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最近更新
  • 优质教育:我们共同的追求
  • 学生暑期旅行应注意安全
  • 再凉爽一两天 我市又将迎
  • 政府为市民的菜篮子"减负
  • 大学生的就业烦恼
  • 炎炎夏日 工地避高温举措
  • 表后线改造
    表后线改造
    共享阳光
    共享阳光
    安装液化气储气罐
    安装液化气储气罐
    一个仙人球开出10朵花
    一个仙人球开出10朵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优质教育:我们共同的追求

      作为浙江省教育强市的桐乡市,目前共有全日制中小学校68所,幼儿园28所,在校中小学生11.4万人,在园幼儿1.8万人,在职教职工7800多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追求优质教育已成为众多学子和家长的共同目标。

      幼儿教育:投入力度还需加大

      随着义务教育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的全面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特别是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所有家长真正得到了实惠。然而,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幼儿教育依然存在投入不足等问题,按照目前的政策,绝大部分幼儿园在经费上处于自收自支状态。于是幼儿园收费高成了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收费高:工薪阶层感觉有点累

      家住市区西门小区的李女士在市区一家大商场做营业员,丈夫在一家手机大卖场从事客服工作,夫妻俩每月的收入加起来为3000元左右。在扣除每月近千元的房贷后,自己可支配的也就2000元钱。以前过两人世界时,李女士倒也不觉得拮据。可随着孩子的出生,各项必不可少的家庭开支便接踵而来,手头没有了积余。今年下半年,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李女士跑了市区几家幼儿园为孩子报名,可是一听这学费,却让李女士有些却步了:几家公办幼儿园每学期的学费都在2000元左右,而有名的几家民办幼儿园每学期的学费达到了三四千元,这样按月算下来的话,每个月仅孩子的教育费用起码就要四五百元,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每个月仅花在孩子身上就得要千把块钱,这让李女士觉得负担太重了。权衡再三后,李女士还是为孩子选择了一所收费相对较低(每学期收费1600多元)的幼儿园入学。

      说到幼儿园收费高的问题,记者想起日前在桐乡生活论坛上看到的一个有关幼儿园收费的贴子,调查显示,认为桐乡的幼儿园收费偏高和很高的网友各占了45%以上,而认为收费不算高的网友不到4%。的确,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免收学杂费而言,幼儿园阶段的收费显得有些“高不可攀”。

      报名难:百姓呼唤更多的优质幼儿园

      尽管都说幼儿园的收费比较高,然而市区几所幼儿园的名额还是有点“奇货可居”,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女士对此深有感触。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优质幼儿园,张女士可谓是四处奔波。今年春季各幼儿园开园那天,张女士就去自己“相中”的幼儿园为孩子提前报读下半年的托班,谁知竟被告知不能报名,因为张女士的孩子未到读小班的年龄。再到其他几家幼儿园一问,要么说是不招托班,要么说是名额已满。张女士不由得傻了眼:怎么现在上个幼儿园都这么难呀?

      记者了解到,在招生方面,幼儿园没有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明确学区,这就势必使得一些教育质量较高、口碑较好的幼儿园爆满,只能根据幼儿报名的先后次序来招生。

      针对市民谈到的幼儿园收费高、报名难等问题,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十多年的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贝晓莺谈到,幼儿园的性质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市区大部分幼儿园都属于自收自支,具体收费多少是按照幼儿园的级别而定,按照省相关标准并经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贝晓莺建议,目前市区层次不同的幼儿园较多,家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承受能力报读不同的幼儿园。

      义务教育阶段:市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古代曾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而今,当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而举家迁往市区时,当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发商打出“教育”这张王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择校,部分农村家庭选择落户市区

      按有关规定,小学实施就近划片入学,“小升初”免试就近分配,其宗旨是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然而随着我市近年来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市区外的人口急剧向市区集聚,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都想把子女送到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市区中小学校就读。

      高桥镇骑塘的彭女士称得上是现代版的“孟母”。为了能将女儿送到市区上小学,早在2002年时,彭女士就花了10多万元在市区大发社区买了一套房,将户口迁进了市区,女儿也很顺利地在市第一实验小学北港校区就读了。由于彭女士夫妻俩都在骑塘上班,其女儿在桐乡的生活全由奶奶在照料,如今,她马上就要升入五年级了。说起当初的选择,彭女士认为,市区教育质量还是有优势的,相比农村的孩子,女儿的普通话更标准,掌握的知识也相对要全面。而让她觉得遗憾的是,由于工作的缘故,他们夫妻俩基本上都住在骑塘,所以在对女儿的照顾上难免有疏忽。但彭女士觉得,只要女儿的学习上去了, 其他都是不重要的。

