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学

水边的杨柳

  这几日翻周敬文的《散柳集》,不觉有种翻看老照片的感觉。其中作品大多写在八九十年代。那个年代喧哗浮躁缘别缘散,或是灯火昏黄胡琴咿哑,然而落在笔下,却是岁月沉淀下的一份淡泊。话语间总不动声色貌似闲散,无论是多么激烈的情感,抑或是数十载的光阴,终究不过如琥珀般凝固,泛出微黄的光来。不懂的人,嫌其无味;懂得的人,亦不过一声轻叹。


  有一种著作,语言上可能不是汪洋恣肆,结构上可能不是实验创新,但是却是用心写成的,他对文字有一份敬重之心。《散柳集》就属于这样一著作。关于《散柳集》的隐喻意义,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的“一个与文学打了二十几年交道的人,将自己的创作选编成一个集子,作为留念和总结。都是零散之作,故名《散柳集》。”这本25万的著作,实际上是他一生的心血。


  柳本多情。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一首《杨柳枝词》:“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杨柳柔条,看似软弱,实则坚强,在自然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它也能顽强地生存下来。杭州出生的周敬文可能会经常想起西湖边的垂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让人想起丰子恺爱柳的故事了。《丰子恺散文全编》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的,前几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落款,“于白马湖边”,“于小杨柳屋”。 杨树、柳树,以及人们常常把它们连在一起的杨柳,都是中国传统树种中最常见的品种。它适应性强,易于成活。正因为这样,它虽然不是什么奇树名木,却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丰子恺就最爱杨柳,爱它这柔中有刚的性格。在他的画中出现最多的树就是柳树,甚至有人说:“没有柳树,或许就没有丰子恺。”由此可见杨柳树对丰子恺其人其画影响之深。对于他这个书斋画室名,有人这样评价:“小杨柳屋,乍一听,太俗,太直白了点,不像个书斋画室的名字。其实它正说明丰子恺不但喜欢杨柳、喜画杨柳,他的画也像杨柳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


  周敬文17岁离开杭州到桐乡插队之后,再没有离开桐乡。桐乡自古多俊杰。前有茅盾丰子恺,后有陈丹青十分推崇的木心。周敬文显然很喜欢丰子恺,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丰子恺其人其文。如第223页《生活中的清泉》他大篇幅引用丰子恺《儿女》中的文字。在《丰迷相聚缘缘堂》(P170)一文中他表达对丰子恺的人品和文品的敬仰。


  和他所推崇的作家丰子恺一样,周敬文热爱生活,把音乐看做人生活中的一股清泉(《生活中的清泉》,P223)。他很看重亲情,《母亲的后遗症》《拎只西瓜上北京》写了他生命里的憾事和趣事。他看重友情,喜欢结交文友,《以文会友过双休》《文友阿冠》《文友王立》《瑞林出书》等篇目都可以读出他对朋友一片热忱之心。《散柳集》的语言总是缓和而又平淡,偶有激越,却很快被平和的语言厚重的底色盖住。《纸里乾坤》如此,《酌饮浮生》更如是。


  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 )在他名著《镜与灯》提出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也即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在四大要素中,作品与艺术家(也及其作者)的关系也是艾布拉姆斯讨论的重点,认为“作品中窥见其作者的身影、性格、文风和气质”,即所谓“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如同他的名字“敬文”,他对文字、文学是敬重的,是热爱的。周敬文先生的这本《散柳集》,或抒情,或叙事,回忆与文友的交往,聊聊家里的往事,细述对亲友的感情,琐碎的、淡然的、和缓的,拼出的是一位善良的热爱文字的人的岁月历程。从中我们可想像一位可爱的朋友,或行或吟,或喜或怒,如何笑对往事烟云。


  寥寥数笔间,即是一个人生。这本集子的《后记》,读了又读,不禁泪从中来,哎,遗憾,哎,心痛!希望更多的读者读到这个集子,也希望《散柳集》如同水边的杨柳,总能荡漾在人们心中。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周永刚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为大学生“村官”补课
    为大学生“村官”补课
    粮食收购第一天
    粮食收购第一天
    “夕阳红”在路上
    “夕阳红”在路上
    居民绘制环保袋
    居民绘制环保袋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