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人文桐乡>>文学
 最近更新
  • 将军的情怀
  • 生命倒计时
  • 梧桐镇上的弄
  • 一对恩爱伉俪 两位革命影
  • 五十载 思绪绵绵
  • 诗意华庄
  • 公务员招考笔试
    公务员招考笔试
    百名学生沐浴爱心
    百名学生沐浴爱心
    小学生的艺术创作室
    小学生的艺术创作室
    文物普查启动
    文物普查启动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卖“黄连头”的老人

      看到时下多得数不胜数的儿童食品,这些食品的包装上有许多标明是用高科技的手段制成的,或通过什么什么权威部门首肯的,或说营养价值是如何如何的好。它们常常是色香味俱全,酸甜苦辣各别。而我小时候吃的“黄连头”,它虽然像柔软的柳枝,只有一两寸长,牙签般粗,那颜色永远是暗淡的咸菜色。卖“黄连头”的老人用红线系着它:那粗的仅一枝单独成为一束,细的则由两三枝扎成一束。它们被排列在小小的竹匾上。竹匾又用粗带子绑着,带子套在老人的脖子上,将竹匾横吊在胸前,老人的双手则腾出来做他的“广告”——“笃、笃”地敲响那两片竹片。


      大约半个世纪前,每到夏秋的下午,我所在的村上常常会听到“笃、笃、笃”的声音。这时候,放学后的小伙伴们便会向家长讨上一分钱,聚集到那小小的竹匾前买“黄连头”。


      一天下午,太阳正散射着它生命的光和热,那诱人的“笃、笃”声又从远处传来。小伙伴们迅即围了过去,有的挑两三枝一束的,有的专拣一枝一束的。当买了用红线系腰的黄连头正准备往嘴巴里塞时,老人便亲切地问:“黄连头好吃吗?”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吃、好吃!”老人哈哈笑起来。这时的他,一边把松散了红线的几枝细细的“黄连头”,每人一枝送给未走开的孩子,一边用手摸着他们的小脑袋:“黄连头,黄连头,但愿你们都像黄连头……”


      卖黄连头的老人与孩子之间本是买卖关系,然而当年的那一幕,今天回忆起来依然是那样的亲切。


      想起归有光记述祖母、母亲、妻子的文字,因为有善良真诚在闪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就变得永难忘怀。但他们之间毕竟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卖“黄连头”的老人和我们这群孩子虽然没有这份亲情,但老人那动作、那眼神、那笑容、那“黄连头”,恐怕仍然让我感悟到了那份善良和真诚。有了它们,心灵不会成为龟裂的土地;有了它们,我们即使平淡、平常、平凡甚至于平庸,也如“黄连头”和卖“黄连头”的老人那样,让人回味无穷。


      直到今天,“黄连头”这3个字该不该这样写,它由哪种植物制成,那老人姓甚名谁,是哪儿的人,我都不知道。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时代,“黄连头”却是那样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朱绍良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