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经济
 最近更新
  • 桐乡招商引资考核新办法出
  • 首季我市城镇居民社会保障
  • 全市97家企业获得市政府
  • 我市1.74万千瓦柴油发
  • 人民币“破七”考验我市出
  • 桐乡把好环境污染第一关
  • “绿色”传递
    “绿色”传递
    专用停靠点被占
    专用停靠点被占
    拆除违章建筑
    拆除违章建筑
    搭台唱戏
    搭台唱戏 宣传十七大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同城效应":杭州给桐乡发展带来新机遇

           作为规划中的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之一,桐乡能否主动接轨杭州,承接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将关系到未来城市定位和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桐乡市,正被一股力量推动着,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2007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要构建以杭州主城区为核心,以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6个县(市)为节点,联接湖州、嘉兴、绍兴3市的杭州都市经济圈。这是杭州市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确立桐乡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中具有的显著地位。


      而早前,德清、安吉、海宁等周边县(市)主动抢抓杭州“退二进三”机遇,积极构筑“对接”、“融入”平台,承接杭资梯度转移。德清喊出了“零距离”融入杭州的口号,全面实施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战略;安吉出台了“融入杭州18条”等政策举措,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金北翼”;海宁制定了接轨杭州的发展规划,并整合西部两镇一区资源,启动连杭经济区建设。


      机遇可遇不可求,机遇更是稍纵即逝。作为规划中的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之一,桐乡能否主动接轨杭州,承接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将是其未来城市定位和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鲇鱼效应”

      坐落于崇福工业区的浙江新源水煤浆有限公司,投产3个月即创下1300多万元产值的佳绩。由于企业生产的水煤浆具有代油、节能、高效率燃烧和低污染等特性,市场前景看好。像这样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资源消耗少的杭迁(资)企业,崇福镇去年共引进了5家。


      在融入杭州的战略布局中,招杭商引杭资被当作了重要一步棋。桐乡市市长助理、崇福镇党委书记朱光耀认为,通过引进杭迁(资)企业,使一批新型办公家俬、煤炭液化、钴业提炼、数码印染机械、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落户崇福,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了中心城镇人气以及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在桐乡的工业区,杭迁(资)企业已成为一道夺目风景线。河山、洲泉、石门、高桥等镇纷纷抓住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建设、杭州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的有利时机,增强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能力,积极引进项目好、规模大的杭迁(资)企业落户。石门镇以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博得了丁桥、九堡、乔司、下沙等杭州东部区域企业的青睐,一批涉足机械、五金、塑料、纸业等行业的企业先后扎根石门。依托产业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环境,中国化纤名镇——洲泉镇,引来了浙江金港纺织有限公司、新思路纺织有限公司、俊杰制鞋机械有限公司、九龙过滤设备有限公司等杭迁(资)企业落户。


      来自市经贸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全市共引进杭迁(资)企业52家,计划总投资21.36亿元,注册资金6.48亿元,平均单个注册资金近900万元。这批杭迁(资)项目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产业新颖,不少是生物工程、医药、消防器材、环保设备、金属制品等新兴产业;二是规模较大,单体平均投资规模达2999万元,在44个工业项目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达10个。


      桐乡市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桐乡调查队副队长蒋伟杰用“鲇鱼效应” 来形容杭迁(资)企业入驻桐乡带来的冲击波。我市产业结构以化纤、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经遇到了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杭迁(资)企业的进入为桐乡带来了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成为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催化剂”,而对于一些抱有小富即安思想的本土企业主更是一次观念上的全新洗礼。

      同城效应

      每天上午7时,何建平走出杭州拱墅区的家,驱车50分钟到位于崇福镇青阳路口的浙江家园地毯实业有限公司上班。2003年,何建平在权衡富阳、桐庐、余杭等地的投资环境后,最终将企业从杭州迁至崇福,成为桐乡市首家杭迁企业。在崇福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先后投入160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一小时的上班路程很正常。”何建平笑言,自己已经融入崇福当地的生活。


