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最近更新
  • 子女"埋单" 让父母潇洒
  • 清明烧香祭祀 “环保银锭
  • 老人,一个不应被遗忘的群
  • 本周天气以晴好为主 气温
  • 政府为健身苑点投保公众责
  • "艺考热"逐年升温 家长
  • 田野大课堂
    田野大课堂
    自割菜只因价廉
    自割菜只因价廉
    消防营救一寻短见孕妇
    消防营救一寻短见孕妇
    街头出现“狮子人”
    街头出现“狮子人”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老人,一个不应被遗忘的群体

      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包括大多数老年人在内的广大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正日益得到提高,然而我们不容否认的是,当前仍有许多老人的生活正处于贫困中;老人受子女虐待的现象时有所闻,也有的老人尽管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但他们精神生活十分贫乏 ,“空巢老人”不时出现……老年人,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1万人,这表明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些老人中,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处于怎样一种状态呢,日前,记者走进老人这个群体,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并不如意。

      老人,需要“亲情补钙”

      初次见到平建祥时,他正在街上步履蹒跚地行走着,一把灰黑色格子伞搁在右肩上,伞尖上还挑着一个塑料袋,记者定睛一看,袋里装的是破旧的硬纸板。


      来到村文化活动室内,平建祥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生活遭遇。老平今年76岁,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现住在敬老院,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出门捡些废纸废瓶卖,为的是换些零钱贴补生活。一般情况下,住敬老院的都是些孤寡老人,可老平既有女儿又有儿子,怎么也会住在敬老院呢?


      老平说,儿子从小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的人,后来娶了个媳妇很泼辣,儿子被“治”得服服贴贴,一辈子种桑养蚕的平老伯在失去劳动能力后也失去了经济来源,从此在这个家里生活开始举步维艰,媳妇也对他更加不孝顺了,虽然老人和她住在一起,但她做饭只做给自己吃,洗衣只洗自己的衣服。有一回,平老伯在碗橱里只是拿了半碗冷饭吃,媳妇发现后追到楼上,在老人的门外喊:“饭被鬼吃掉了!”平老伯说到此处已是老泪纵横。


      由于和儿媳的关系不和,平老伯无奈之下只好搬进敬老院居住。


      “在农村,还有不少老人像平老伯这样生活着。”记者在采访中不时听到这样的话。


      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幼”的风气已然形成,然而“敬老”的氛围却依旧不容乐观。


      有人甚至这样说:“在农村,房子造好,媳妇讨好,孙子养好,老人还要厚着脸皮向子女讨要生活费。”还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叫做“爷爷是佣人,奶奶是仆人,孙子是主人”,老人得不到儿子儿媳的爱护,倒是孙子成了娇生惯养的“小皇帝”。

     


      老人,呼唤“精神赡养”

      如今,不少人一进入老年期,儿女长大了,物质生活条件也好转了,但他们还是快乐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精神赡养,老人的内心世界备感孤独。


      今年82岁的夏闵熙老人有一天突然摔倒在地,他想站起来,但就是没有力气……他心里很明白,如果儿子这时能及时回来,自己就有救了,否则只有等待死亡。他喊不出声来,可他能清晰地听到门外人们匆匆来去的脚步声。然而,门外的脚步声由近到远,又由远到近,一次又一次……没有人会想到屋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没有人在他的门口停下来。此时,一种悲凉感向他心头袭来……


      夏闵熙老人的老伴于5年前去世,惟一的儿子在市区工作并成了家。从此以后,夏老伯便开始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前几年,夏老伯身体还较硬朗的时候,白天出去走走逛逛,孤独感倒也不这么强烈。 但自从那场大病之后,儿子把他安排进了敬老院,隐藏在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开始日益强烈起来了。

     
      生活中常听到老年人这样唠叨:“儿子出门时也不告诉我一声,是不是不喜欢和老人住在一起了?”“我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一打电话过去他就说忙,我觉得自己在儿子的眼中快成了多余的人了。”


