住者介绍,井的年代虽不久,但井沿却很久了,上面留有明显的绳割痕迹。


  “这儿是秋瑾挚友徐自华的故居,秋瑾也曾经来住过。”来到横街西端的庙弄,记者了解到了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秋、徐二人为生死至交。为筹备起义经费,秋瑾曾于1907年5月化装来到徐自华家,徐自华倾囊相助,赠送的积蓄与金饰折合黄金30余两。秋瑾遇难后,徐氏姐妹还冒着生死将秋瑾遗骸埋骨西泠,徐自华亲撰碑文,辛亥革命后,为纪念秋瑾,徐自华又发起成立了秋社,创办了竞雄女校。

 
  崇福镇公园路10号民居,是此次普查中发现的又一处古建筑。它西距京杭运河崇福古河道较近,南为中沙渚塘,民居为南北开门,门为石门框,整栋民居分两部分,中间有两个天井。采访中,记者得知,以前那儿住着一名姓王的大户人家,被称为“王家宅院”。现在这房子部分属于房管所,部分属居民的私有财产。“这种房子比较危险,消防设施也差,我们的子女都住到外面去了。”居住在那里的老人说。

 
  位于高桥镇范桥村陈家木桥15号的陈家厅,是旧时典型的江南房屋建筑,但因年代久远,部分构件已老化,砖雕门楼上的文字和花纹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原有三进,现仅存第一进及砖雕门楼一座,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庭院西围墙还保留着,墙上有石雕花窗2个。

 
  该村曹家里组9号的曹家老宅、陈家木桥组18号的三合院和龙南村星石桥集镇40号的陈氏老宅也是在这次普查中发现的古民居。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濮院镇镇区目前还保留着大量古民居和古民居群,格局几乎没有破坏,主要分布在大街、义路街、龙湾街和大有桥街,其中大部分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个别为规格较高的厅堂建筑,有些地方还能见到精美的砖雕门楼及一些雕花构件。

 

  C文革特征建筑

 

  除了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外,我市在此次文物普查中还发现了一些极具时代特征的文革建筑。建筑上的“五角红星”和“毛主席语录”便是体现那个时代特征的最好标志。


  崇福镇中夫村礼堂坐北朝南,门面为三开间的二层楼,主体为6间平房,保存较好,为在文革初期建造。礼堂正立面的中间写有毛泽东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左右侧分别写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等毛主席语录。据当地村民介绍, 1976年7月,那儿曾经发生过龙卷风刮坍礼堂屋顶、压死10余名村民的特大事故。如今,它被当作仓库,用来放钢管和扣件。


  乌镇碓坊桥村的“文革桥”也别具特色。那儿有一新一老两座桥,都叫“文革桥”。老文革桥建造于1967年3月,为砖结构拱桥。新桥建于2004年,为平桥。砖拱桥两侧有用隶书书写的“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桥身上还刻有两颗红五星。


  为何两座桥会同名呢?原来,老桥年代过久,无法通行,附近的村民希望在方便通行的前提下保留下这些历史的印痕,于是在老桥旁边又新建了一座平桥,也取名为“文革桥” ,而老桥不拆除。

 

  如何保护这些古迹


  记者走访的这些古迹,只是我市众多古迹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古迹大多由于不被重视而年久失修,且消防设施不够完善……它们的命运令人堪忧。


  “这些古迹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格局,历史风貌犹存,见证了江南水乡的历史进程。如何把它们利用和保护好,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朱宏中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并没有找到较好的方法,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古迹保护意识的提高,一定能想出办法的。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的,若人为地破坏了,就没有办法再现。对于那些为了一时利益而对文物古迹进行改建的,也应该多加考虑,因为一旦改建了,它所承载的历史的信息也就中断了。

 

 

坐落于我市民兴集镇边上的文革桥

 

 

具有明显文革特征的崇福镇(原虎啸乡)中夫村礼堂

 

 

古民居群一角

 

  编后:古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就像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它是每一个桐乡人的集体记忆,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我们期待着这些文物古迹能得到妥善处置。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周芸 摄/钟云坤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我来说两句:
昵称: 输入答案:
  
最新
 
图片
 
    废旧电池的尴尬
    废旧电池的尴尬
    专家考察雪茄烟种植
    专家考察雪茄烟种植
    服务台胞 送证上门
    服务台胞 送证上门
    桐乡发展“刻”进60年记忆
    桐乡发展“刻”进60年记忆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