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综合
 最近更新
  • 我市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
  • 市供电局开展专项检测保电
  • 市运管所加强危险品运输安
  • 标准化建设打造专职消防“
  • 我市举办"迎奥运讲文明树
  • 桐乡赴川医疗卫生重建工作
  • 天热驾车需谨慎
    天热驾车需谨慎
    纳凉好去处
    纳凉好去处
    父子“水仗”
    父子“水仗”
    荷叶遭“毒手”
    荷叶遭“毒手”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桐乡古桥 真的成了“鸡肋”吗

      江南水乡桐乡,河网如织,河多桥多。桥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那些历经了几百年岁月沧桑的古桥,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桥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境地——
     
     

    崇福司马高桥

     

      江南水乡古桥多,出门见桥,桥态各异。桐乡也不例外。我市最近正在进行的文物普查中,已普查好的高桥、石门、大麻、濮院4个镇共发现建于民国20年以前的石桥100余座,预计全市现存这样的石桥还有四五百座。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农业文明逐渐向工业文明过渡,陆路交通的逐渐发达和水路航运中河道的拓宽、船舶吨位的增加,我市大部分古桥已遭到或即将遭到被拆除、改建的命运。

      江南水乡古桥多

      据了解,我市现在古桥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乌镇镇。该镇迄今比较完整地保留有20多座古桥,在古镇乌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向游人展示着古镇水乡文化的个性。


      那么,那些隐藏于农村小河浜上的古桥今日又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在高桥镇高桥村,有一座被当地村民誉为“风水桥”的单孔石拱桥,名为“盐官桥”。说起盐官桥的始建年代,就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建在那里了”。1963年时桥面出现损坏,村民们自发捐款进行了修缮。


      盐官桥横跨盐官桥港,两岸村民倚桥而居,人口密集。整个自然村63户人家世代居住在这里,村因桥而得名,称作“盐官桥村民小组”。在村民们的眼里,盐官桥就是村里的“吉祥桥”。村民们说,村里的孩子考取大学的特别多,进城工作的也特别多。89岁的村民沈三宝老人告诉记者,盐官桥这个地方很久以前就已形成村落了,盐官桥下的这条河港,当时是高桥到海宁斜桥的必经之地。至今,桥梁上镌刻的“东西接语溪,南北通沙渚”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出资10万元要买走这座老石桥,但被村民们拒绝了。然而眼下让村民们深感忧虑的是,由于河道长年缺乏疏浚,盐官桥下的河面越来越窄,桥也因缺乏必要的保护而开始走形。


      石门镇崇安村的匠人桥是此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一座三孔平桥,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民国时期,当地村民曾募捐进行修缮,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风貌。以前,河北岸的村民要到河南岸,匠人桥是必经之路。近年来,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村旁修了一条公路,并建起了水泥桥,走匠人桥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少了。然而,大家对这座古老石桥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在此次的文物普查中,我市大麻镇还发现了两座七孔平板石桥,这也是我市仅存的两座七孔石桥。

     
      在大麻镇西南村村委会旁边,那座名为“大洋桥”的七孔平桥静静地卧在河面上,离桥几十米之外是人来车往的水泥公路桥。大洋桥的桥身特别长,足有四五十米。桥面中间的定心石上,圆盘状的莲花纹清晰可见。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大洋桥的桥身曾用铁条进行过加固,并安上了简易栏杆。如今,这座古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地的沈月香老人回忆说,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宣统年间,由于这条名为“大洋里”的河港过去曾是通向海宁、余杭等地的主干河道,往来船只特别多,加上旧时大洋里还有庙会举行,庙会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船只更是把大洋桥一带挤了个水泄不通。

      这些古桥已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濮院语儿桥

      濮院镇作为江南古镇之一,镇上古桥也特别多。濮院镇在古桥的保护方面可谓是先行一步。在对那些古桥的保护上,濮院镇的做法是,对于一些处于交通要道的古桥,尤其是车辆必经之桥,就在古石桥的旁边建一座水泥桥供车辆行驶,像大有桥、庙桥、栖凤桥、大积桥等桥旁都建有水泥桥,这样,车辆通行的矛盾解决了,古桥也得以保存下来。


      濮院镇的众安桥现是市级文保单位,它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清道光四年(1824)时重建,东西向跨东市河,属单孔石拱桥。沿着台阶走到桥上,静静的市河环绕着老街。据传,众安桥还与一段历史有关。桥东堍原本为纪念南宋爱国将领施全而建有施全庙。


      濮院镇的女儿桥,又名“语儿桥”,也是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跨南市河,南宋德祐年间(1275—1276)濮振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有关女儿桥桥名的来历,传说很多。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督兵拒越(濮院古代是吴越分界地)时,溪人有生子能语者,而吴兵适胜,遂命为语儿乡,左有语儿亭。勾践入吴,夫人道产女儿于亭,故称“女儿亭”,亭旁之桥遂称“女儿桥”。 “语儿桥下女儿嫁,南北苏家尽浣沙,王谢堂前春燕去,满街桑影夕阳斜。”当是对濮院古镇风情的最好描绘。女儿桥西堍有日军侵华时修筑的壕门一道,当年就如城门一般,昼开夜关,限制百姓的进出,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