      在何建平的企业里,杭州籍员工占了大多数。每天,近百名杭州人通过公司大巴,往返于杭州与崇福两地,成为“住在杭州、工作在崇福”的新一族。


      杭州都市经济圈启动实施后,一系列与我市相关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随之被提上建设日程,使我市与杭州之间产生一种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共兴的“同城效应”。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建成后,2009年年底,河山镇的老百姓去杭州市只需25分钟。余杭至桐乡的轨道交通延伸线、钱江通道萧桐接线、运河二通道、直通公交线路、沪杭客运专线桐乡站等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缩短我市与杭州之间的时空距离,并由此为我市房地产、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桐乡与杭州,地缘相近、人脉相通、经济相承、文化相融、环境相称,杭州都市经济圈是我市的最佳区域经济平台。杭州人到桐乡买房居住、桐乡人到杭州购物消费,杭州与桐乡市民在工作、生活上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两地居民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我市居民与杭州大都市市民在频繁交流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进而带动我市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构建,将使杭州与圈内各县(市)的联系空前密切,带来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实现轨道、公路、水路、公交和信息网络的全面接轨,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大幅增加。作为规划中的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之一,我市将加强与周边各城市尤其是杭州的交流、协作和联动,这将有助于我市在长三角地带获得更为明晰的城市定位,有效避免被边缘化。

      共赢效应

      都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的创新源,是集聚人口和产业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形态,是实现各方互利共赢的有效平台。它将在旅游、会展、物流、建筑、商贸、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圈内城市创造无穷的商机,以此打造出长三角全新的“金南翼”,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乌镇古镇景区接轨杭州的实践颇有代表性。2001年,景区管委会抓住杭州市举行第二届西博会的良机,花100万元独家争取到了烟花大会的冠名权,将本次烟花大会定名为“乌镇文化之韵——’2001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烟花大会大幕落下,古镇乌镇的神韵与世界上最神奇的音乐水上烟花一起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如今,“杭州——乌镇——苏州——上海”这一线路已成为国内各大旅行社首推的最火爆的华东旅游线路。每年有40万人次的游客直接或间接从杭州到乌镇旅游。


      今年2月,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整合都市经济圈旅游资源,打造黄金旅游产品。杭州都市经济圈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全面对接,将有效扩大乌镇亮点,而对于整合同福福严寺宗教文化资源及茅盾、丰子恺等名人文化资源,形成桐乡旅游第二大品牌也将带来积极意义。一旦“休博会”、“西博会”在桐乡开设特色分会场,其带来的商务资源不可估量。


      《实施意见》提出,将建立以杭州市区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周边6县(市)特色专业市场、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连接城乡、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商品市场网络体系。这给拥有“中国皮草名镇”、“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化纤名镇”、“中国家纺布艺名镇”、“中国植绒纺织名镇”和“中国绢纺织名镇”的桐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品牌的拓展,文化内涵的挖掘,专业市场的提升,产业集群的对接,将会大幅提升我市的城市品牌和知名度,带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融“杭”大有文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和国家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杭州都市经济圈对于整合优化我市的优势资源,推进区域合理布局,产业分工对接,块状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桐乡如何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最大可能地接受杭州辐射,在竞合发展中获得双赢?这里面大有文章。


      地处沪、杭、苏“长江金三角”中心,市区至杭州 65 公里 ,至上海 149 公里 ,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60 公里 ,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115 公里,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30 公里。在交通大发展的今天,与周边县市相比,桐乡的地理优势正在逐渐弱化。


      面对杭州德清运行国内首条跨城市公交线、杭州余杭实现公交一体化的现状,桐乡加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对接、推进桐乡杭州的城市公交直通等“无障碍”工程的步伐更显得迫切。只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现一体化,才能有效缩短都市经济圈内城市间的空间距离、经济距离和信息传输距离,从而降低生产和服务的交易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要素收益率,让不同城市居民消除心理界限,从而带来同城效应。