      “精神赡养”正成为老年人越来越迫切的期盼。老人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子女给点钱和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沟通。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市很多老人认为,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仿佛生活在“孤岛”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到时日无多,因此特别珍惜和儿女相聚的时光,希望这种时光能多些、再多些……”我市一位退休教师这样对记者说。然而,他的两个孩子工作都特别忙,除了过年过节,平时很少回家看望老父老母。老人就盼着过节,过了春节盼“五一”、过了“五一”盼“十一”、过了“十一”盼新年、过了新年盼春节……“过节了,孩子们就能回来了!”老人无奈地说。  

     



      老人,游走在城市“边缘”

      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广大中青年特别是青年人在城乡差别上日益缩小,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区别,但不少老年人,由于年龄和生活习性等因素,往往还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年过七旬的李阿莲老人独居在市区一处老街,生活起居全得由自己照顾。长期以来,李大妈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一个老式的收音机成了她最忠实的伙伴,她最常听的是黄梅戏,偶尔也跟着哼几句。李大妈说,自己年轻时挺爱美,但那时家里经济拮据,没有闲钱来打扮,如今手头宽裕了,可想买件称心的新衣却犯难了:不是款式太时髦,就是质量太差或不合身。如今的服装店虽然是一家接着一家,但大都是经营各类时装的,很少有老年服装出售。


      老年人买不到合适的衣服不说,理个发也成了不小的难题。每当看到美发店里那些“黄头毛”的年轻理发师,李阿莲吓得连进都不敢进去。
      我市某村的蒋正兴是村里的老支书,退休后每月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吃穿应该不愁了,但村里缺少老年人活动场所,这让他的晚年生活感到格外单调。


      老蒋一天的生活除了一日三餐,便是干活,早上去镇上喝早茶成了惟一的娱乐生活。虽说村里有时会请来三跳艺人表演“三跳”,但老蒋不爱看,他说:“如今的‘三跳’不如小时候的好看。”“您锻炼身体吗?”记者问,老蒋笑着说,农村人下地干活就是锻炼身体。老蒋又补充了一个细节:早些年,自己也想早起锻炼身体。第一天,从村北走到了村南,路上遇见熟人,人家问:“您锻炼身体呀?”老蒋点头说:“是呀。”第二天,老蒋继续从村北走到村南,路上又遇见熟人,对方说:“锻炼身体能延长寿命,你们拿退休金的,是该寿长些……”老蒋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就再也不出去早锻炼了。


      如今,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但向来不爱打牌、不善“砌长城”的老蒋依旧有些不满意,他向记者“吐苦水”说,自己识字不多看书困难,看电视广告又太多,而且大伙儿一起看又众口难调……

      孝敬老人,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

      古人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尊老爱老是天经地义之事。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制服“年兽”,给人间带来安宁的正是一名老人,他赋予了我们中国人丰富的春节文化: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还有那“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整个神州大地处处流光溢彩……无独有偶,在西方的“春节”——圣诞节中,核心人物也是一位“圣诞老人”。因此,在中西文化中,老人都是智慧、勇敢,吉祥、平安、幸福的化身,老人应该是被尊敬、被重视的。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然而,这样一种美德缘何在如今的社会面临日益退化?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钟林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部分人的价值观正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所替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协调所致。


      “一个人连自己的长辈都不爱,就不可能爱别人。”钟林说,现在我市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孝敬教育”,编制了孝敬教育读本,组织专门的活动,还将“孝敬”这一主题融入平时的教育中,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

     
      尊老爱老和养老


      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市60周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39%。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寿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社会养老问题已在不知不觉中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有识之士认为,如何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出一条社会化养老的新路子。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成了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去年,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对全市首批共计4.48万名70周岁以上老人直接发放养老基本生活补助。这一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它无疑为改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对于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这一补贴显然还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要求。况且,社会为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除了提供社会保障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从精神上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老人,一个不应被遗忘的群体。让我们都来关心老年人,爱护老年人,为营造老年人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吧!

      (注:文中所涉老人均系化名,本版资料图片与文章无关)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黄 薇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