      女儿桥见证了古镇的历史沧桑,家住女儿桥堍的翟金梅告诉记者,女儿桥现在走的人依然很多,桥堍的房子也已经很古老了,以前这里开有茶馆等,生意很是兴隆,这里也算是真正的老街。


      桐乡现存的单孔石拱桥中,崇福镇上的司马高桥是最高的一座。桥顶有一个平台,四角分别立有一根小石柱,石柱的顶端各雕有一只形象逼真的石狮子。站在司马高桥上向西望去,上世纪70年代拓宽后的崇福市河就在50米开外的地方。司马高桥的南北两岸,如今还有不少木结构房子矗立着,昔日那曾经舟来楫往的河道,如今很少有船只从那高高的石拱桥下经过。

      古桥命运堪忧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村土地整理、河道拓宽整治、危桥改造等工程的推进,现在,“藏”在农村小河浜的那些古石桥已越来越少,即使还在的也是朝不保夕,随时面临着消亡的境地。


      “自然和人为的损坏使得保护古桥的形势显得日益严峻,古桥陆续被拆被损的同时,也让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随之消失了。”市博物馆副馆长周伟民不无感慨地说。

     

     

    石门庙前桥


      古桥帆影,曾是大运河上的一景。桐乡运河段全长41.77公里,占江南运河段总长度的十分之一,途经我市的运河上面原先有14座石拱桥和近10座凉亭。虹桥,长亭,石帮岸,构成了运河独特的风光。但是,由于运河一再拓宽,昔日的古桥和长亭已经消失殆尽, “古桥帆影”这道美丽的风景早已不复存在。

      古桥真的成了“鸡肋”?

      古桥的存在究竟有没有价值?古桥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真的不可调和?古桥是不是真的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呢?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社会人士。


      市政协秘书长傅林林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过一篇题为“濮院的石桥”文章,就古桥的保护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濮院河多桥多,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桥10余座,这些古桥是濮院历史的见证,更是濮院文脉的延续。傅林林说,古桥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河港纵横密布的江南水乡,我们的先民创造性地用桥梁将历史体现出来,显示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水乡文化个性。历史的积淀是需要时间作支撑的,那些凹陷的石阶、光滑的石头、歪斜的石栏,正是历史的“凝固”乐章。


      在谈到我市尚存的那些古桥的价值时,市博物馆副馆长周伟民说,古桥与江南水乡密不可分。古往今来,桐乡人依水而居,要解决出行问题,桥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也代表了一段历史。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已越来越少,桐乡要打造文化名市,拥有丰富的文物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而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桥也是文物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去保护。文物保存得越多,历史积淀就越显深厚。


      同时,周伟民还谈到,保护古桥也有利于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因为桥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设施。桐乡的石桥基本上就两种造型:拱桥和平桥。拱桥精致,平桥相对而言较粗糙。因此两座桥的造价不一样,而当时造桥通常是人们集资建造的。从桥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小镇上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多为拱桥,而农村为求实惠,大都建的是平桥。虽然现在古桥已不能满足百姓的出行,甚至从某些方面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它的存在还是有其历史价值的。

     

     
    高桥盐官桥


      文史爱好者颜剑明认为,古桥是江南水乡一个独特的景观。虽然这些石桥的交通功能已经逐渐丧失,其实际使用价值确实已经不大,但它存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历史的传承上。颜剑明建议,我市应该适当保存一部分有特色、有价值的古桥,如崇福镇上的司马高桥、桐乡惟一一座三孔拱桥聚宝桥、洲泉镇境内“一桥跨三府”的淳安桥等,在不影响交通建设、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当把这些古桥保存下来。


      说到对部分古桥实施异地迁建保护,颜剑明的看法与大家不约而同:异地迁建也是保护古桥的一种手段,但是从现在一些异地迁建的石桥来看,人为雕琢的痕迹太多,感觉总不如原地的古桥那样“原汁原味”。因此最好还是原地保护,不要轻易去移动它,如条件许可,就连周边的环境也不要去破坏它,以便保留一份最原始的味道。


      那么,在危桥改造过程中,能否对这些古老石桥妥善给予保护呢?市交通局负责危桥改造工程的相关人员认为,造桥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行人,危桥改造也是一件顺应民意的好事。普通的石桥在桐乡有很多,在对危桥改造过程中,如果遇到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古桥,交通部门不会去破坏它。但是有些普通的老石桥,如果它的存在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求,老百姓也希望对老桥进行改造,而且老桥本身存在的价值并不大,那么还是拆除较妥。

      记者的话

      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是通过它的建筑直接展示出来的,人们可以从城市建筑和人文景观中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保护古桥其实也是为我市增加一份历史文化底蕴,从这一意义上说,古桥并非是“鸡肋”,那些历经上百年风雨沧桑的古石桥,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如何设法留住古桥,留住这个水乡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值得我们深思。据悉,到明年10月份整个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我市文保部门准备向政府申请,再挑选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桥列入文保单位。通过对它们的有效保护,从而使这道水乡独特的人文景观能够永远留在人们的视线中。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摄 记 者 张娟玉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