      其实,像彭女士这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选择落户市区的家长不在少数,市区几个所谓“毗邻名校”的楼盘卖得特别红火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压力巨大:市区学校小班化教学实施难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乡镇学生涌入市区学校就读,市区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班级数都远远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学生入学需要,这给市区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

      市民金先生就曾向记者反映,他孩子就读的市第一实验小学北港校区有的班级60多名学生挤在一个班。金先生对这种现象非常担忧,因为孩子已多次向他“诉苦”: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时前面有同学不遵守纪律的话,他就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了。

      记者在市第一实验小学北港校区了解到,因为学生实在太多,每个教室都撑得满满的,差不多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60名左右,导致学生在教室里的活动空间很小。有关老师认为,教室内如果学生过多的话,学生回答问题、向老师请教的机会就相应减少,学生才能的展示和发挥也会受到制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虽说市区学校如此“受宠”,但各所学校却还是有自己的苦衷。“其实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不仅要考虑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很多时候还得为应付各种关系而发愁。”市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此诉说他的苦恼。

      有识之士认为,作为家长,如果有条件的话,希望让孩子尽可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一心态可以理解,但如果为了让孩子能到市区就学而千方百计却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如果父母长期与孩子分开,而老人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不利。

      高中段教育:普职协调发展还是个难题

      今年我市高中段招生报名人数为8746名,计划招生8412名,其中普通高中4112名,职高4300名。也就是说,中考后我市将有一半的考生必须去读职高。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重“普高”、轻“职高”的现象在学生、家长中乃至整个社会依然存在,家长千方百计要让子女进普高,进职高则成了万不得已的选择。

      家长的误区:上“普高”才是出路

      市区姚先生的儿子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了646分的成绩。这个成绩在填报志愿时让姚先生感觉有点尴尬:离第一批普高择优班要差20多分,而比第二批普高重点生又高出了近20分。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姚先生和儿子最后选择了就读普高择优班“三限生”,花费两万多元。当记者问起姚先生出这么一笔钱是否值得时,姚先生坦言:“如今的社会是靠知识吃饭的,如果我现在投入两万多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那以后的回报是肯定的。”

      同样,石门镇羔羊集镇的陈女士的女儿在中考中考了603分,没有上普高录取分数线。让孩子去读什么好呢?家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希望女儿能去读幼师,因为幼师这个工作还是比较适合女孩子,而且以后找工作也相对要容易些。可是,陈女士的女儿自尊心极强,看到自己的同学都去上普高了,她也不想去读幼师。商量再三后,全家一致达成共识:去外地一所民办学校读高中,争取在高中里再努力一下,将来能如愿考上大学。

      理性的选择:上“职高”也能成才

      相对于千军万马“挤”普高的火热场面,职高则成了家长和学生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那么,读职业高中是否一定就没有出息了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2005年毕业于嘉兴服装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平洲英,如今已是一家皮草公司的技术骨干了。在谈到三年的职高教育时,平洲英觉得受益匪浅。她说,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她系统学习了有关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打好了基础。进入公司后,自己的适应能力更强,学习起来更快。一年后,她就被提升为公司的设计师助理。回过头来看,平洲英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她觉得不管是上普高还是上职高,关键在于自己肯不肯学。上职高,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有利于找工作。她还准备参加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自考,使自己更上一个新台阶。

      其实,家长的确应转变观念了。因为随着教育日趋现代化,如今初中毕业生就学的道路越来越宽广,除了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有职业高中、中专,而且职业高中、中专的招生分数线都比普通高中要低,费用也比普通高中少,日后一样可以考大学。同时,又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了基础。

      教育部门:尽全力推进公平教育

      “择校”的本质就是“择教育质量”。为此,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的保障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市教育得到了优质、均衡发展。然而,我市农村师资力量目前相对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出台了市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政策,规定每所市区“示范学校”必须与一所农村学校“结对”,每年选拔市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等措施,通过城乡师资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对于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农村好的教师都在往市区跑”的问题,市教育局通过合理调控城乡教师的流动,严格控制市区学校从农村学校调入教师,并出台在骨干教师评定、教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工作。

      2006年,我市对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全面实施“以市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及学校公用经费、设备经费、维修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由市财政给予保障。这一举措保障了农村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农村教师的待遇,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市教育部门还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配置城乡师资、“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使城乡教育更趋一体化,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得到化解。

      在高中阶段,我市在抓好普高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将之列入2007年市政府7件实事工程之一:实施职业教育助学奖学行动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读职业学校,减免农业种养类及部分紧缺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学费,对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读职业学校。

      记者后记:客观地说,“就学难”问题在我市已经成为历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各类助学行动等措施,学生“上不起学”这一难题已经在我市得到解决。然而在推进优质教育的进程中,确实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解决,真正让每一个桐乡儿女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张娟玉 摄/沈志成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