      临杭工业产业的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我市一些镇引入杭迁(资)企业的实践来看,无论是要素资源的配置,还是公共关系的协调,以及各种专业人才的拥有,依靠一个镇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蒋伟杰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负责临杭工业产业对接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实施、监督和管理。他认为,对接内容要以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决不能“放进篮子都是菜。”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构建,要求加大圈内各类产业园区的整合力度,培育集群式的大开发区,形成大都市产业发展区(带)。桐乡西部产业集聚区块被列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产业带。


      纵观我市,崇福镇的皮草产业、洲泉镇的化纤产业、濮院镇的羊毛衫产业、大麻镇的布艺产业等区域块状经济并不乏特色,然而桐乡缺的是集群式的大开发区。市经贸局副局长金声扬认为,要抓住杭州实施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的大好时机,有效接受杭州产业“退二进三”、“优二进三”所带来的有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大型制造企业,并积极吸引玻纤、化纤、毛纤等产业的创新型、配套型企业来我市安家落户。


      “关键是要做好规划,搭建好平台,在优化整合‘三部四块’的基础上,将我市二、三产业按照‘一心两区三组团’格局作进一步整合提升。”市发改局规划科科长范建华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进一步解释说,“一心”是以桐乡主城区为核心,加快“退二进三”,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两区”即桐乡经济开发区和濮院针织产业园区两大省级开发区;“三组团”即桐乡新区组团、临杭特色经济组团和乌镇旅游休闲产业组团三大经济组团,临杭特色产业组团由中部的崇福工业功能区、西部的洲泉工业功能区两大中心区块为核心,整合河山、大麻工业功能区组成,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把临杭组团建成与杭州都市经济圈无缝对接的都市型特色产业集聚区。


      “眼睛向杭,是大战术,是借道融入‘长三角’,是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全球产业的转移与整合。”市发改局有关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集结号已吹响,需要我市党委政府、各部门和企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树立务实接轨的理念,加强与圈内中心城市及周边县市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竞争,构建我市产业集群和文化品位的核心竞争力,借助都市经济圈的平台,接轨长三角、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

      代表、委员心声:

      张应中(桐乡市人大代表):
      
      当前正面临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大发展机遇,大量杭迁(资)企业在寻找转移的目的地。希望政府充分把握这一难得的机遇,及时调整和规划我市下一轮工业区建设的发展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引进污染少、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土地利用率高的杭迁(资)项目,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周建富(桐乡市人大代表):

      建议市政府适当加快西部临杭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修编进度,搭建好平台,以更好地与周边县市展开竞争;要尽快建立组织机构,确保专人协调相关事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又要充分考虑土地逐步利用规划的适当调整,及早构筑平台,使我市西部临杭产业集聚区成为杭州产业转移的承载高地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区。

      何爱谷(桐乡市政协委员):

      市政府应结合实际,出台接轨杭州的政策措施,制定《桐乡市全面接轨杭州战略的实施意见》,成立接轨杭州领导小组,真正做好工作机构、制度政策、体制机制的接轨;政府要为杭州外迁企业落户桐乡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着力构建好技术、人力资源、信用征信、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要依托现有崇福、洲泉、大麻的产业基础和专业市场,加大承接杭州都市产业的转移能力,并在3镇中心区域划出一定面积作为桐乡联杭经济创新创业园区,吸引杭迁企业入驻。

      张军(桐乡市政协委员):

      我们应取杭州之长、创桐乡之优,达到错位发展、共生共荣的战略目的。要加强我市西部的发展,特别是崇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崇福镇差异、互补型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与杭州临平形成互补配套的格局。主动接纳杭州外迁企业来桐乡发展;尽早争取开通桐乡与杭州公交线路,做好服务杭州的后勤保障工作;借鉴平湖、海盐合力开发滨海新区的做法,与海宁联合开发连杭、临杭经济新区。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梁 英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