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专题 >桐乡15周年 >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浦东17年巨变8经验

 

 

  为什么浦东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把国际化的新思路和当地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十分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巨大成就

  浦东面积约570平方公里,中央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新区之前,浦东属上海待开发的郊区部分,拥有滨江临海的优势。1990年地区生产总值60.2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7%。工业有一定基础,在石化、钢铁、造船等行业拥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农业产值5.33亿元,是当时上海重要的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商品零售总额14.28亿元,仅占全市的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仅占全市的6.3%。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诸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明显低于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就是当时上海市民对浦东发展滞后的生动描述。同时,在开发浦东之前,上海的经济发展也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诸多矛盾,某种程度上与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有类似之处,地方财政负担较重,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都比较慢。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最大的都市经济体,当时的情况与蒸蒸日上的广东省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上海市及浦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契机和历史新起点。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7年的努力奋斗,浦东在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具有国际高水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成为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和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是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建区时的60.24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365.33亿元,增长了近40倍,年均增速1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862美元上升到约1.6万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了18.6倍;财政收入比建区时增加了近52倍,达587.49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8亿元、1194.47亿元、1164.98亿元,比重由1990年的3.7︰76.2︰20.1调整为0.2︰50.5︰49.3。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企业脱颖而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9%。

  二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浦东新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建立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起包括银行、证券、商品期货、产权交易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国际化的要素市场体系,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从无到有,截至2007年11月底,已有478家中外金融机构、9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浦东;累计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万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超过350亿美元,分别是1990年的530倍和1030倍左右。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38家在浦东投资635个项目。2006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73亿美元,是建区时的41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对全国开放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综合服务配套功能不断提升。17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000多亿元,2006年为659.97亿元,是1990年的46倍。建设了以国际机场、港区、信息基础设施等为核心的功能性、枢纽型工程及一批重大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目前,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1373万标箱,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集装箱单列港,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216万吨,列全国之首、世界第六。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集聚了中外企业研发中心192家,其中国家级19家,形成了从研发、制造到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拥有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528家,近万名归国留学人员前来创业;金融、物流、咨询、会展等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拓展。为我国大型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是人民生活实现小康,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2006年浦东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52元,郊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911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3.2倍和7.3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2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近1倍。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近百万个。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17年来政府财力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新建了一批普惠性、高水准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拥有各类教育机构405个、医疗卫生机构651个,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23%和12倍以上,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专业人才,人均受教育水平成为全国最好的城区之一,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要。1999年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园林城区。努力建设宜居之区、友善之区、诚信之区,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2005年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区”。2006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以上天数达325天,人均绿化面积24.21平方米,城市化地区绿化覆盖率37.38%,生活垃圾处置项目获“联合国迪拜奖”,赢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

  浦东17年开发开放促进了上海的振兴,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浦东开发开放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经验

  为什么浦东17年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把国际化的新思路和当地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十分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体体现为8个方面:

  一是中央决策正确。浦东开发是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历史时期,经过深思远虑之后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面临巨大困难,物价“闯关”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困境,经济增长大起大落。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和东欧剧变,使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作为全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也出现生产滑坡、经济效益下滑、国企亏损和财政困难加剧等问题,工业布局在浦西过于集中的矛盾更加凸显,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结构调整滞后和经济缺乏活力等问题十分突出,上海的发展面临着新压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走出我国当时面临的困境,如何破解我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所遇到的难题,邓小平同志和中央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上海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并强调“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中央要求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保障。当时邓小平同志的目光所及,不仅是利用浦东推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是在深刻谋划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布局。出于同样考虑,2006年中央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下一步深化改革探索经验。

  二是超前的战略思路储备。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先行一步的战略研究、超前一步的战略思路储备。长期以来,上海积累了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又高度务实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和城建人才,他们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对浦东的建设和上海发展起到重要的思想库作用。早在1984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就多次研究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开发浦东的设想,并开始组织力量进行论证。以后上海市的历届班子和主要领导,都把浦东开发的先行研究作为大事来抓,组织了浦东开发国际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智囊团”、“头脑公司”、“咨询机构”等决策参谋的作用,集聚国内外一流专家的智慧。1988年5月2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致词中强调:“上海作为全国最大、位置最重要的一座开放城市,应该更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发浦东,建设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新市区,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三大精神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成。”他还指出:“上海是世界闻名的都市,在本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但在经济表面繁荣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矛盾。解放30多年来,我们重视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来不及相应地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以致削弱了经济贸易中心的功能和对外对内枢纽的功能。这种状况当然不允许再延续下去。我们先后采取过多种办法来改造老市区,但耗资巨大且困难较多,所以又提出了结合老市区改造、建设一大块现代化新市区的方针。我认为,这样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是必要的。十分明显,上海要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时代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不开发浦东,只靠老市区改造是不容易实现的。”当中央作出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时,上海已经有了充分思想准备、舆论共识和研究储备,使得浦东开发开放的总体战略定位、实施策略和具体步骤得以顺利推出。

 [1] [2] 下一页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第二次经济普查
    第二次经济普查
    织锦忆旧
    织锦忆旧
    咨询养老保险
    咨询养老保险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