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人文桐乡>>文学
 最近更新
  • 角 度
  • 街头卖唱者
  • 江 南
  • 精 明
  • 孝敬父母等不得
  • “17厘米”和“40度”
  • 汉玉剑璏
    汉玉剑璏
    崧泽文化灰陶盆形豆
    崧泽文化灰陶盆形豆
    夏家浜与夏尚书府
    夏家浜与夏尚书府
    宅砖雕门楼
    宅砖雕门楼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石窟·牡丹·黄土地

     

    奉先寺石窟中仪态端庄的佛像

     

      有人问,到洛阳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脱口而道,石窟与牡丹。


      曾是九朝古都的洛阳,位于黄河支流洛河的北面,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到洛阳第一天,我们浏览了禅宗祖庭、武林圣地少林寺和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第二天我们去了世界文化遗产——距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水两岸石灰岩峭壁上的龙门石窟。由北往南走,只见伊水从西南流入洛阳,被东面的香山和西面的龙门山所挟,形成险要的“龙门” ,石窟故而名之。


      导游说,龙门石窟可以说是山西云岗石窟的延续,因为北魏曾在郊外云岗开凿石窟寺,孝文帝于公元494年从大同迁都洛阳后,就继续在郊外开凿石窟寺。因龙门一带的石头硬度恰好适宜雕刻,就直接在山石上雕刻佛像。而敦煌鸣沙山石质过脆,不宜雕刻石像,只能画上壁画,另塑佛像搬进去。如果说敦煌是中国绘画的宝库,那么龙门即是中国雕刻的宝库。


      龙门石窟全长1公里,历时400余年,共开凿1300多个石窟,塑造了9.7万余尊佛像,可惜长期的自然风化与人为的破坏,特别是在文革时期遭到灭顶之灾的破坏。现保留下来的绝大多数佛像已缺头少臂,满目疮痍不忍一睹,比较完好的还有莲花洞、宾阳洞、万佛洞和奉先寺等。


      宾阳洞有三窟。中洞为北魏时所雕凿,其他两窟是隋、唐时期所凿。中洞的主佛释迦像高约8.4米,两旁有两弟子、两菩萨。虽然雕像高大魁伟,但细部刻得却十分细致。以雕像多而闻名的是万佛洞,南北洞壁上雕刻了1.5万尊佛像,最小的仅2厘米。龙门石窟的精华可谓在奉先寺。导游介绍,它完工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它的前面以前曾建有木造的殿堂,可惜现在殿堂已毁,佛像都在露天的石壁上。中间的卢舍那佛高17.14米,体态庞大,眉目清秀,仪态端庄,雕刻精美,传说是模仿武则天形象而塑,而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据说也受其影响而造,可见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深远影响。


      到洛阳看牡丹,是多年的愿望。那天从龙门石窟出来,已是正午时光,我们兴致勃勃地前往观赏了“甲天下”的牡丹。尽管已是4月下旬,过了花朵盛开期,可占地700多亩的牡丹园里,还是花团锦簇: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在暖暖的阳光里尽情绽放,让络绎不绝的观赏者或蹲或站的流连忘返、留影拍照。真应了那宁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古话了。


      忽闻一阵赞叹声,赶过去一瞧,左侧的一大片牡丹冠压群芳、绚丽无比:魏紫雍容华贵、姚黄秀丽姣好、二乔典雅高洁……这些竞相怒放的牡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的轻拂下,频频含首致意,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引得众多“长枪”、“短炮”一阵阵狂轰滥炸。以至同行的小L边走边拍,待到出口乘车,才觉忘了给数码相机装SD卡,赶紧拾遗补阙,借卡补拍,可还是挂一漏万,后悔不迭。


      这么好的花朵,不是哪里都能拍得到的,我们江南就很少有开得这么好看的牡丹花,这可能也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缘故吧,要不为什么人们要把它誉为“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国色天香呢?


      在山西虽然游了佛国胜境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及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乔家大院,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黄土地。


      从洛阳坐了一夜火车到了太原,我们就直奔佛国胜境五台山。《游程指南》注明只有200多公里,却需4个小时车程,当时心中惑然,却还不以为然。


      出了太原,车窗外尽是高高低低、坎坎坷坷、雄浑苍茫的黄土地,只有沟底才有几处平地。一上高速公路就开始堵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将近晌午,才下了高速公路。尽管是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可汽车开始在坑坑洼洼的马路上颠簸起来。山西煤炭储量丰富,一路上,来自蒙、陕、冀的煤车都是超载行车。飞尘扬土如烟雾般弥漫,不一会儿,两个鼻孔里面全是黑土。导游这时才说,年年修路年年颠簸,到五台山起码要7个多小时,下午2时才有可能上五台山用午餐,我们一听都傻了眼。


      从山西太原市到五台山,途中必经一个我国留存不多且保存最完整的西河头村“地道战遗址” (另有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这个遗址是晋中平原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见证。地道全长10公里,3条大干线由东向西,50多条支线纵横交错。抗日战争时期,全县157个自然村就有80多个村挖有地道,成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我们忙要求去“地道战”村里领略一下当年“土八路”之神威。


      到达西河头村停车场,只有一辆中巴停在宽阔的停车场里。广播喇叭里,只有歌星苏芮在起劲地吼“酒干淌卖无”。来到地道口,每两个人发一个手电,跟着导游弯腰钻进1.5米深、10公里长的地下坑道,却如跨进地下长城般的迷宫。我猫着腰,拿着手电钻下又攀上,一路上虽有几分神秘,却不觉新奇,好像又回到了儿时“广积粮、深挖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但时间一长,腰也酸了,腿也疼了,刚想抬头挺腰歇口气,“砰”的一声,头就碰上了硬梆梆的坑顶,直痛得龇牙咧嘴,眼冒金星。


      好不容易钻过了黑咕隆咚的一个坑道,又钻进了更矮更深的坑洞。导游说那是当年防日本鬼子放毒气的坑洞,上面直通水井。没有一点声响,大家手脚并用往前爬,偶尔隐隐约约地传来同伴的嬉笑声和掉队者的呼喊声。好不容易钻出了地面,抬头一看却是庙里的观音菩萨神坛。走过农家小院,却见院里院外,阳光灿烂,金黄灿灿的玉米棒子铺了一地,大家纷纷拍照留影。后面追着叫卖熟玉米棒的农妇告诉我们,丰收了玉米不好卖,就堆在院子里。时候已不早,大伙儿的肚子确实有点瘪了,于是抢着买玉米吃,也算支援老区了。


      多好的人文资源,多好的地理环境,我想,那里只要在软件上下些功夫,就能产出更多的社会效益。比如在接待大厅放“地道战”电影,坑道里放电影的录音剪辑。特别是把电影里的经典对白放在实景处播放,更使游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觉,其受的教育也许会更加令人难忘。凝重质朴的黄土地不但造就了特定的抗日战场,构筑了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场,拯救了濒临危急的中华民族,也哺育了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摄 甲 乙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